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我见过关于写作最精准深刻的讲解!(建议收藏)

 昵称21405352 2023-11-25 发布于湖南

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报名了28天卡片成文营,开篇第一课就被古典老师对写作精准深刻而优美的讲解惊艳到了!

01

写作是什么?

古典老师说:“写作是跨时空的感知传递。”

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拆解一下:

写这个动作,需要用文字完成。

跨时间,即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感知,作为名词,可理解为感受和知识。

作为动词,可理解为感知力。

所以,写作的本质是,用文字来传递感受和知识,且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无限传播。

举个例子,《道德经》就是老子用文字记录自己对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本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就是写作跨越时空的体现,其他典籍也是同样的道理。

再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多年以后我随时随地都可以翻看,能够看到自己此刻的感知,这也是写作跨越时空的体现。

怎么样,这样一讲解,是不是对写作理解得更清晰了呢?

以前我对写作的理解是,写作是用文字描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是对输入进行思考之后的输出,它可以是观点的表达,也可以是情感的抒发。

这样理解没错,但是会把写作局限在输入这个前置行为上,属于微观视角。

古典老师的讲解,兼具宏观和微观视角,让我对写作的理解更进一步:哇!原来写作是这么一件既酷又妙的事情。

02

为什么写不好?

上个章节说了,写作是感知的传递,那么问题来了,常常会有小伙伴忍不住感叹:“为什么别人写得那么好,我却写得惨不忍睹?”

写不出来,写得不如别人好,其实根本原因是你想不清楚,想不清楚的本质是没有感知,你感知不到别人感知的东西,或者说你的感知不够深刻。

这点我深有感触。

01.写不出来

比如,我看了很多书,但有一些书看完没有写读书心得,为什么呢?因为无感,所以写不出来,这本书的内容没有触动到我,我对它没有想法,也没有收获,更没有情感的波动。这就是感知不到。

02.写不好

比如我很喜欢《悉达多》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内容比较深奥,对我来说有一些难度,我只能看到它表面呈现出来的东西,作品背后隐藏的深意,我目前无法触及。

所以我写的读书心得就很浅显,这是因为认知有限,阅历不够,因此理解不透彻。本质上就是感知不够深刻。

03

如何写好?

想要写出好文章,感知力至关重要,只要拥有感知的能力,写作不概率不会太差。

你可能会问,感知力是什么?

顾名思义,感知力指的是感觉和知觉的能力。

感知力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人脑通过感受器所接收到的物理信息,感官负责接收特定的物理刺激,再将刺激转换成可被人脑理解的信息,通常指在大脑中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组合、阐释,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比如,我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大脑中进行组合和阐述的过程,就是感知力的体现。

那么,如何培养感知力,并提高感知力呢?

知道写不出来,写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感知力的欠缺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性的刻意练习,以此培养感知力和提高感知力,方法如下:

01.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小孩子都特别爱问“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羡慕他们,但我们忘了自己也是从这样的年纪逐渐长大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我们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慢慢地习惯用普遍认知看待所有事物。

我们开始随大流,缺乏新意,缺少新奇,逐渐变得麻木,对待事物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会错失很多感知生活的机会。

写作者一定要有一种刨根问底的态度和勇气,追根溯源,凡事多问几个问什么,多去发问,并致力于寻找答案,乐此不疲。

02.留意观察周遭一切事物

万事万物皆能引发思考,皆可写作。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练习感知力的载体。

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深入挖掘、深度思考。

比如,看到天上的星星,心里想是不是很像闪闪发亮的眼睛呢?然后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场景。

比如,地上的一只蚂蚁,一只蜗牛,天空中飞过的小鸟,水里畅游的鱼儿,都可以仔细观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看到的事物,你想到了什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和情感?可以深入挖掘,持续记录。

世间万物,都有其内涵和奥妙之处,发散思考,多联想,关联,会有很多新奇的观点和发现。

长此以往刻意练习,感知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鲜活明亮起来了,大自然在窃窃私语,未有停歇。

03.养成双重身份视角,体验者+观察者

写作者,要有自己的第三只眼睛,深情而犀利。

写作者需要具备双重身份:

一是作为体验者,置身其中。

二是作为观察者,审视或重创一切。

体验者,置身其中,尽情放大感性觉知。

观察者,置身其外,理性客观思考,总结所得。

比如,下雨时,众人争相打开雨伞,深怕被淋,而很多写作者,却有一种喜极而泣的冲动,置身雨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典籍里的中国》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修书人陈济,有一次听老师堂外讲学时,突然下雨了,学子们纷纷动跑进书屋,而他却纹丝不动。

老师问他,为何下雨却不避雨?在想何事?

陈济说,雨自云端降落,润泽大地,万物生灵,这是不可控的。而人,是可控的,我们一定可以掌控自己,做成什么事。

这就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的姿态,跳出事件本身,去审视一件事,以小见大。

从一些日常点滴中,悟出大道理,或改变自己,或影响社会,这是一种高级的感知力。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蕴藏着的内涵与奥妙,如果只看到表面,就可能空手而归,看到内涵,便会发现新鲜,深刻的,区别于一般的、平庸的东西。

练习双重身份视角,是提升感知力的绝佳方式。

写在最后: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的作者王小麦说过这样一段话:“好的写作训练,重点不在于教授写作技巧,而在于启发和感悟,它会激发写作者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培养写作者对世界更深刻、更独特的认知。而这些,正是造就一篇优秀作品最本质、最珍贵的条件。”

 深以为然。

写作训练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因为文无定法,即便学会了技巧,如果没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认知作为支撑,内容依然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文章的内核和深度,离不开感知力,想象力和洞察力,这三者是写作的基本功。 

写作不是仅仅写现象、止于现象,而是能透过现象写本质,这种能力的习得,要靠日常的观察、感受和体味。 

所以,写作训练的重点,在于启发和感悟,随着写作者不断深入地去思考,挖掘、感受和体悟,其精神内核才能让文章立起来。

感知的延伸,技巧的应用,道术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

好啦,了解了写作的本质、写不好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培养感知力,相信你对写作会有很多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祝所有喜欢写作的朋友,在感知中学会写作,轻松写作,写出精彩人生~

如果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在看+关注+转发,我会定期更新文章,与你一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