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简史(22幅地图)

 地图帝 2023-11-24 发布于上海

1206年春,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一代天骄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称成吉思汗,大致意思是“像大海或天一样的伟大首领”,定国号为“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刚成立时,疆域约在阴山以北、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东的广阔地区。在成吉思汗看来,帝国还是太小了,他要马鞭所指处,都是他的山河。

1226年(西夏乾定四年或保义二年),成吉思汗率军攻西夏,夺取甘、肃等州。1227年(西夏保义二年)六月,夏末帝李睍[xiàn]投降被杀,蒙古灭西夏。七月,成吉思汗病逝在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行营,第三子窝阔台即位,第四子拖雷摄政。

此时中原形势早已残破,河北和关中地区都已丢失,金军退到黄河以南和潼关以东,屯集重兵死守。

【蒙古与南宋灭金】

1231年(金正大八年;南宋绍定四年),拖雷率领三万铁骑滚滚南下,先攻破南宋秦岭关口,进入汉中,然后沿汉江长途急进,进入南阳盆地的唐邓地区(唐州、邓州),再从唐邓北上攻洛阳。蒙古的整体战略,是绕开潼关,强行借道南宋,而南宋不敢拒绝蒙古假道。

蒙古人攻入宋境,一路破州过府,顺利地到达唐邓,威逼金人的侧后。金国主力放弃既有的坚固阵地,聚集到唐邓前线仓促应战。即便此时,蒙古人仍不作正面交战,而是一面牵制金人,一面轻骑偷袭开封。迫使金人再次离开既有防线,驰援开封。蒙古骑兵鬼魅般跟踪金军,如形随影一路袭扰。行至三峰山,天降大雪,金人粮草食尽,僵冻不能战,蒙古人才猛然发动攻击,金军遂溃,声如崩山。

图-金朝六都

1232年,拖雷去世,窝阔台大权在握。

1234年(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元年),蒙古与南宋合围蔡州,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灭金后,蔡州一带大片土地划归南宋。

此后蒙古(元朝)与南宋展开长达四十多年的艰苦拉锯,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中游的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和淮河中游,战争尤其激烈。

1241年,蒙古窝阔台病逝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窝阔台去世后,蒙古内部汗位纷争,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即位,是蒙古第三任大汗。1248年春,贵由亲率大军西征拔都,死在途中。拔都是术赤的次子,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1251年,在拔都的支持下,拖雷的长子即大汗位。

【钓鱼城之战】

1258年,蒙古军兵分两路攻宋,东路入湖北汉水淮河流域,西路入四川盆地。西路军在六盘山祭祀成吉思汗后,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大汗蒙哥亲自统率,走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南下,出发时有四万人马,分三路,沿嘉陵江南下。蒙哥一路征召军队,入川后兵力达到十几万。蒙哥率领蒙军进入四川盆地后,弯刀所向,攻无不克,势如破竹,攻破苍溪大获城、蓬安运山城、果州青居城、大良城,兵临钓鱼城下。

蒙军各部对钓鱼城发起狂攻,但蒙军长于阵地战和骑兵战,城战似乎不如宋军得心应手,一直没有得手。宋军没有等到援兵,但城中的粮食和淡水充足,宋军的士气不降反升,甚至宣称可再守十年。要面子的蒙哥拒绝撤兵,亲冒矢石,结果被宋军打伤。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蒙哥重伤而死,蒙古军无心恋战,卷甲而退。

蒙哥之死,导致蒙古帝国内部激烈争夺汗位,蒙哥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汗位,放弃正进攻的鄂州,撤军北上。南宋的西路和中部得到保全,又可以苟延残喘二十年。

同样为蒙哥之死欢呼的还有欧洲人,蒙哥曾经率部西征,把欧洲人打得落花流水,欧洲人惊恐地将蒙哥称为“上帝之鞭”。当听说蒙哥死了,欧洲人大喜曰:“钓鱼城是上帝折鞭处!”

