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诗人汤养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11-2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诗人简介  

     汤养宗,1959—,当代诗人,闽东霞浦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入诗坛,主要诗集有《水上吉普赛》《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 汤养宗集 1984--2015》《三人颂》《伟大的蓝色》及散文集《书生的王位》等多种。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丁玲文学奖诗歌成就奖,储吉旺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 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新时代诗论奖等奖项,并写有一定数量的诗学随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传播。

图片

梦想开始结巢,1987年7月,与本县一些有志于文学写作的一帮朋友成立了霞浦县文学协会,被推选担任县文协首任主席。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中学时代我就喜欢上诗歌了。诗歌对我最初的启示来自二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古诗词,不知道清晰的意思,但好奇一些字拼成几行文字,内涵竟变得如此深奥与高远。而促成这些的是什么?

后来有了个事件,想来是神的安排:那时校园里的照明靠的是自己发电,校方竟把发电及·看管机房的任务交给了我。机房的隔壁是文革初期就已封存的图书室,一天我突发奇想,翻过屋顶相通的房梁,来到黑暗中摆满书籍的隔壁,随手从两个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偷偷带回了家。一本是《普希金的皇村时代》,另一本是《生理卫生手册》(一本照亮了我的精神世界,另一本让我看到了自身的身体)我这才知道,诗歌文字原来是这个样的。

一个是昭示精神的,一个则看管着肉身。我从此迷上了这种文字,对文字的理解受到深深的冲击。老师布置的作文,从此经常用诗歌的形式写了出来,并觉得自己比别人都更适合写这种文字。

1976年10月,我的诗歌作品第一次在福建日报副刊上发表,那年我17岁。随后县文化馆的老师向我约稿,他看到我的诗歌后惊呼:“这个生在乡下的少年,他的语调为什么是欧化的?”

图片

谢冕先生先后两次造访霞浦我都参与陪同。这次的时间是1991年10月,由宁德市文联请来一批作家走访闽东。照片中的地点为霞浦赤岸村“日本高僧空海大和尚访唐着陆地纪念堂”。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我的气质及身上的血性可能比较接近南美作家,年轻时读的比较多的先是聂鲁达,很喜欢《二十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接着又细读了他的《诗歌总集》,喜欢他的热烈与博大,海洋那样的宽广与不断生成的冲击感。接着是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特别记得自己拥有两本国内最初版的《百年孤独》都被本省两位名作家永远的“借”走了。马氏和博氏的叙述方式后来也直接影响了我诗歌中的多维性与恍惚感。现在自己文字里化解事物时的异质共生及隔空化的共时性,与这个时期的阅读是有关系的。

此外,我还把唐诗宋词看作另一个大作家,它们对我的影响具有最深刻的部分,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永远忠诚于汉语写作。

 图片

1997年后,有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船舱洞房(1985-06)

断字碑(2008-04-15)

一个人大摆宴席(2009-08-18)

父亲与草(2011-02-28)

光阴谣(2012-05-30)

孤愤书(2015-06-23)

钉子钉在钉孔中是孤独的(2016-01-06)

三人颂(2016-09-11)

虎跳峡(2018-07-03)

向两个伟大的时间致敬(2021-01)

图片
著名诗人蔡其矫老师与我们霞浦一帮诗人很玩得来,这是在霞浦三沙镇海边与我们霞浦几个诗人在一起的情景。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天意从来高难问,很少是一首诗在写的当中能一锤定音的。经常是一首诗打初稿时很顺畅写成的,第二天再看则破绽很多。我自己的经历是,一首诗经常是越写越多,也可能越写越少。我那首长诗《举人》本来是作为一首短诗来写的,结果一写而不可收拾,写的当中想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诗意的关联域也越来越宽,语言的创造欲漫卷而来,结果写成了一首具有四百多行的长诗,还得了个诗歌大奖。而那首比较受读者喜爱的只有三行的《父亲与草》,最初发表时是一首三十行左右的诗,某日自己再看,便不断对其砍伐,最后仅留下了三行。觉得只有这三行就足够了,在这三行间,天底再大,已不必移足一步;山高水长,皆在一念之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首诗写成时具备是好诗的胚样时,一定要注意对其的继续打磨,千万不可轻易将就而成而留有瑕疵痕迹。越是具有好诗潜质的诗稿,越不可轻易放过,要不厌改动,精益求精,做到整首诗一个字不可多一个字也不可少。

一个成熟的诗人面对自己即将要完成的一首诗,一定知道它应该是长成什么样子的。

图片
2019年8月,《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在江西横峰举行,与陈先发,胡弦在一起。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诗歌不会多过一个人的生活,但生活一定都在一个人的诗歌里。

“文章憎命达”大体说的是没有稳固的世界观之下生活的变故会促使文字变形或平庸。可对于我这种年龄的人而言,命里要服从的道理与文字要服从的道理已基本稳固并达成统一。

我感谢那曾经锤炼过我或鞭打过我的所有经历,我也要感谢在长期的比较与摸索中业已形成的表达生活的写作手段。总体上我敢说它们已经如影随形与水到渠成,所欠缺的是更加令自己满意的透彻,圆融,与自由。

