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词一出即顶峰,人间再无写雪寄雪诗词

 海曲上人 2023-11-24 发布于山东

本文约2600字。

除了节日之外,自然界的风、雨、夜、月、雪都是触媒。

在这些触媒之下,往往会放大或者激发人的感觉,于是就会出现数不清的借景抒情的文章诗词。

雪,往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冬天在大家的眼里,大部分是寒冷的,凄凉的,残酷的。

雪,也有人看成浪漫的场景。

雪花六出,大雪纷飞,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精灵们,点缀着冬日里枯燥的山川大地。

于是,就有了,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山河浪漫;

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蕴无穷;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人生孤寂;

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无穷思念;

罗隐“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的冷眼愤世;

杜甫“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悲愤忧国;

郑板桥“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的清冷孤寂;

袁枚“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的自得其乐;

白居易“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的风雪如晦。

……

这些诗词,道尽了冬日雪天的苦寒和萧瑟。

但是,总有人虽历经沧桑,身在险地,前途未卜,却胸怀天地,成竹在握,一洗前人吊古怀今之消极感慨,让飞雪连天,寒冷彻骨的冬天变得从此不同。

那就是毛主席的这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sa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创作时代:抗日形势异常严峻,战局风云变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明确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6年2月,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从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

来到陕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适逢大雪,毛主席壮怀激烈,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1945年9月,毛主席把本词寄予柳亚子,并附了一句话“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1945年11月14日,本词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

1957年1月,本词正式发表于《诗刊》1月号。

这首词一出即顶峰,人间再无写雪寄雪诗词

图1 望长城内外

二、气吞山河,一洗前朝

全词上半阙写景,下半阙写情,与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同。

一开篇就是天地之间。

千里万里,只在词人一念之间。

紧接着就是代表中国的长城和黄河。在词人的眼中,早已跨过万里河山,看到了大雪纷飞中的长城内外,看到了冰雪封天的黄河上下,苍茫大地之间,飞雪连天,尽在词人胸怀。

镜头拉近,词人看到了远处的群山和平原,两个动词“舞”和“驰”非常传神,在词人眼里,静止的群山和平原仿佛有了生机,山河天地相连,“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到这里,词人开始想象,当天晴红日出来之后,远山苍茫,晴空万里,是何等壮观景象。

下半阙开始从写景转入到对祖国壮烈山河的感叹,并穿越时空,引出秦皇汉武等一代英雄人物,纵论英雄,抒发词人伟大的胸怀和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天衣无缝。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纵论英雄,以一个“惜”字开篇。

词人连举五位帝王。这五位帝王可谓是一代英雄,照耀千古。

但是,在词人的眼里,这五位帝王却各有不足。翻开历史这部大书,谁能评论这五位千古英雄?

“俱往矣”三字,统领后边三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中国五千年历史,无数帝王将相一笔带过,转向诗人今朝。

至此,全词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脱口而出。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一定会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更伟大的业绩。这是一种震撼千古的豪气,这一刻足矣气吞山河,笑傲千古,傲视古今。

整首词读来,仿佛银河坠地,一泻千里,中间无半分停顿。豪迈之气,一洗前朝。

这首词一出即顶峰,人间再无写雪寄雪诗词

图2 山舞银蛇

三、纵横时空,笑傲古今

主席诗词,开阖天地,纵横千年,意境之开阔多为前人不能及。

上半阙是纵横三万里。

须臾间,词人纵横万里,看遍长城内外,黄河上下,祖国大好河山尽在诗人胸怀之间。比之杜甫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更为远大,可比李太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下半阙是笑傲五千年。

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横扫千古的气势,却没有苏东坡“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黯然神伤。

有杨慎“浪花淘尽英雄”的沧海横流,更没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人生感慨。

词里充塞的只有跟千古帝王将相一较高下,收复河山的豪情和担当。

词人在大雪纷飞的北国,翻开千秋史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五位空前的英雄帝王早已流传千古,词人却一个“惜”字,在肯定他们功业的基础上,非常有分寸的,“稍逊”、“略输”点出了他们各自的不足,对成吉思汗也是用“只识”二字揶揄口气表达了对之的评价。

可谓笑傲古今。

四、动静相生,虚实相间

除了大境界和大胸怀之外,词人对词中的场景描写也非常传神。

如“顿失滔滔”,一个“顿”字,传达出了变化之快,天气之寒冷。黄河如此滔天大河,都能被雪天瞬间冻住,失去了“滔滔”的流动。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个“舞”和一个“驰”,把本来静止的山和平原描写的有了生命力。在寒冷的雪原,山和平原都活跃了起来,舞动着,驰骋着,要和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天比个高下。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描写,用在这里非常生动,有动态画面感。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是虚写。

一个“须”字,说明这是词人的想象。想象等红日升空之后,雪地消融,又是一片景象。雪中的景象是大地苍茫,无边的雄伟壮观,日出后的景象则是红日与白雪交映,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漫天大雪,词人独立高原,远山苍茫,指点江山浮沉。

把毛主席1925年9月在长沙写的《沁园春·长沙》与本篇相比。

《沁园春·长沙》有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而这个问题,现在有了答案,那就是本篇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问一答,尽得风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苏轼和辛弃疾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而柳亚子收到毛主席寄去的《沁园春·雪》,后来在跋中评价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用柳亚子的评价就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之千古绝唱。

但是,笔者认为,本篇意境之高,风格之豪,以天下为己任之胸怀空前,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是太过狭窄,也许是本篇之憾。

这首词一出即顶峰,人间再无写雪寄雪诗词

图3 须晴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