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浑七律解读(1)

 谷山居士 2023-11-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解读老师:木犹、青螺

图片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押尤韵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安定城楼 李商隐〔唐代〕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许浑七律的特点,和其他诗人不同,他特别喜欢格律诗,一生从不写古风体诗。

汀洲,是指水中的一块高地,江南水多,故汀洲便多,水多、汀洲多,杨柳便多。许浑的老家在润州,就是这样的地貌。所以登上咸阳东楼后见到了这样的蒹葭杨柳便起了思乡之愁了,这种起,称兴起。类似于许浑这种起法的还有杜甫的登楼。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的承接,有时有跳脱感,细品一下,是这么接的,一上了高城,见远处的蒹葭杨柳,引起了思乡意,但这一层已经在第二句交待清楚了,所以颔联就登高城时的所见景来续写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句子本来容易弄成孤平,但第五位的风,本句救了孤平了,所以,这首的丁卯体比较特别,是本句的五位平,既做成了丁卯体,又救了本句的孤平。

丁卯体,是许浑比较喜欢用的,就是七律中颔联的第五位的平仄,前后两句互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颔联的正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五位互换后,就是所谓的丁卯体了。这个是实际平仄谱,除了一三五不论外,其余和正格的丁卯体一样。

颈联的描写,是因为,傍晚起风了,要下雨,所以才有颈联的表达。所以从布局上来看,中二联是分扣首联的,转意不明显,因为都是写的景色。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此城,是咸阳城东楼,所见是当年的秦苑,为尾联的故国埋下伏笔,说,在晚风起来时,但见飞鸟在一片绿芜中落下,秦苑加一夕字,一为实景,一为故国已灭之意,或将灭的意思,蝉鸣黄叶汉宫秋。秋天的黄叶里,寒蝉仍在嘶鸣,但不久了,为何,因为秋了,这里寒宫秋,都是指的故国。秦,汉,都是故国,所以,自然的逗出了尾联的表达。诗人写景,自然一定是景中融情的。


木犹: 这首首联与李商隐安定城楼相类,颔联许浑以景接,李商隐以事接。可作比较。许浑以景接,是对万里愁的具象,这是正统法门。

李商隐以事接,是对登高时郁结的挥发,更激烈,很明显可以看出二人性格不同,许浑历事已久故见绵柔,李商隐方其年少故更见性情。都以登楼言事,许浑杜甫李商隐,都可类比,杜甫登高诗,便明显更沉郁些。三者无下之分,性格使然,故手法情绪俱不相同,唯一共同点是:自来登临,大体无好意。

登高所及,怀远方念故人,大体上总是在抒发心中郁勃之意。如小杜九日登山诗,已是大见洒脱了,但终究还有强作如此之嫌。洒脱即是强作,便不过是四十五度向天,不让旁人见泪而已。

李商隐永忆欲回一联,情感跌宕最佳,小杜尘世菊花一联,则大见无可奈何,所以这洒脱大体是强为,这样的句子,情绪细微处,须当细会才是。也只有这样,自己表达时,才能有路可走。

图片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唐·许浑)押尤韵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木犹: 大凡好文字,读来犹未细会,已得其情,及至反复摩味,更觉原是如此,必当如此,果真如此。所谓反复摩味,不在其落字艰深,也不在用事纵横,只在三两虚词之表达。许浑诗中二,大可细会。诗之为诗,愈艰深则愈见浅薄,愈鞭辟则愈少性情,即无性情,诗又何为?

图片

及第后春情
唐·许浑 押阳韵
世间得意是春风,散诞经过触处通。
细摇柳脸牵长带,慢撼桃株舞碎红。
也从吹幌惊残梦,何处飘香别故丛。
犹以西都名下客,今年一月始相逢。

世间最能得人之意的,是春风,然后七句都从春风写。
木犹: 散诞二字,就是曾经的数十年寒窗,曾经的四处行卷拜谒,事实上,这散诞经过,就是昔日龌龊。这散诞经过,事实上是比较复杂的,除了苦读干谒,也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放诞。

因为第一:如果不是如此,触处通的通字,没有落处。第二,吹幌惊残梦,便凭空。这春风便是大奖的彩票,一触便万事皆通了。诗法第一事,在于逻辑性。这所谓逻辑,便是诗中情绪必有来处,也必有去处,更须有落处。

