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新用户8100fOr9 2023-11-25 发布于浙江

作为解放军中的著名战将,许世友将军不仅作战勇猛,还一生秉持着“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尤其是对含辛茹苦的母亲。

1949年开国大典结束以后,许世友在北京见到了母亲,当着上百名干部的面,许世友毫不犹豫地跪在了母亲的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母亲连忙上前搀扶许世友起来,口中还念叨着:“快起来!快起来!我一个老太婆,可是经不起大将军的跪拜啊!”

许世友哭诉着回应道:“娘,我就是做了再大的官,都是您的儿子啊!”

然而,由于在军区工作的原因,许世友难以陪在母亲的身边,为了能让母亲老有所依,许世友对长子许光说道:

“你奶奶已经上了年纪,在农村没人照顾,你代我回去尽孝道吧!”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一、舍弃前程、替父尽孝

1929年4月,许世友的长子许光在河南省新县出生,许光的乳名是“黑伢”,系许世友原配妻子朱锡明所生。

许光刚满两岁,鄂豫皖根据地就遭到敌人大规模进攻,父亲许世友便跟随红军,经大别山转移到川陕根据地,从此与家人的联系中断。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许光跟随奶奶躲进深山老林,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渡过了苦难又不幸的童年。

在敌人的一次“围剿”中,姑姑带着许光躲进了山洞,敌人找不到红军家属,便气急败坏地放火烧山。

姑姑和许光不敢出来,只能在山洞中饱受煎熬,整整三个昼夜,许光都在忍受火焰的炙烤,险些被敌人烧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家乡的许光才得知父亲的消息,父亲不仅没有“阵亡”,还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军。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许世友的老战友王树声得知了许光的情况,并为父子二人安排了见面,许世友打量着已经长大的许光,十分高兴地询问道:

“黑伢子,以后想要干点什么?”

许光坚定地回答道:“父亲,我想像您一样,参加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许世友的安排下,许光来山东军区文化中学求学,后又相继进入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校进修。

毕业后,许光成为了海军军官,拥有部队中为数不多的本科学历,可在上学时和毕业之后,许光从来不向人提及父亲。

许光一直默默地学习和训练,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作战技能,这让许光很快成为了一名舰艇长,还立功了6次。

然而,许光的军旅生涯一帆风顺,却也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年事已高的奶奶相念许光,总是长途跋涉来到城市。

由于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每次探望完许光过后,奶奶还要返回农村老家,这令身为儿子的许世友颇为心疼。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经过一番思考后,许世友决定让长子许光离开部队,返回家乡替父行孝,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许世友担心许光不愿接受。

当许世友将想法说与许光时,许光确实有些不甘,但是,看着父亲纠结又痛苦的模样,许光还是懂事地答应了父亲。

1956年,许光毅然放弃了将军梦,准备返回农村老家,临行之前,许世友为许光备下了一桌送别的酒宴。

身为父亲的许世友向许光敬了一杯酒,并含泪对许光说道:“黑伢子,你奶奶的好孙子,我的好儿子,以后要照顾好奶奶!”

返回新县后,许光组织上任命为县级部队的一名参谋,虽然身份骤变,但是许光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一心照顾奶奶。

利用许世友寄来的钱,许光购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都骑车奔走在县城和乡间,为奶奶买爱吃的东西。

半年之后,94岁的奶奶溘然长逝,许世友在部队前线忙碌,无法抽身,许光便承担起了为奶奶送终的义务。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奶奶去世时,许世友的孩子们都刚刚出生,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安葬奶奶,许光借了几百元,并分毫不剩地花到了葬礼上。

1959年,许光来到南京,向许世友汇报了奶奶去世前的情况,许世友自责地痛哭,心情平复之后,许世友询问道:“奶奶已经过世了,母亲你有2条路可选,第一是继续留在老家,第二是回到部队。”

“不回去了,以后就留在新县了!”许光坚定说道。

许光之所以决定不再回去,是不想让父亲为自己利用职权,当然,许光已经适应了乡村的生活,已经不再想成为将军。

由于许世友和许光长期分隔,思念儿子的许世友经常致信给许光,如果是在忙碌的情况下,许世友会指示秘书代写。

有时,许光也会带着孩子们来到南京和广州探望父亲,并且总是报喜不报忧,许世友每次都会开心地与儿子吃饭……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二、光明磊落、不图私利

许光的本名是许大安,这个名字是奶奶请一位教书先生起的,直到1949年父子相逢后,许世友才为儿子取名为许光。

对于许光这个名字,许世友的初衷是希望儿子能够光明磊落,不利用父亲的职权谋取特权,这也成了许光一生的准则。

在新县家乡工作的二十年时间里,许光从一名参谋成长为副部长,直到转业之后,许光仍享有副团级的待遇。

1982年,监狱许光的工作能力突出,组织为许光准备了信阳分区局长的职务,许光却拒不接受,坚持来到地方上班。

三年后,许世友将军去世,一位军区领导考虑到许光生活困难,打算将他调到武汉军区,许光却认为这样做影响不好,他在回信中写道:“我更愿意留在新县工作!”

对于自己的子女,许光的要求则更为严苛,甚至达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从不允许子女搞关系、走后门,许光严厉地说道:

“我已经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了下去,你们谁也不能再戴上!”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许道昆是许光的长子,南京军区招兵时,许道昆高中毕业后,准备前往南京军区参军,却被在南京军区工作的许光拒绝。

当时,许道昆还不满18岁,不符合参军的要求,许光要求许道昆前往乡下做知青,直到符合年龄后,才让许道昆回来参军,在整个报名参军的过程中,许光没有给予许道昆任何帮助。

1985年,从部队复员回来的许道仑,返回了新县,并向许光表示要留在新县工作,许光开心地说道:“回来好,还能是个二级工。”

许光的两个儿子复员后,都安分守己地在新县做起了普通职员,从来没有违背父亲的教导,女儿许道海同样如此。

许道海在专科师范学院毕业之后,本可以前往本科师范学院进修,然而,许光却劝说道:“回新县吧,这里更需要教育工作者!”

