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流涎、惊风夜啼(敷脐法)

 无名老熊 2023-11-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 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图片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的内服药物治疗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一、脾脏虚寒: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寒,常用方为乌药散(乌药、良姜、白芍、香附)。外治法可选:(1)热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粗末,放锅内炒热,用纱布包裹,乘热从胃脘熨至小腹,冷则易之。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可多次反复使用。(2)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满脐眼,以胶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天。

  二、心经积热:啼哭之声响亮,见灯火加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外治法可用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5克,共研细末,鸡蛋1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2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布带包扎或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如未效,可继续使用。

  三、暴受惊恐:夜间突发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脉来急数。治宜镇惊安神。外治法可用: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镇静安神。

  还有一些外治验方,用于小儿夜啼也较为适宜:(1)五倍子30克,研极细末。每晚取适量药末,用小儿自己的唾液调成糊状,再涂在患儿脐孔中,外以胶布贴紧,翌晨去掉。(2)吴茱萸10克,研极细末,每晚睡前用蛋清调成2个小饼,敷于两足心,外用布带束之,晨起除去。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的夜啼。(3)飞朱砂3克,白芨1块。先将白芨一端切平,次将朱砂放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数滴,以白芨平面将来砂磨成糊状备用。每晚睡前用新羊毫笔蘸朱砂糊涂于患儿鸠尾穴(俗称心窝处)及两手心和两足心。(4)生枣仁10克,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要注意夜啼儿的预防和护理。尽量保持居室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乳母注意保养,饮食少吃辛辣厚味及不易消化之食物;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热夜啼者勿过暖,惊恐夜啼者要安静。

  小儿惊风:鲜爬山虎叶60兜,鲜芙蓉花嫩叶10片,鸡蛋2枚。将上药共捣烂,加入鸡蛋清调匀,做成 2个药饼,蒸热,每次用药饼1个,趁温敷于患儿脐上,冷则换另1个再敷,交替使用。

  小儿夜啼:牵牛子7粒,研为细末,用温水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脐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一般用药当晚即可见效。

治疗小孩夜啼偏方

  大人用一小撮绿茶放口内嚼碎,每晚睡前敷小儿肚脐,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3天。

图片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图片

  葛根粉8克,用开水冲成糊,再加入蜂蜜少许,于小儿睡前趁热服用。连服7 天为1疗程。适用于小儿夜啼。

图片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图片

  方法:取牵牛子(黑丑)7粒,捣碎,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小儿夜啼,中医辨证属心热型,症见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夜啼20例,大多数在当夜就能止哭。

图片

  1.蝉蜕5克,钩藤6克,柏子仁6克,夜交藤3克,茯神5克,黄连3克,甘草5克,酸枣仁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服完。连用7天。

  2.木通3克,生地5克,龙齿、石菖蒲、灯心草各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加蜂蜜调成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上,每24小时换药1次,连用7天。

  3.朱砂1克,五倍子2克,琥珀3克,五味子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黄酒调成小饼状,敷于脐中,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用5天。

图片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图片

  治小儿夜啼方

  处方:生山楂、五味子、钩藤、生牡蛎(先煎)、生龙骨(先煎)各 lO克。水煎40分钟,加白糖少许溶解,少量频服,一天之内服完1 剂,连用4~7天可见效。

  主治:小儿夜啼,兼见盗汗,头汗为主,后脑勺头发稀疏。

  治鹅掌风经验

  方法:取艾叶200克,加水适量,煮沸10 分钟,取药液先热熏患处,待药液温热微烫时,浸泡患部20分钟,每日2次。药液冷后可加热再用。

  主治:鹅掌风,尤论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水泡型,均町应用。

图片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图片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图片

▶致谢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