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形制上的逻辑性。而情托于物,时空纵横,则是主观上的逻辑性。

颔联两句,都是在说春风触处这无边的春色如何如何,这是标准的主观情绪具象化。颈联前一分略加回忆,也是从脉络上对第二句散诞经过的回落。但正常情绪下,人在得志时,曾经的不堪也只会在心中一闪而过,毕竟喜悦是巨大的,所以马上接别故丛,这都是人之常情。

舞/碎红,不是舞碎/红
春风轻摇桃枝,落花如雨宛转,这便是情绪具象化。知道应春风是什么嘛?是皇恩啊。春风年年都有,皇恩也是年年都有,但于作者,却是今年始相逢。

这个始字,很明确的有两层情绪,
1,初承皇恩
2,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今年一月始逢,不是说去年前年没有,只是作者未逢而已。年年春风遍,今日始相逢,这意思是老子终于上岸了。

得意一词,意思不是自得,得人意,解人意的意思。春风得意马蹄疾,得意二字,也是这解释。春风得意,原意不是对人的描述,主语是春风。

图片

南海府罢归京口经大庾岭赠张明府

唐·许浑 押麻韵

楼船旌旆极天涯,一剑从军两鬓华。

回日眼明河畔草,去时肠断岭头花。

陶诗尽写行过县,张赋初成卧到家。

官满知君有归处,姑苏台上旧烟霞。

作于开成三年(838)。许是年春归京口,秋仕当涂。

南海府罢/归京口/经大庾岭/赠张明府

我结束了南海幕府的幕僚生涯,归我的京口(润州)老家,经过大庾岭时,碰到了自己的好友,在此作县令(明府,对县令的尊称),就写了首七律送他。

陶诗尽写行过县,张赋初成卧到家。我如陶渊明当年写归田园居时一样,从南海归来,一路走一路写,现在来到了你的这个县了,而你老兄呢,把张衡的归田赋刚刚写完,晚上作个梦就可以回家了。意思是,我没官职,你是现任官员,思乡和我完全不同啊,我是在归乡途中,你在县令的任上。

姑苏台,应该是老张的故乡,许浑指的是对方归去也早已安排好了的,不像我,连个入仕都没着落,当然,他今年秋时,被朝廷安排去当涂作县尉了。

楼船旌旆极天涯,一剑从军两鬓华。我随着楼船将军(杨仆)此处代指自己幕府的主人,南海节度使,来到了南海,一剑从军,年龄大了。

回日眼明河畔草,去时肠断岭头花。当年去南海时,心情很悲凉,第一次来到这么荒凉的地方,现在回老家了,路过这里感觉草色都是鲜明的了。首二联,交叉相扣,三扣的二,四扣的一。

图片

凌歊台送韦秀才

唐·许浑 押侵韵

云起高台日未沈,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还是在当涂县尉任上作)

凌歊台
(唐·许浑)押灰韵
题注: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作于当涂县尉任内。

十字格,指五言诗里,常常一句意思不完整,两句一起才明白说的是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十字格。

当年宋高祖建的行宫,是为了避暑的,因为南京是个火炉子,太热,所有在这里修了一处高台,避暑,首联介绍了,此地的繁华,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带来很多美女,不回去了,为何,颔联告诉了你,作者亲临后登高远眺的感受。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颔联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明显是告诉你,此台非常的高,因高,故可观远,远到哪里?可以看到湘潭那里的暮山,可以看到巴蜀的雪山。看的远,处处是美景,又凉快,所以就不回去了。看到了云,慢慢的散了,云散了后,山可以看清,需要时间吧,暗示,作者在高台之上盯了很久,这是许浑最擅长的写法。

巴蜀雪消春水来。巴蜀那边,似乎可以看到,雪在春时开始化了,化作了春水,从巫峡一路流到了安徽,流到了眼前,时间和空间。从技术角度看,前句:湘潭云尽暮山出,是把自己的视野推向无限的远方;后句:巴蜀雪消春水来。是把视野从极远处慢慢拉回近处。

