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不开败的绒花,永不止步的非遗

 书逅 2023-11-25 发布于江苏

       鲜花受时令所限,且容易枯萎,尤其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期很短,只有二十几天。再者插在头上有诸多不便,比如掉色掉汁,比如掉瓣掉叶,再如不容易装卸,于是便生成了假花。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绒花应运而生了。   

       “以假乱真”是南京民间对"南京绒花"的一种赞美!老南京人常把绒花俗称作“假花儿”,这是南京人对巧夺天工的南京绒花的直白赞美!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绒花制作始于唐代,到了明代有了专门的作坊,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在清代,绒花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第七回“送宫花贾瑞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的“宫花”便是南京绒花。文中“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实际上就是七作二房做的堆丝话,也就是绒花。在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 

​(图为南京梧翊凰绒花,项目成员茹柯耶摄) 

       2023年11月25日,南京财经大学,《传媒“嬗变”与非遗传统技艺的“涅槃”——以南京绒花为例》项目队员来到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走进南京绒花。穿过一道道小门,我们来到了赵树宪老师的南京绒花工作室。梧翊凰的绒花总是很惊艳。走进工作室,我们被墙壁上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深深吸引。作品样式繁多,有栩栩如生的白孔雀,红色的九尾狐,瑰丽的头饰,花草摆件,胸针,发簪。看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工作室里,手工艺人耐心的给我们介绍了绒花的历史背景、工艺特征和工艺流程,讲解了作品的寓意。接着,我们走进了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看着一个个展品,被古人的智慧折服,走到绒花展区,欣赏永不凋零的珍萃,了解绒花制作的工序,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项目成员与手工艺人交谈以及认真阅读绒花制作工艺,项目成员茹柯耶摄) 

       绒花,谐音“荣华”,代表着吉祥和祝福。一朵绒花的背后不仅容纳了中国古人的高级审美,更承接着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创新精神,重新涌动着的东方美学,再一次深深印刻在年轻人心中。绒花在新一代的浇灌下,有了新时代的创新。 

       通过此次的研习,我们对传统非遗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也被绒花的魅力所深深吸引。通过观摩手工艺人的制作过程,体悟到凝结在一个绒花作品里的心血。相信这朵“不败之花”永不落幕。 

通讯员茹柯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