【蒙古西征】

1218年-1223年(成吉思汗十四至十九年),蒙古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率军灭西辽、花剌子模,攻击高加索诸国、钦察人和基辅罗斯诸国,建立察合台汗国。

1235年-1241年(窝阔台汗八年至十四年),蒙古第二次西征,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大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千户)也派长子率军从征,又称长子西征。术赤长子斡儿答及次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孙不里等,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欧洲诸国,建立钦察汗国(或称金帐汗国)。

1252年-1260年(蒙哥汗六年至十年),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十万大军攻灭木剌夷国、阿拔斯王朝、叙利亚阿尤布王朝,建立伊儿汗国。

【忽必烈灭大理】

由于南宋顽强抵抗,蒙哥汗对蒙古南下战略做了调整,决定从西路南下大理国,迂回攻宋。

唐朝时的南诏退出历史舞台后,大理段氏控制云南,成为西南新的割据势力。大理于937年立国,过了二十三年,后周将领赵匡胤才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大理的历史显然较宋朝更为悠久。


或许是唐朝在南诏的历史教训过于深刻,面对云南的大理段氏,赵匡胤选择无视其存在,任由其改元更朔、自生自灭,只求各安本分、互不攻击,这种“鸵鸟”政策贯穿两宋始末。

此时的大理内忧外患丝毫不比南宋少,它对滇南和缅北的统治较为薄弱,在东南方向还要防备越南李朝的蚕食。

1252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军兵分三路,南下千里,攻击南宋西南侧的大理。

1253年,忽必烈攻破羊苴咩城,大理国王段兴智被擒,大理国亡。蒙古完成对南宋的夹击之势,接着蒙古军进入吐蕃,控制青藏高原。

蒙古人仍然需要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来维持统治,大理段氏摇身成为元朝的“世袭大理总管”,与蒙古的云南王和梁王一起共治云南,蒙古(元朝)对云南依旧是以“羁縻统治”为主。云南行省包括蒙古人直接统辖的区域,还有大量土司、头人掌权的宣慰司。

【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在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中获胜,于开平即位称汗,三年后下诏升开平为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元上都(开平)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地处闪电河(上都河)北岸。滦河流域在燕山山脉上,滦河长约885公里,上游为闪电河(上都河),下游注入渤海。

上都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组成,外城与内城的南边和东边部分重合。

外城呈方形,边长各2200米。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呈方形,边长各1400米。宫城位于内城中轴线稍微偏北的位置,南北长620米,东西宽570米,面积约为北京故宫的一半。

马可·波罗写道:“终抵一城,名曰上都,现在位大汗所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

1264年,忽必烈改燕京为中都,定为陪都,两都制形成。1267年,忽必烈从上都迁都中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自称大元皇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称大都(今北京)。

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自称大元皇帝,1206年至1271年的这段历史,应该称为大蒙古国,之后才是元朝。

元朝的国号,来源于《周易》的“大哉乾元”。《周易》有六十四卦,第一卦就是乾卦,六爻(就是那六根横棍)全是阳爻,有阳刚、强盛之意。乾卦的彖传解释: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个“大哉乾元”,白话就叫:崇高伟大、广阔无垠的上天啊!蒙古人是马背上兴盛起来的,对天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情。元,是指乾的元气,“大哉乾元”是大吉之意。

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国号问题,而是向天下人宣示大元为华夏正统。仍在负隅顽抗的南宋反而成了势单力薄的小朝廷,有利于在灭宋的过程中争取人心、减少统一的阻力。1271年称大元, 1276年就灭了南宋(1279年灭宋残余势力),大元国号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元朝大都城分外城、皇城、宫城,外城呈矩形,东西长约7400米,南北长约6650米,周长约28.6千米(含瓮城)。大都外城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有人戏称为“哪吒三头六臂两足”。

大都鼎盛时期,外城内约有110万人,其中守军约10万余人。

皇城位于外城南部,呈矩形,南门连接外城的丽正门,四周建红墙,又称“萧墙”,城内有太液池(今北海、中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