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历史上出现过6位明君

 凤凰山居士 2023-11-23 发布于江西
唐朝历史上总共出现过6位明君,其中有三位死于服用长生不老药

Hei白历史2019-07-02 12:45

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前后一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国土面积最巅峰时期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虽然无论是立国时长还是皇帝数量或是国土面积,唐朝都不是华夏历史上最强的,但论实力和影响力,在历史上估计也只有汉朝能够比拟了。而在这二十一位皇帝中,只有六位皇帝算是明君,其中前三位算是开创唐朝盛世的皇帝,也是广为世人所熟知的帝王;当年其实后三位帝王也算不错,可惜知道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现在这里就来看看唐朝的这六位明君是谁吧:

TOP、6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汉族846年—859年在位13年。在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唐宣宗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复河湟之举,为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但这唐宣宗李忱晚年因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实在是可惜了。

TOP、5 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性情沉毅,雄谋勇断。840年—846年在位6年,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唐文宗病重时,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后继位为帝,他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在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唐武宗李炎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平息了叛乱。
后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可惜唐武宗李炎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不老药,后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三十二岁;这位应该是死得最可惜的吧。

TOP、4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宪宗李纯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唐宪宗李纯(公元 778—820 年),大历十三年2 月生于长安东宫内,初名淳。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母王氏。宦官俱文珍等于公元 805 年8月逼顺宗退位后,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和"。805年 至 820年在位15年。终年48岁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

而且这唐宪宗李纯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镇,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并且使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但这唐宪宗李纯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任用奸臣皇甫镈而罢免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暴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服用长生不老药的缘故。


TOP、3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 —756年8月12日 在位44年)。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于东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后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没过多久,他爹李旦便禅位于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
而且唐玄宗李隆基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 ),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TOP、2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起初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被册立为皇太子。唐高宗李治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在位32年,活了55岁。
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但唐高宗李治身体羸弱,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唐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唐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TOP、1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3日  —649年7月10日  在位23年),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
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在位二十三年,享年五十二岁。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据说唐太宗晚年是死于王玄策从天竺带来的方士所炼的长生不老药……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  ),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以上便是唐朝统治时期的六位明君,当然,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盛世的奠基人,有了唐太宗打下的基础,才有了后来唐太宗李治的武功赫赫,疆域扩展到极致;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虽然国力达到极致,但却也是衰落的开始,后面的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只不过是为唐朝的延续而努力了而已;但实在是积重难返,宦官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势实在太大,最终唐朝还是亡于朱温之手,实在是可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