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月潭越来越好

 云中龙0617 2023-11-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写在前面

新安江上游之率水,从六股尖一路向东,在大商岭奔流而下,行至月潭沍处,形成一处深潭,形似月亮,恰似海棠,故称月潭。

01 却道“海棠”依旧

图片

月潭村,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村庄形似海棠,又因率水流经该村形如一轮弯月,故名月潭。村中有“月潭八景”:石门瀑展、钓台烟雨、澄潭印月、松石晴岚、雪霁峰玉、柳堤鸣莺、西山晚烟、南屏叠翠,至今犹存。 

图片

月潭村是一个典型的融血缘和地缘为一体的徽州古村,先有程姓,后有朱姓,尤以朱姓为望族,是新安朱氏的聚居地。据《新安名族志》记载:“月潭在邑南四十里,出婺源香田源,茶院府君环之十一世孙曰兴始于此。”据《朱氏统宗世谱》和民国《新安月潭朱氏族谱》记载:月潭朱兴的祖上与朱熹的祖上是六世同胞兄弟,朱熹与朱兴只相隔六代,因此月潭的朱氏一直自称“紫阳世家”,世代恪守朱子理学之教、传承紫阳世家之风。

图片

正如清末翰林、歙县人许承尧在为月潭朱氏修谱所作的《序》中称:“朱本吾徽望族,而月潭一支尤踔厉奋发,魁硕迭出。其进而树令名,登贵仕,请覃泽民社,经纬邦国;退而修内行,秉高节,型于乡而可祀于社者,踵武相望。”从古至今,月潭倡学兴教、以学进仕,明清出进士13人、举人20人,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就多达200余人。即便是历经世事变迁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月潭初中仍学业不俗,引得很多外地学子慕名而来,大都学业有成,故月潭又拥有“名师故里”美誉。

然由于时代洪流的冲刷,月潭频遭破坏,村中祠堂、楼亭、庙宇、牌坊、更楼等标志性建筑十毁六七。加之1992年撤乡并镇,月潭村逐渐走向衰落,所幸村庄肌理结构尚在,实不幸中之万幸。

02 古村来越美

图片

“月潭变化大!”前些天,退休教师吴永明特意从龙湾赶来,感受月潭村的变化。

吴老师曾在月潭小学担任教师10多年,对月潭有着很深的感情。听说月潭搞和美乡村建设,于是特意骑着电动车专程前来,感受“第二故乡”的变化。

图片

近年来,月潭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庄文化生态保护为抓手,以村景融合为理念,以“中国传统村落”底蕴为目标,小切口、微改造,精提升,广泛发动村民,倡导“一献四捐”,全新打造“古韵月潭,名师故里”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汪功旺是一名老退伍军人,为支持村庄建设,他和哥哥主动让出一分多菜地,汪国平主动配合村里拆除自家的老铁匠铺,余时来、汪有德捐砖、捐瓦、捐老石头,汪德福捐款2500元,吕胜利带头拆除自家的旧危房……

图片

月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德军说,月潭村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村中“五老”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村共捐地3亩、砖瓦40多车、麻石200多米,党员带头、村民主动参与拆除无功能建筑25处,清理各类垃圾500多吨,埋设污水管网7000多米,改厕75个,彰显名师故里的和谐民风和村风。

图片

村东和村西的荷花塘时隔数年恢复了旧时风貌;下村头的小公园养起了观赏小金鱼;上井古泉的碧水接到了公路边,既成了景致又成了便民洗手池;带有浓郁乡村和文化特色、具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村中铺设道路7000多米,增设停车位77个,就地取材打造景观菜园3680米、口袋公园39个和“五小园”75个;新建生态美超市1个,修复和新建月潭河滩护岸300多米。

汪德军说:“月潭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而是因地制宜,创新打造。一方面基于徽州传统村落的独特人文价值,以最小干预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另一方面结合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推进村景一体,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03 如何来越好?

图片

美丽乡村建设,月潭村越来越美。

“'美丽资源’如何向'美丽经济’转化?这是我们村两委下一步所要思考的课题。”汪德军表示,“但难度不小,因为月潭的产业特色不是太明显,产业基础和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月潭村是个大村,下辖18个村民小组,人口2760人。全村耕地面积4156亩,其中种植水稻2550亩,山场17240亩,茶园700多亩,是一个生产资料不多不少的村子。且多年来,因为缺少能人带动和产业驱动,村民多外出务工,村民收入过度依赖劳务输出。

图片

当地村民说,月潭是一个“不上不下”的村,所谓的不上不下包括水田面积和茶叶面积不算多不算少,距离城市不算远不算近,生活水平不算穷不算富。也或是这种“不上不下”,月潭的农业特色不甚突出。村民程林亮、程龙海、洪顺全等种田大户前些年成立了合作社,但规模和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带动性还不够,村民收入更多依赖打工,村集体经济也很薄弱。

图片

月潭村距离休宁县城、屯溪只有四五十分钟车程,距离五城镇只有10公里。汪德军表示,接下来月潭村会突出自身优势,围绕当地的古村文化和好山好水资源,以朱家老屋和月潭老街为中心,依托月潭河天然河滩资源,打造露营地,同时积极对接外地客商,引入社会资本,推出水上乐园项目,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月潭老屋、月潭老街、“名师故里”,都是月潭村的名片,而月潭村还有另一张名片,“匠作村”,月潭村曾经有一批十里八乡都名闻遐迩的老匠作,放到现在,不输“网红”。

“木匠定、剃头老丁、铁匠矮子福、砖匠老三、水碓排、竹匠义、石匠奇、桶匠老桶、哑子裁缝、撑船福、豆腐年、买锅松茂爆米花、锯板歪嘴年、漆匠清、棕匠亭……”说起月潭村的老匠人,月潭村民眉飞色舞,一一道来。

如何传承和光大传统手工艺?重塑月潭工匠精神,打造月潭工匠品牌,或是月潭村庄文化可以延伸的内涵,也是月潭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抓手。

图片

与此同时,曾经的月潭村也是种粮大村,有良田千顷,如今除了几个种粮大户,更多村民已放弃种田。月潭茶叶曾经很盛,如今也几乎荒弃。如何通过传统农业的转型,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除了依托合作社种粮大户外,发展水稻示范片、养鱼示范户、菊花示范户,还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吸引村民回乡,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让月潭农业焕发新活力。

拥有无数荣光的月潭,正在归来。


图片


来源 / 休宁党建

主办单位 / 休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