诗歌只比自己所要的生活多出了一点点,这一点点便是通过诗歌写作让自己要去践约的生活理想与写作理想;而后来诗人又会发现,诗歌对于想表达的生活又总是亏欠的。

诗歌在,才让自己的生活也在。生活在,使诗歌有了在的依据。

     图片

在霞浦海岛乡码头。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我喜欢自己在意的一些诗歌理论文章,尤其是那些可靠的诗歌评论家写的文章。但我更喜欢那些诗歌写作水平一流的诗人写出来的关于诗歌的文章,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更懂得现时的诗歌所欠缺及多出来的是什么。这种一流诗人写出来的文章具有一线作战的依据。

我自己平时也写下一些诗学随笔,相对满意的有《诗歌写字条》(100则)《归顺之诗》《诗人心目中的诗歌阅读》等。我写这些文章,主要是想整合一下自己在长时间的写作中对正在探索及觉得必须用文字把它们稳固下来的诗歌中的一些问题。

我在整理这些文字时,相当于是对自己写作生活的再一次致敬。它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诗歌已经做到了什么或正在在意着什么,和解与亏欠;同时也在表明,我作为一个诗人,我所提倡的诗歌写作有哪些,轻蔑的诗歌写作方式又有哪一些。它们也反过来让人知道,我对诗歌的思考与业已形成的作品当中所具备的虚实关系。这种虚实关系是难以用别的文字别的方式来替代完成的。

         图片
新世纪后在厦门的一次本省诗歌集会。摄影家宋刚找我参与拍摄“中国诗歌的脸”,显然,摆拍的痕迹很明显。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网络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写作与读者之间的接受美学以及生态关系。网络打破了中国诗坛旧有的格局,或者叫重新洗牌,也给中国诗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热闹。网络显而易见地作用于诗人与诗歌的有三点。

一是冲击了纸刊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诗歌的美学建设与评判标准不再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诗坛正按一种新的格局走向它应该走向的去处。

二是诗歌通过网络得到了更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的平等平台往往使诗歌观点众声喧哗又多出额外的价值性难以服众的纷争。当中有许多群议中够得着与够不着的问题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

三是更多的新生代诗人通过网络浮出水面使自己的诗歌才华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大众的承认。我一直认为,在网络时代,只要你真正拥有才华,是没有什么可以遮盖你的。由于网络给诗歌发表所带来的便利,许多年轻的诗人已减免了他们的前辈们默默奋斗甚至才华被长期埋没的艰险期。网络对诗歌的好处是显然的,但处在网络时代的诗人又必须很小心。面对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网络,真正的诗人除了身在其中识别它的血与沙,还应善于抽身而出,相对清醒地保持一颗孤独与慎守的心。网络之外,诗歌写作中一切化险为夷的事,依旧要靠诗人艰苦卓越的努力去拿下。唯此,诗人才能真正有立场地立身于网络的喧嚣与取舍中,还原成诗人本来的身份。这也是活在这个时代的诗人共同的命运,破与立、成与败、毁与誉、聚与散,尽在这当中。

图片
在霞浦东冲半岛上的一块大石头前大喊大叫,被单位里的女领导抓拍了下来。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对事物保持一颗永远新鲜与敏感的心。诗人一生最耀眼的本钱就是比常人具有超拔的对待事物的敏感度,日常中能把表面简单的东西看出当中被遮蔽的新鲜感与深刻性。甚至能在表面的简单中一下子洞穿事物的本质,把它们瞬间感性又逻辑性地演绎成一份复杂又可靠的文本,“在彼此尖锐对立、遥远陌生的事物找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并相互接触”(西美尔)这人便是天资聪慧的写诗的料。
      对文本保持一份永远不信任与警惕的心。诗人最不信任的东西一直是自己正在进行中的那份诗歌文本,对文本方式永不妥协的态度,是衡量一个诗人是否还能立身在当下并是否具有阅读可信度新鲜度的价值所在。一直是这份不放心在鞭策着诗人把手头上的那份文本清理妥帖,除此别无他法。“一直有个魔鬼在身后追赶着自己”(西蒙)证实这份被自己制造出来的心病,一切有文本责任的诗人一直是修辞演绎方面的高手,并必然是他们要为后世留下那些卓尔不群的诗歌文本。
      对天地保持一生永远庄严又悲悯的心。诗歌作品的一切感染心灵的热度及精神上值得托付的可信度,均来自诗人对待世界的研判态度及自身修成的那颗诗心。这是诗人所有文字的源头,也是诗人接通事物并与万物同心的基本。接着才有立言与立世,立天地之心,才有作为诗人身份可靠的根本。一个诗人之所以能用诗歌文本照亮阅读者的精神境界,是读者首先感到这个诗人属于可靠的立言者,他文字中透露出来的精神就是人世万物的向上精神。

 图片

2018年11月,在三沙海边接受福建东南电视台采访时,朗读自己诗集《去人间》里的诗篇。

图片

2023年,在霞浦下尾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