视野拉回来了,自然逗出了颈联: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正面开始写高台处的现在景,很自然。这就是一起,一收,或者说是,一开,一合。几乎是一气下来的。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本就是个百年的基业,却当作万年去经营,刘宋一个六十多年时间,乱的一塌糊涂。所以,还没多久呢,碑文都看不见了,长满了绿苔。

木犹: 补充一点,颔联的尽消二字,有双关意在。所消所尽者何?不仅是云与雪,更是首联的豪华。有英雄一去豪华尽之意。山出水来,是不变之事,云尽雪消,正是变化之端。许浑七律,多在颔联著力,言在此而意在彼,反正这样的登高怀古,变与不变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惯常的手法。

荒荠野棠,这又是反手写景,但绝不会是纯粹写景,因为行殿与寝园,本也是繁华之物象,这便是物象选择的妙处。原是豪华之地,用荒荠野棠作处理,是不是很强烈?这一联,从脉络上来说,又是颔联中消与尽二字的必然结局。繁华消尽,自然只剩荒与野了。这种写法,总不针对某一特定之物,而是整个环境。

百年一句,则是批评,怀古诗,主旨或在美与刺,或在概叹。百年,只是人之一生。万年,才是家国天下。若当政者只以自己这短短百年而计家国天下,便是短视了。这是前三联各种手法叠加,推出的主题所在。

便因着这种短视,所以结句落了一个空字。要注意的是,许浑的表达手法,与下字。除开第七句轻轻点出,余下七句,都在景语中落笔。高,宿,消,尽,荒,野,便,空,这八个字,已是一整套的脉络所在,互为因果。读许浑诗,便当在这等虚字中著力。逆而推之,自己写作时也当如此了。

因“高”而乐,故“宿”之。但终究逃不过“消尽”,唯余“荒野”而已。何以如此?“便作”之故?一场繁华,到头剩“空”。这是完整逻辑,好吧,证据链,所以说七言律诗出意,都在这般虚字上,所有物象的选择,更不是随手的,而是在客观的基础上,若有所指。当然也不是非得刻意去做,而是隐而现之便可。我,其实只是提供读诗的思路。大家自己读时,便也当如此。

图片

姑孰官舍

唐·许浑 押鱼韵

草生官舍似闲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贫后始知为吏拙,病来还喜识人疏。

青云岂有窥梁燕,浊水应无避钓鱼。

不待秋风便归去,紫阳山下是吾庐。

将度固城湖阻风夜泊水阳戍

(唐·许浑)押歌韵

行尽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

楼前归客怨清梦,楼上美人凝夜歌。

独树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使帆凌白波。

此为当涂县尉任上作。固城湖,水阳(江)戍,均在宣城附近。当涂县属宣城管辖,据资料,由宣城过水阳戍,渡固城湖后,可达当涂。

两首可以参读,都是许浑初入仕途后所作,由,将度固城湖阻风夜泊水阳戍,而起归思。清溪,就是指水阳江,行尽,指来到固城湖边,因风阻,且在戍楼附近夜泊。

读许浑诗 

南宋·陆游 押萧韵 

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

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

这首是陆游对许浑印象,并且与裴相公(裴度)作比,一个是名冠四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一个落于渔樵。但如果从风月江山主的角度来说,许浑比裴度要更胜一筹。丁卯桥,许浑老家,午桥,裴度在洛阳郊句名简称(午桥庄)。

所以,尾联: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使帆凌白波。乃是指许浑当时的归乡之思。云容山影两嵯峨。应该是指,天上的云容,与山在水中倒影,两相嵯峨;云容山影水嵯峨。指云容与山形一起倒映在水中之影,显得非常深邃之状。

行尽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从宣城沿清溪走到水阳戍时,突然遇风,故只好夜泊,待风止再渡湖。首联前后两句倒装,这样,与颔联的叙述衔接更妙,嵯峨,本为形容山势高峻,但倒影自然就是深邃了。

首联时序倒装。日,将下山了啊,日一直在头顶,现在斜了,与颔联的夜,形成时间的推移。呼应前面的,行尽二字。

木犹: 这首中,两问题,一个是刚才说的水嵯峨与两嵯峨的细微处。一个是颈联中风急与平湖。即言风急,如何能见平湖?

