分享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追梦文库 2023-11-22 发布于天津

引言

1939年,继广州、武汉等城市相继沦陷后,湖南地区首当其冲成为了抗日最前线。日本侵略者开始紧锣密鼓的策划攻打长沙拿下湖南,于是在这一年9月中旬,日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纠集了10万大军,准备从三个方向对我第九战区发起冲击。

在日本的计划里,他们自信的以为很快就能拿下长沙,迫使躲到重庆的国民政府投降,然而这次他们的并没有如愿,并且“闪击战”被拖成了“持久战”,三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拿下长沙,反而损失兵力超过11万人。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长沙保卫战老照片)

1939年—1942年这三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三次关于守卫长沙的战役,作战经过如何,我们的战士是怎样坚守长沙城,又是如何粉碎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呢?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

9月中旬日本司令官岗村宁次针对长沙,专门制定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调集10万陆军部队、100多架飞机,还调集了拥有300艘舰艇的海军部队,甚至还带来了一支化学部队,分别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对长沙地区的第九战区形成合围之势。

第九战区代司令为薛岳,在刚刚结束的万家岭大捷中,表现出了优秀的战斗指挥能力。经过分析认为,本次战场跨越湖南、湖北、江西三个省,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我军或可以依据地形优势与敌人周旋作战。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薛岳将军)

三省两边分别有鄱阳湖和洞庭湖为屏障,可以一定程度阻挡敌人陆军的进攻脚步,再加上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想要行舟走过众多河道,如果没人带路绝对走不出来。除了水源丰富,三省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高山层峦,一旦阻断陆路交通,或可将敌人困在十万大山中

届时,我军进可攻退可守,敌人大部队很难全线展开作战,更不容易迂回进攻,因此我军只要不是正面硬钢,都可以取得相当大的优势。不过长沙地区地形平坦,尤其是北面,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图片与内容无关,湘江战役旧址)

按理来说长沙北面应该成为正面战场,不过从淞沪会战开始,我军作战计划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会被敌人带节奏,这次的长沙会战也一样,敌人想从北面进攻,那我们就主动出击牵制敌人兵力转移到侧翼战场,从而为北部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将我方设置在侧翼和背后的兵力,运用各种战术和地形优势,对敌人发起逐层进攻,先消耗再消灭,从而获取战场主动权,取得战斗的胜利。为此蒋介石调集了16军的共计40万兵力,全权交由薛岳指挥,目的就是保卫长沙,不管敌人有什么意图,都要扼杀在萌芽中。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日寇总司令冈村宁次)

9月14日,日军按照原定计划从三个方向发起合围进攻,我军抗战情绪高涨,对于本次作战相当自信。18日在我军做好完善部署后,冈村宁次亲自带领日本18军向着湘北新墙河一带发起进攻。

薛岳亲自带领60军和52军,要求两支部队以逸待劳,分别和冈村宁次部作战。冈村宁次见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不顾国际协定,向我军阵地投放化学武器,并配合轰炸机从空中向我军发起冲击,一度对我军造成严重伤亡。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日军曾经使用的化学装备)

不过薛岳将军并没有下令死守新墙河沿线,当到达消耗敌人兵力目标后,仅仅下令我军撤退,以便将敌人引入下一个包围圈。52军且战且退,日军果然中计,立即派兵持续追击,随着我军一层又一层的阻击—防守——撤退,敌人也越来越深入包围圈。

等到冈村宁次反应过来时,日军主力部队已经进入阵地的最后一层,也是本次作战的中心地带,日军外无强援,内里还要面对弹尽粮绝没有物资,即便已经兵临长沙城下,却已经失去了攻城的能力,在损失了两万人后,终于想尽办法逃出包围圈,第一次长沙会战也宣告结束。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正在使用化学武器的日军)

