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用户90585827 2023-11-24 发布于甘肃

1.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至关重要,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高度的文化自觉,也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

1.1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无论文化、制度还是科学技术,后人总是在前人创造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虽有低谷和坎坷,但绵延5000多年没有断流,创新作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特征,使得中国人民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至高无上的使命,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奥妙所在。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用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始终倡导合作共赢,坚持推动共同发展的道路,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

1.2继承、弘扬、发展“三大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积淀中的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集中表达和经典提炼,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根脉和文化基因。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革故鼎新,不断升华,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1.3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中华文明为中国具体实际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然要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我们明所从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可以让我们知向何处,二者相互成就,以此回应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创新未来中国。

2.秉持开放包容,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2.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在于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秉持开放包容,促进交流互鉴,以自信、开放、尊重、包容的姿态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除了融通中外,还要贯通古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文化资源,并从中汲取养分,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

2.3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实现今天这样的美好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现代文明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积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上,秉持开放态度,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模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更好地建设人类现代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

3.坚持守正创新,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客观需要。

3.1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守正,就是要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就是要立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中汲取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丰厚土壤,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它回答着“中华文明从何而来”,也预示着“中华文明到何处去”。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领导人民历尽艰辛探索创造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2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用中华文明的当代创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3.3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不等于故步自封,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创新不等于脱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推动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否则就是改旗易帜、变质变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