题中阻风,舟不得行。自然不会有平湖。事实上,中二的排布是这样的。独树,楼前,平湖,楼上。这里有一个从时间而来的因果。独树一句,便是题中阻风。因阻风,故言怨清梦。风住而见平湖,故楼上美人方可望远而凝歌。楼前楼上一句,正有西北有高楼中况味。

楼前归客闻歌,却未免想到家中妻子,或许此刻也如楼上美人一般,夜凝清歌。如此又见风住而湖平,一片归思,自难再遏。思归之意即起,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故更有一艇载樵,使帆凌波之望。七言律中情绪,相对复杂,而实际这所谓复杂,也不过是因着一个念到,又生另一念头而已。人之情感,必有来处,或因事,或因景,或因人。诗中更须如此,这是诗之逻辑。

图片

秋日早朝
(唐·许浑)押尤韵
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
井转辘轳千树晓,锁开阊阖万山秋。
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
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一般认为,此为大中三年作,是作者第二次官监察御史时。作者从太平县令后不久便去朝廷作了监察御史,后因自觉不适合便告病自请回润州任司马。因没有找到第一次作监察御史时的诗,故选了这首。

青螺: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一大早的就起来了,穿着宵衣就早早的等着了,生怕误了早朝,月亮刚刚西下,就腰缠环佩下楼上朝去了。宵衣,指晚上穿的衣服,意思是,连宵待座徘徊久。

木犹:这个虚带铁冠无一事,其实便类似左思所说的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从根上说,这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类理想。所以这一联,总不突兀。读前人诗时,须按作者的观念去休味,而不是自己的。

这首中,正是因为中二的这一片祥和,才让许浑又有退居的念头。

图片

沧浪峡
(唐·许浑)押阳韵
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
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
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
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会昌三年,辞官归隐时作

木犹: 起首一句,用的是“缨”带,这也不是随手下的,即言缨,自然是犹在仕途之中。这个缨,是所谓伏脉。否则衣带流尘便可,何须用缨。流尘,而不是风尘,这是在说游宦。考许浑生平便可知,这货过一段便换一地方,从当涂开始,便没在一个地方待久过。

如果说缨带流尘,是对末句来路一词的伏脉,发半霜则是对暮年一词的前置。更来路长三字的来处。何谓来路长?发已尽霜,人在游宦便是,独寻,言之以独,正是知音世所希的表达。尼采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们享受孤独,而是环顾四周,找不到同类。这句的独与残二字,正是当时境况,却是以写事说出。这便是手法。

首联之中,即未说游宦万里,江山半旧识,也未说知者无人,一番寥落。却又通过对自己状态的描摹,与欲行之事,全部说出。说犹未说,便是感受。这一联沉重,兼有消极,正是七言律正统笔法。

于这沉重之时,于这无奈之事。。。。一声。这一声,极简单利落,却又似在重重暗幕之间,突然拉出一点光亮。这一句,简洁到不似诗家语言,但但一声,首联的沉重便一扫而空,暗云散矣。云言之以暗,原是对首联的照应,此时因着这一声而散去,是不是大有豁然之意?这不就是人之常情嘛?

许浑的这首沧浪峡,最要紧处在颔联,颔联前后分句,其实有因果在其间。暗云散却,方得见流水野花,这一声,是个引子。这一联上承独寻二字,下启方外之乐,由着这方外之乐,方感悟昔日感波,都是一场大梦。由这感悟,才生出归去之念头。许浑七言律,极喜在颔联中落重笔,这首便是如此。

起手缨尘发霜一句,正是羁宦憔悴,独寻一句,是于这憔悴之中生出些许念头,所寻之事为残月,这残月二字,却是在表达勉强为之,未必能够如何。或说是在这风憔霜悴之中,略求一丝慰藉而已。

这一联情绪沉重,即便是要去寻,也因为残月一词,在这沉重之中,更见无奈。所谓合于情理,便是这样的表达,如此,颔联却是一波振起,原本不过无奈之举,却见了颔联的意外之喜。

暗云散却,流水传香,这般景致,在上一联无可奈何的衬托下,是何其的喜人。想来许浑于万般寥落之时,强求一点寄托,却也是没想到沧浪峡中,居然有这般好景的。这是合于情理的出乎意料。