这次战斗进行了24天的时间,我军以伤亡换伤亡的代价,让日军的主力部队消耗大半,不仅死了2万余陆军,飞机也被击毁70余架,开来的100艘舰艇几乎全部损伤,这样严重的损失也促使日军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次战斗中的运用的战术便是薛岳将军独创的“天炉战法”将敌人引入一层又一层的包围圈中,外层逐级消耗,最终将敌人引入中心地带一网打尽。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将其意图扶持汪伪政权的想法被迫延后,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军民胜利的信心。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影视作品中的长沙会战)

但敌人野心的火焰却并未熄灭,反倒是重整兵力,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多次对长沙地区发起进攻,面对敌人一次比一次猛烈的火力,我军是如何抵抗的,又用了怎样的战斗方式,一次次的重创侵略者呢?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

从长沙会战持续的时间来看,日本侵略似乎对长沙势在必得,大有不拿下不罢休的态度。事实上日军这种意图的原因也很简单,日本国内已经无法支撑作战了,其国内已经面临了严峻的经济形势,所有的财力物力加在一起,也无法支撑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展开的侵略行动

因此为了以战养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也是双方心照不宣的事实,大家都需要休养补给,只有修整好后才能继续比拼战力。而日本人如此着急,主要是因为长沙处于两湖地区的中心地带,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日寇指挥官阿南惟几)

有着充足的粮食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打仗带来的经济紧张,当然这里也有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战争的大型兵工厂,只要拿下了长沙就可以占据两湖,进而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不管是向着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进攻都能得到明显收益。

1941年9月,为配合盟友德国突袭苏联的计划,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纠集了4个师团、两个支队、空军海军若干,共计12万兵力,迅速侵占了岳阳、临湘一带,对国民党第九战区湘北方向发起进攻,第二次长沙保卫战爆发。

在明确日军发动对长沙的第二次进攻后,我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在第一次会战策略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二次反击作战计划,决定继续在赣北、鄂南等方向吸引敌人火力,分解敌人的作战方向。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长沙会战期间的薛岳,左一)

主力战场方面,由先行部队诱敌深入到地形平坦的湘北地区,在这里我军将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拼杀,并对敌主力部队予以歼灭。

本次作战依旧由薛岳将军指挥,国民党方面共计出动了40个师的50万兵力。这次战斗双方都总结了以往经验,9月7日战斗一开始日军方面就从各方面收买到了国军情报,并且破译了国民党电台情报,第二天便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夺取了大云山阵地控制权。

在之后的几天,双方针对多个阵地反复争夺,互有胜负。17日开始日军开始对新墙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企图度过南岸,派出了数十架战斗机占领我守军阵地。双方经过激烈交战,最终国军不敌日寇猛烈炮火,被敌人强渡新墙河,突破我军阵地。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现在的新墙河)

新墙河战略位置特殊,一旦被敌人占领将会直接冲击长沙北部防线。我军果断调集第4、第58和第20军前往新墙河前线,与日军争夺南岸控制权,争取将日军赶回北岸,以保全新墙河阵地的安全。

在我军猛烈攻势下,日军不敌只能边撤边打,同时为了吸引我主力部队注意力,分出部分兵力沿洞庭湖向湘江口附近的青山冲击,企图在该地悄悄登陆,以陆军的炮火优势,与其他日军部队对长沙形成合围。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上世纪30年代的湘潭)

从20日开始,我军多个阵地相继失守,但主要阵地依旧掌握在我军手中。不过随着多个阵地被敌人突破,整个防御网已经呈现出了筛子的局势,为了尽最大可能保护我方力量,薛岳下令各部队撤离,同时将位于长沙的指挥部撤守湘潭。

与此同时,多方军力也开始向着长沙增援,日军方面则一步步取得战斗优势,从多个突破口进入长沙城内。

与此同时增援部队也到达长沙,第九战区开始组织新一轮反攻作战,此时在长沙城内的日军已经被我增援部队围困城中,成为补给线被根源性切断,日军弹尽粮绝。

无奈之下只能于10月1日开始向北撤军,我方持续追击,到了11日终于又回到了新墙河对峙的最初局面,第二次长沙会战也宣告结束。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1939年战斗后的长沙老照片)

