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家长手记|家长站在校门口

 庙论阅读 2023-11-22 发布于四川





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初三孩子的家庭有什么不一样?作为一个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该做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我家闺女已步入初中最后一年。初三年级,在我看来,家长唯有陪伴,做好后勤。故而我的初三家长手记以“陪伴”为主题,背景截取自她画的她们学校的操场,简洁清新。

至于走向高中的路,需要她自己加油!





孩子都初三了,还应该接送吗?

家里有老年人做饭,故而在我家闺女放学的时间段,我有时间去接她放学

每天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很多,三三两两地站在校门口。等待孩子的当口,彼此聊着有关孩子的事情,交换着相关的信息。孩子们陆续从校门鱼贯而出,走到家长跟前,或是家长走到孩子跟前,好多孩子已经比家长都高大了。

回想我们读书那会儿,不要说初中了,从小学一年级起,也少有家长接送过上下学。与其说是那时的一种风气,倒不如说那时的家长没这么些闲暇。

像我自小生活于农村,不管小学还是初中,上下学都行走在田间地头,和全是泥面的机耕道。现在说起来,最能代表那时的“苦难”的就是统统鞋都穿烂了好多双。统统鞋,是一种橡胶面的长统靴,鞋帮高到小腿肚,鞋底纹路深,抓地能力强,主要用于雨天在泥泞的土路上行走。现在我的老家,村村通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几乎各家的门口,恐怕是再不用穿统统鞋了。那种经常“溜路(liūlū,本地方言,走泥泞的山路,像溜冰一样)”的感觉只能停留在几十年的记忆里。

回头来说那时上学,几乎无论远近,都是自己去,或独自去,或邀约同村小伙伴一起。像我上小学,单边大概半小时,学校因为没有学生食堂,一天要走两个来回。家里的大人也是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忙碌,想让大人接送,是极大的奢望。我记得小学时还要放农忙假,印象中好像是收麦子的季节。

到了初中,单程变成了一个小时,中午是自带米去学校蒸饭。要想让家里大人送你去学校,再回家,那是谁也耗不起这个时间和精神。

所以现在在城市里,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为一种常态,估计最大的原因是家长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也有人觉得是现在的孩子更娇贵了,或者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担心孩子安全是一方面,这车多人多的。孩子更娇贵似乎也是情,只是那也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吧。

当然,我不能用几十年前我们那一代的处境来和现在的小孩子比较。对于我来说,去接孩子最大的理由,是我家闺女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有条件的还是可以来接一下娃儿放学,可以在路上摆点龙门阵,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状态。

想一想,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短短的十几分钟路程,感觉孩子是最放松的,交流起来,是最顺畅的。

初中的学习确实是很紧张的。像我家闺女的课外阅读,主要积累都是在小学阶段。初中可没那么多可供她读闲书的时间,有点休闲时间都玩手机去了,初三后,手机都不玩了。

在家的时间里,要嘛她在学习不便交流,要嘛她在休闲不能交流,通常也不和家长一起出门,连个交流的时间都不好找。所以,放学路上是最好的时机(上学路上太赶,也没有心情交流)。

在我们的小时候,似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还没有传播。而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提高到了很严肃的层面来对待。前些日,本地教育部门还郑重地发出有关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可见,形容孩子的“无忧无虑”这个词不能随便用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有些严重了。

形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因素恐怕不能简单概括,只能好好关注自家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多与孩子交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好切入点。

站在校门口的家长们,想必会是孩子心理健康很好的守护者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