这一联与首联,情绪上由沉重而至豁然,极其强烈。这方外之乐,原是意外。而眼前好景若斯,颈联便是一番检讨了。

这如此好景,昔日未知,正是辜负,由此而暮年,方悟得昔日种种,不过是梦中一场空忙而已。这一联的检讨与感悟,所来之处便是颔联这一豁然。颔联全用景语写出,但其情绪之强烈,在许浑诗中颇少见。至于尾联,归去一事已定,而不辞来路长五字,正是在这已定之事上,加了极强烈的冲动。今欲归去,却是放下这数十年努力,所以不辞一词,言极浅,意极深。

读是基本功夫,第一是读出情绪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如茧抽丝,这便是所谓脉络或说是逻辑性。第二是细会这来去之间的表达方式,择象下词,前呼后应,时空转换,虚实互变之类,如丝分缕。

图片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押鱼韵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扬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约作于会昌三年秋(公元843)。

高梧一叶下秋初,交代时间,有兴起秋归的意味。注意哦,这里不是兴起,是已经归了,这里的首句,是兴起回忆这个动作,不是兴起归意。注意题目的再游二字,以前来过,也是秋天。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许浑的颔联可读性非常高,这首的颔联尤其值得细品。因为以前来的时候,是秋月下,今天是雨夜。为何要特别强调颔联的时空?因为一个句子里,有今夜,有去年啊。

月过碧窗今夜酒,意思是,我在今夜里喝着酒,又来到了当年的那个窗前,那个有明月相照的夜晚,拿着今夜的酒,脑海里出现了,当年的那个相同的秋夜,有明月相照,雨昏红壁去年书。而今晚是个雨夜,我端着红烛,看着去年(当年)留下的书(墙壁上的旧书痕迹)

两句和起来就是:今夜的酒,想起了当年窗前的那个夜晚的秋月;今夜的雨昏之下,看着当年的那个墙壁上的旧书。月夜,是明亮的,雨夜是昏暗滴,对比,光线上的,时间上的,今夜的酒,去年的书。

图片

题卫将军庙(唐·许浑)
武牢关下护龙旗,挟槊弯弧马上飞。
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
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
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木犹:许浑七言律,所谓工与稳,其实都在下字上。象卫将军庙这首,八句一气,又能丝缕入扣,便是如此。首联用护旗挟塑弯弧,在一个勇字,如此才能以王霸作比。即有此勇,自然是在未兴之时,及至功成,便事了拂衣去。颔联中重在未兴,在,才散,归。这联用这几个词表达的,正是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以及功成耻受赏,长揖归田庐。这联以叙事表达赞叹。这种写法,与以景语达情绪是类似的。

及至颈联,正是就颔联中一个归字进行铺排,不写归后诸事,只写最终,这是忽略过程的作法,七言律中惯用。而金剑铁衣二象,正是说将军虽逝,浩气长存,如此才逼出尾联忠魂一词。

事实上,这一首八句,都是以叙事出意,诗中一未见赞叹,二未见景仰,却是二者齐备。以景达意,以事达意,便当如此作。

主观情绪以客观写景或叙事表出。比声嘶力竭的喊,自然是要好多了。

未兴则在,才散乃归。这句中的虚词,看似平常,却正是古人所追求的。所以这句便自然表出赞叹之意。

图片

途经敷水
(唐·许浑)押阳韵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敷水,在华阴县,是许浑西上长安必经之地。

许浑的途经敷水,是进长安的必经之路,见敷水而想起了汉乐府中的美女秦罗敷了,借敷水而咏她的事,是本首诗的主旨。

脩蛾颦翠倚柔桑,前句采桑女;遥谢春风白面郎。后句是秦氏女拒绝了使君大人,白面郎,此处指使君,或某贵家公子。

木犹:颈联,大凡到某地,若是此地有美好传说,行人总会寻证一番。所以重寻,更认两句,便是说的这人。斯人已去,自然是寻不到的了,所能见到的,便不过是朱藤相合,碧草空长,所以这句便是想象:想来这朱藤原是绣带,碧草原是罗裙。许浑用景语作情绪表达,这一段读的重点便是这个。宋祁落花诗云:章台人去骨遗香。取意有异,手法相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