许道江是许光的大女儿,最受许光的宠爱,许道江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家乡都要乘坐火车,再换乘汽车。

面对这种情况,许光从未给许道江开过任何特例,更不允许许道江使用家中的公车,即便许光就在新县政府工作。

也正是许光的严格要求,让许道江从未主动开口,向许光寻求过“帮助”,只是凭借自己努力和组织的信任。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在父亲的教诲下,许道江顺利进入二炮部队,成为了一名副部长,也是部队唯一一名女博士,许光反复叮嘱道:

“要多为人民服务,做事要小心谨慎,不可出错!”

严格要求的自身的同时,许光还会热情帮助别人,曾有一位外地人,因买不到化肥而险些耽误种地,许光当即跑道化肥厂,帮忙协调筹集了几代化肥,事后,许光又拒绝了此人的“好意”。

直到晚年生病时,病床上的许光仍坚持不搞特殊化,在肺部被查出阴影时,许道江从北京请来两位专家,为许光会诊。

许光却毫不客气的回绝道:“专家应该是为人民看病的,怎么还能专程为我看病呢?你让他们回去吧,我就让县里医院看!”

许光坚持原则,却让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儿女们只能将许光送往广州军区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女儿许道江想要为许光安排一个舒适的病房,许光却坚持住进条件最差的二级病房,还决绝接受费用高额的治疗。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为了不使自己的待遇超标,许光一直反复地对医生说:“我的职位级别并不高,千万不要为我违反规定,我的内心会不安的!”

在住院期间,许光多次吵着要回去治疗,许道江知道父亲的性格,只能答应父亲回到家乡县城的医院,许光看到儿子结账后感到安心。

许光的一生最反对搞特殊化,也从来不为自己搞特殊化,面对严峻的病情,许光仍然没有抛弃信仰,坚持自己的初衷。

女儿许道江却对此十分生气,直接从广州去了北京,并没有陪同父亲回到新县,这也成为了许道江一生最后悔的事……

三、淡泊名利、精神传承

由于经历过战争年代,许光一生都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和精神,自从1970年开始,许光常年穿着一身便装军服。

由于子女众多,许光的子女都穿不起的衣服,靠着许世友寄来的钱,许光购买了一台缝纫机,亲自为儿女们制作衣服。

许光的子女幼年时,接二连三地生病,为了筹集医药费,许光不得不含泪卖掉了陪伴了自己十年的自行车。

1974年,曾经帮助过许光的王树声大将去世,得知消息的许光放声痛苦,但是他却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没有。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待到许光前往县政府工作后,政府要为许光安装电话,这是符合规定的,可许光却始终不同意,认为是浪费钱财。

后来电话普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许光才同意在家中安装电话,然而,许光家中的电话始终是只接不打,为的就是不增加公费。

晚年的许光曾多次搬家,但是,住房条件一直比较差,后来政府为许光准备了一所家属房,而且是团级干部房。不出意外的是,许光再次拒绝了政府的好意,并主动表示:“我就是本地人,有自己的房子,把房子留给那些需要的吧!”

1982年,许光从部队专业时,政府分配给许光的住房面积减少,许光只能向政府打欠条,租借板床和茶几,住在分配房内。

不久后,全省住房政策改变,许光被分配到了一所大院落,可是,没几年过后,由于县委占地修建家属房,许光的院子被收回,对此,许光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规划。

许光的子女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担忧着父亲,住在60平方米的小房子内,渡过没有保障的生活,许光自己却感到十分满足。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1990年,前来许世友故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许光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反而主动将屋子让出来,供游客参观。

两年后,许光迎来了退休的年纪,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工作人员“好心”提醒许光,可以办理离休,待遇要比退休好,不过,前提是拿出材料证明许光是在解放前参加工作的。

许光参军是在1948年,而且当时有的许多见证人还在,办理离休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许光却不愿意接受这项建议。

一位领导称赞道:“有些干部不惜伪造简历,也要办理离休,许老符合要求,却不去争取,这种思想境界是极为可贵的!”

许光返回家中后,所有的家人都对此不理解,许光却意味深长地说道:“相比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我已经满足了!”

许光的妻子是杨定春,年纪比许光小10岁,两人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感情融洽又坚固,一直是模范婚姻的代表。

杨定春被确诊为肺气肿时,许光已经60岁了,为了照顾妻子,许光二十年如一日地陪在妻子身边。

59年老母亲离世,许世友对在农村的儿子坦言:目前你有2条路可选

2013年1月,生命垂危的许光紧紧地拉住妻子的手,杨定春从许光的表情中,明白了许光的心意:

“我就要走了,以后的你可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一瞬间,杨定春的眼泪止不住地向下流,为了让许光放心,杨定春哭着说道:“你放心,孩子们都会照顾我的……”

不以将门之子自居的许光,一生兢兢业业地在岗位上工作,始终将功名视为浮云,是新县人民的骄傲和精神典范。

新县县政府颂扬许光是“老区人民的好儿子!”在随后的感人事迹活动中,许光被当选为河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代表。

作为开国大将许世友的长子,许光用无数个平凡又传奇的故事,书写了军人的一生,做到了将军精神的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