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前两个原因,朋友圈让我厌烦;但第三个原因,让我接受并感动

 芨芨草01 2023-11-24 发布于广东

作者/芨芨草

【文图原创】

自拍发朋友圈,似乎是当下最热门、最普遍的一项“全民运动”;就连五六十岁的老阿姨,也经常在公园果树下、鲜花前留下倩影,然后认真修图,发朋友圈等赞。

前一段时间,我也很入迷,上班路上拍几张,发朋友圈;工作间隙拍几张,发朋友圈;下班路上再拍几张,发朋友圈。不过,时间一长,最初的兴致盎然消失了,现在渐渐忘却了这项运动,就连去看朋友圈,都似乎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究其原因,一是发来发去就那点事,那几朵花,那几幢建筑,谁看了都会索然无味的。二是看多了朋友圈,那些不忍直视的假象太让人生厌。

于是,我就想来个“朋友圈大揭秘”,揭开“真相”。

第一个真相:照片太假,熟人面前人设崩塌。

闺蜜小倩最爱自拍,修图的功夫也练得炉火纯青。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小倩看到一片秋菊开得正艳,就蹲在花前让我帮她拍照,然后将几张照片修图后发出去,等着好友点赞。

不多时,有人打电话,问小倩是不是在公园玩,小倩说是,然后那人就说过来找她。

小倩说,打电话的是多年没见的老同学。

半小时后,有个美女向我们走来,见到小倩,第一句话就是:“妈呀,看到照片,我以为你去韩国整容了,这不还是那样啊!你说你美颜一下也就罢了,把眼睛整那么大干啥?这样也好,省了整容的钱。”

那人虽是开玩笑,但可以看出小倩听完不高兴了。后来那女人又聊了几句,就走了。

小倩看看照片,又关掉手机,当镜子看看自己,皱着眉头说:“有那么夸张吗?我给我妈看看。” 

一伙儿,她妈回话了:“小倩啊,我刚才刚看了一篇文章,说世界上很多和你长得一样的人,只是没有机会碰到。外国一个摄影师就花费了很多年,找到了不少长相一样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让他们合影……妈猜出来了,你也一定遇到了这么一个人。只不过,小倩你别生气啊,这人虽然看上去和你长得差不多,但皮肤比你细腻白净,眼睛比你大。最重要的,人家是大长腿……”

看到这里,我终于没有忍住,刚喝的一口饮料全喷到小倩的手机上。小倩嘴撅起来,说了一句“你还是我亲妈吗?”就关了手机,赌气往前走去。

我追上去说:“阿姨还挺幽默的。”小倩说:“什么幽默,老眼昏花而已。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算什么亲妈?”

我想说,是你自己把自己整的太夸张了,还能怨别人吗?但我没有说。因为这样的人大多虚荣心比较强,要是说急了,她会翻脸的。为了一件和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去惹闺蜜生气,有点得不偿失。

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在发自拍时,心情都是美美的,而且态度积极,相信会获得大家的好评。但事实上,看自拍的人,跟自拍者完全不在一个频道。那些赞美的话也大多只是出于礼貌,而不是真的那样。因为点赞的都是熟人,好多是每天都见面的同事,你把自己整得像个国际明星,他们点着赞,其实已经把你划入极不自信的那一类人中。

试想,朋友看照片以为整容了,母亲看照片不认识,这样的自拍什么意义。

第二个真相:生活太假,同事面前人设崩塌。

除了自拍人像极度失真,自拍生活也都是个好演员。很多人住在贫民窟,但发的朋友圈却总是出现在豪华酒会或高级宴会厅、咖啡厅,甚至一般人都不敢去消费的高级大酒店。

同事高磊就是这样一个“自拍哥”。

那天下班后,高磊飞一般地离开公司,然后一个小时后再看他的朋友圈,这位小哥已经在秀美食了,虽然只是闪了一下,但我们还是看清了满桌子的海鲜,那只大龙虾特别显眼。

视频的上方,是这么一句话:唉,有钱的朋友真是烦人,每天都来这种高档场所请客,这是要我自卑吗?还好,今天我请客,找回点面子。

如果这事就这么完了,大家也就看完点赞,各自生活去了。凑巧,那天我们几个同事相约去撸串,到了附近小吃街的旮旯,找个空位坐下,刚要点菜,却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在不远处一张长条桌前,高磊正醉醺醺地打电话:“是啊,今天没空,没看我朋友圈吗?请朋友吃饭。嗨,什么发财了,混呗。你说那个大龙虾多少钱?不贵,一千多块吧。不说了,我要陪朋友去玩了……”

大家面面相觑,在网上看到过这种“装作生活的人”,没想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从此,同事们表面上没有什么,但背地里都对高磊嗤之以鼻。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假的的人很难成为知心好友,就是做同事都要防着点,这样的剧本高手,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哪个可怜的同事编排进去。这样的人,大家还是离远一点更安全。

第三个真相:明知道假得离谱,但只求一个人相信就好了。

不得不说,这个转折有点突兀。前边好像都在批判自拍造假,怎么主题突然转向了?

是,我开始是讨厌那些在朋友圈里造假的人,但后来一次去找大学同学玩,偶然发现她的“假”是故意的,但却无可挑剔。

那天,久不联系的几个大学同学相约去玩,但一出地铁,却是大雨倾盆。大家说,那就随便找个地方打打牌,喝喝啤酒算了。

小陈突然对孙洁说:“你那里不是很宽敞明亮?我们买点熟食啤酒去你那里玩吧。”

孙洁是一个很内向的姑娘,听到这话好像哆嗦了一下,然后说:“不好吧……我们去个图书馆吧?或者,博物馆也行。”

同学们这才想起,孙洁经常在朋友圈发自己的生活照片,比如,在很宽的阳台上练瑜伽,在身后有大书架的大书房喝着咖啡看书……虽然大部分照片看不到全景,但从阳台和书房的面积,就能猜出这是一处豪宅。

既然孙洁不想让去,大家也就没有强求,都无精打采地打道回府了。

不过,从此以后,大家似乎对孙洁有了成见,在群里,孙洁成了话题终结者,只要她说话,下面就没人接茬了。

后来,有人无意中看到,孙洁租住在很便宜的公寓里,她的那些照片中的豪宅,都是假的。

原来,孙洁小时候爸妈就离婚了,妈妈一个人把她养大,生怕她受什么委屈。尤其是她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妈妈更是担心,常常半夜打过电话问她过得怎么样。无奈,孙洁想了一个办法,她求一个有豪宅的同事,让她去豪宅中拍一些照片。

一个周末,孙洁花钱请了一个摄影师,在同事家里拍了几百张照片,然后,分批慢慢发出来,为的就是让母亲看到,她现在生活很好,让母亲不要挂念。果然,一个月后,母亲再也没有半夜打来电话。她知道,她演的戏奏效了。

从那以后,我不再鄙夷那些很假的朋友圈了。

不是吗?生活本来就是演戏,既然都是演戏,何必分真假?无论是显摆还是秀恩爱,他们都有这样做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去反对这种做法。苦逼的生活已经让我们备感压力,如果这样能让一些人快乐一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快捷而廉价的活动?更何况,还有孙洁这样的特例。

有时候,真相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真相”;真相也有表面,剥开,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但除了自己,外人很难有机会动手去剥开真相。

于是,我觉得,朋友圈中的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是否能找到快乐生活的钥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