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又双叒叕来了,这些中成药可以帮你应对

 FyssqzhOk 2023-11-22 发布于湖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流感起病急,虽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其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流感的发病率高,据统计,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人类尚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本病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等范畴。

一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为感受六淫之外的疫疠之气,其较六淫邪气致病起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笃重,传变迅速、变化多端。病位初起在卫表,由于传变迅速,变化多端,可传入肺胃,或逆传心包,直扰心神。


1.感受疫疠之气,邪传入肺 
感受六淫之外的疫疠之气病性常属火热。初起时疫邪毒犯表,邪传入肺则为热毒袭肺,或由太阳卫表循经传入阳明胃腑,致胃肠受损,气机失常,并发吐泻之症,为邪犯胃肠证,病情尚轻。


2.病邪传变迅速,毒热内陷心包
 
邪毒炽盛如未控制,则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重症,热毒深重,则为毒热壅肺。若毒热内陷心包,则可出现内闭外脱之证;后期部分患者可有较长时间的气阴两虚证。

二 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疫毒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位初在肺卫肌表,故治疗应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因势利导,从表而解。如外邪未从表解,邪传气分,则宜清解气热。如热毒内闭心包,则宜清心开窍。阳气欲脱者,当益气回阳固脱。

1.风热犯卫证

【证候】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次症: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

【中成药】桑菊银翘散、清开灵颗粒/片/胶囊/软胶囊、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颗粒

2.热毒袭肺证

【证候】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咳痰不爽。

次症: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


【中成药】清肺消炎丸麻杏止咳糖浆、连花清瘟胶囊/片/颗粒、银黄颗粒/胶囊/片

3.邪犯胃肠证


【证候】

主症:突然发作呕吐、腹泻,泻下清稀,量多,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次症:腹胀,腹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

舌脉:舌苔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疏邪,降逆止泻。

【方药】藿香正气散。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午时茶

4.毒热壅肺证

老年人注意并发症,儿童注意高热惊厥


【证候】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

次症: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方药】宣白承气汤。


【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小儿肺热清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若持续高热,热闭神昏可用安宫牛黄丸。

5.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

这种情况建议立马去医院


【证候】

主症:神志昏蒙、淡漠,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次症: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方药】参附汤。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6.气阴两虚证

多见于流感后期和后遗症期

【证候】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冬汤。


【中成药】
百花定喘片生脉饮、益气复脉胶囊/颗粒

此外,根据体质强弱的不同,还有两个证型很常见:

1.风寒证

恶寒重,无汗(怕冷明显、不出汗)

【证候】

主症:鼻塞,流清涕,恶寒,肢体酸楚,甚则酸痛。

次症:喷嚏,咽痒,咳嗽,发热,无汗,头痛。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中成药】
荆防颗粒葛根汤颗粒

2.气虚证

老年人多见,不愿意动,要注意沉默性肺炎

【证候】

主症: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平素畏风寒、易感冒。

次症:脉沉细或细弱。

舌脉:舌质淡,脉缓。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


【中成药】
参苏丸/片/胶囊、人参败毒胶囊


图片

以上内容原文选自何清湖、杜惠兰《中医临床辨治——“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由药顽童根据个人用药经验编辑而来,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好文章要记得分享,点个“在看”不失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