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理财预期为何是8%

 且漫步 2023-11-22 发布于辽宁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且漫步关注我哦~

寻找人生的方向,在时间里跋涉

微信公众号:且漫步

心灵成长、思维认知、财务自由

8%拿好不投机,赚取认知内的钱。

在《普通人可以去追求财务自由吗?》中我们得出结论,普通人也应该积极的去追寻财务自由,并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取得8%的投资收益。本期我们讨论下这个8%是怎么来的,合理吗?

混乱的投资期待

关于投资收益,其实大家的期待非常混乱。乐观的人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得到翻倍即100%以上的投资回报,否则一点小收益毫无意义。而悲观的人认为,前一种就是纯韭菜,只会在亏完本金后同样陷入悲观,认可在中国最好不碰投资,就安心赚点余额宝之类的2%的收益是最佳策略。

2%8%100%这几种期待下,差别是巨大的。我们以10万本金投资10年来看,将分别是12万、22万、10240万,分别较本金翻了1.2倍、2.2倍、1024倍。那些相信自己可以在资本市场取得翻倍收益的人,将在复利的影响下很快的成为世界首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在中国我们总是想要通过资本市场快速暴富,原因在于市场与心理两方面。

市场方面,A股跌涨极度不均匀。2005年到2007年10月大牛市,从1000点涨了6124点,足足涨了6倍之多;随后从2007年10月跌到2008年,从6124点跌到了1668点,跌幅达73%。这样堪称“暴躁”的市场波动,总是容易诞生造富神话。

心理方面,越是手头可动用现金少的人,越想要博取高额收益。心态是“就这么点钱,赚个5%/8%/10%和没有一样,1万块钱5%才500,我需要找到办法,以翻倍的方式赚取才能财务自由。”手头钱越少,对收益的焦虑感越重,越希望能快速积累财富。是啊,1万变2万,2万变4万,4万变8万……,这么循环下去只要能做对7次选择,资产就达到了百万以上。而如果按部就班以8%的收益赚钱,那猴年马月都不可能达到。

但世界运行自有其规律,不以单一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即使是巴菲特,算下来也就20%左右的年化回报,而这样的人已经是“股神”了。凭什么你认为自己可以取得比巴菲特更高的回报?或许有些人会以期货、比特币等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说翻倍并非不可能,但这类高收益其实是为了补偿其高风险。正如茨威格在《断头皇后》所说:她那时还太年轻,殊不知所有命运的馈赠背后都暗自标的好了价格。


8%长期回报其实有迹可循

1802 年至今,美国权益资产实际年化收益率是 6.6%,加上通胀的情况下,名义的年化收益率在 8% 左右

下图中从上到下,分别是股票、债券、短期国债、黄金、美元。可以看到,股票的投资回报是最高的。并且在200年的复利滚动下,增值了百万倍。


而视线转向中国,其实可以更乐观。中国近二十年来,因为改革开放,缔造了中国奇迹,GDP长期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

未来随着产业转型的阵痛与人口红利的减少,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慢一些,大概4-5%是可以预期的。

但我们投资于股票市场,就是在投资全国企业中相对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强的那部分,因为只有企业中的佼佼者才能获准上市。这些企业的增速肯定会超过国家的平均增速,在这份溢价的基础上,期待8-10%的长期年化收益是非常合理的。

这份8-10%的长期年化收益获得的最佳途径就是购买指数,因为指数将所有股票打包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就不必面对选择哪个股票的窘境,只需要购买指数,也就赚取了整体市场的平均收益。

其实对于普人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赚取国家发展红利,与国家共命运。摒弃暴富的幻想,也就不会承担超额的风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8-10%的长期年化收益并不是每一年都获得8%以上的盈利,而是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市场会暴跌暴涨,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全程参与,承担其中亏损的焦虑,也不因暴涨而得意忘形。

《周期》里曾经提到,在 1970~2016 年的 47 年里,美国股市平均回报是 10%,但在这 47 年里只有 3 年的股市回报落在 8%~12% 这个区间。

市场周期围绕基本趋势线或者平均线上下波动,市场走到一个极端之后,总会向中心点回归或者说均值回归。但是市场回归到中心点之后,却并不会停留,而是继续冲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所以,市场不是走到极端就是走向极端。“股市只会一直潮起潮落,不是向上涨到极端,就是向下跌到极端”

《周期:投资机会、风险、态度与市场周期》

而中国股市因为波动更大,所以这种回报偏离长期均值的现象会更加普遍。

或许可以这么说,这8%收益正是市场对长期主义者坚持的奖励。

END

相关推荐:

普通人可以去追求财务自由吗?

从双十一说开去,富豪因何而富?

人生本无意义,全在自己赋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