这场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整了战略的日军相比较第一次,有着明显的优势,除却军事强度等客观因素,在其战略部署上甚至借鉴了部分第一次会战时的策略。

反观我军方面,这次作战计划里,前期作战能看到明显的短板和不足,而取得这场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主要是因为切断敌人补给线,再加上增援及时到位,才挽救了损失,避免长沙进一步沦陷。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长沙会战老照片)

在这场战斗中,国军方面表现英勇,再次歼敌2万余人。此外趁着日军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进攻长沙时,第六战区向宜昌的日本守军进攻,取得了歼敌7000的战绩。更重要的是在长沙的两次保卫战中,我军阻挡了日军西进脚步,为战斗争取了有利时间。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役正式爆发。陆路方面日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斗优势,日军驻广州军队进攻香港,对英国军队发起冲击。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1945年的香港老照片)

为了阻挡内陆向香港增援,位于武汉的日本集团军决定向南进攻,以牵制、拖延长江以南国民党军队支援英军。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消耗,日军加紧了进攻长沙的脚步,意图尽快拿下长沙,从根源上解决日军战备不足的困境,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

日军方面依旧由阿南惟几带队指挥战斗,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迅速整合并调集了武汉方面驻守的12万军队,开始浩浩荡荡向长沙方向进攻,这次他们信心满满,打算一雪两次会战战败的前耻,没想到却落入了更大的陷阱。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日军偷袭珍珠港剧照)

大家应该都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我军就应用了该战术、在日军第二次战败后,太平洋战役爆发的消息传到国内,蒋介石政府和薛岳将军认为,敌人很可能近期卷土重来,第三次发起对长沙的攻击。

于是薛岳将军定下计策,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在总结了前两次“天炉战法”的缺陷后,将军对其进行了升级,决定免去冗长的前奏,直接将敌人引入“炉火”最旺盛的中心地带,也就是长沙,随后予以包围来一出“瓮中捉鳖”。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战火中的长沙城)

12月初,日军部队已经在向长沙靠拢,我军队伍假意应敌,敷衍交战后又佯装不敌向长沙周边撤退,日军果然上当持续对我国军队伍展开追击。在我军的拉扯之下,日军于12月最后一天“顺利”攻入长沙城。

就在敌人沾沾自喜时,殊不知他们已经成了“天炉战术”这张大网中的猎物,我军部队早已形成合围之势,不仅切断了城内敌人向外联络的交通线和补给线,还斩断了敌人所有后路。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长沙会战老照片,军民一心)

可笑的是日军进入长沙后,指挥官阿南惟几兴奋不已,立即向国内指挥部发电报报喜,称自己的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长沙。然而就当他沉浸在“立功”喜悦中无法自拔时,随着城外的炮响,他的喜报彻底沦为国际笑柄。

此时日军面对的城内守军和城外增援的双重打击,长沙城内的我军部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甚至每一个战士都写下了遗书,用尽全力与日军展开殊死拼杀。面对敌人的强攻,他们始终紧紧的咬住敌人不放,绝对不能让敌人得到机会突围。

1942年1月4日,日军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再次败退回新墙河以北,战损人数也接近6万人,输的十分彻底。

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日军打了3年没攻下,只留下11万白骨

(长沙会战纪念碑)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三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的一次,不仅鼓舞了国内士气,还在国际上应援了美英等军事盟友的行动,极大的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斗胜利的信心。

结语

三次长沙会战,我们以伤亡9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11万人,稳定了湖南局势的同时也保障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即便在后来的第四次会战中失利,但薛岳将军和所有战士依旧为中国抗战历史呈现了一场极致的暴力美学大赏,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保家卫国的丰碑之上,供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瞻仰崇敬。

参考资料

李芝洁.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2015.

陈光文. '家国难 铁血扛——长沙保卫战.' 知识就是力量 10(2021):4.

覃汉旅.长沙会战: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经典战例[J].湘潮(下半月), 201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