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州文物1

 荷香月暖 2023-11-26 发布于广西

贺州!七大诸侯国汇聚于此 

2019-08-24 18:05   摘自https://www.sohu.com/a/336178512_120054334

20 世纪后期 , 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 发现了一张“地形图” , 从 “地形图” 中意外地发现了沟通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一条 “新道” , 这条 “新道”就是路经贺州的秦代潇贺古道。



马王堆出图“地形图”(上图)与现代复原图(下图)



地图上的临贺,就是今天的贺州


因临、贺两江在此汇合而得名,


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春秋战国时期,


贺州为瓯越苍梧之地,


秦属南海郡,


因贺州扼守秦汉湘漓和


潇贺两条海陆丝绸之路古道咽喉,




华夏文明通过贺州传播到岭南,


这座从秦砖汉瓦走来的城市,


历史上曾七度晋升为诸侯国。


0 1封中王国



汉初,贺州属南越国的封中诸侯国。近年考古出土的“须甲”玉印、“如心”金印、王行印封泥以及 “左夫人”金印等文物证明,贺州在南越时期曾是一个诸侯国。



《封阳古石城的城墙》↑


在今天八步区铺门镇中华村的贺江边,有一座叫封阳石城的古城池,当地人叫中华石城,传说它是南越国分封的“封中王国”的国都。石城选址于两座环型石山之中,利用石山做城墙,不仅节省筑城成本,而且石山比城墙更坚固,大大提高城址的防御性能。



《左夫人印章》


石城由五指山、南半月山和北半月山三座喀斯特地貌山体组成,城池方圆4万平方米,四面石山峭壁构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御敌城廓,组成石城的山体约10万平方米,南北各有一处缺口,在缺口处用石墩石条筑起城墙和城门。


石城附近发现的汉墓群中,出土了一批王侯一级人物的文物,并掌握了两位有姓名的封中王侯。一位叫须甲,古墓出土了一枚“王行印”封泥,“行印”是分封王侯一级官爵时的专用印章。另一位叫赵胜,墓中出土一枚“信印”,信印是发兵或祭祀权力的象征。


1976年,贺州市文物工作者还在铺门镇发现一座南越国王侯墓,墓主人与他的左右夫人合葬,古墓称为金钟一号大墓,古墓古代被盗过,遭到破坏严重。东棺幸存出土了用纯金制作的“左夫人”印章,说明了“左夫人”其尊贵的身份和极高的地位。根据汉代的制度,只有皇帝的妾或列侯的妻子方能称为“夫人”。这些文物仅次于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它们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仍闪耀着南越古国文明的光芒。



《铺门王城中出土的西汉赵胜信印》


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平南越国,设苍梧郡,封阳石城为苍梧郡封阳县县治,后封阳县迁治铺门的高寨城。汉至宋开宝四年,石城一直为封阳县治高寨城址的别城。


如今,封阳石城南北城门上的炮楼已毁、部分城墙也坍塌,城池内还有被遗弃的建筑物痕迹。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其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命名为“封阳石城”。


0 2南朝宋临贺国



《古塔晨曦》-何发清摄


南朝时期,贺州晋升为临贺王国,刘子产被封为临贺王。刘子产(公元459-466年),字孝仁,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十八子。大明七年(463年)八月被封为临贺王,食邑二千户,他也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贺州封王的人。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他的叔叔刘彧即位为宋明帝,466年1月14日,刘彧将刘子产改封为南平王。后来,刘彧担心太子年岁太小,被家族内部亲属夺权,于是把自已的弟弟以及兄长宋孝武帝刘骏的28个儿子全部杀掉。刘子产于泰始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被赐死。


0 3南朝宋临庆国




临贺故城-浮山寺


刘跻(公元470-479年),南朝宋明帝刘彧第八子,母为徐婕妤,泰始六年(470年)出生,当年即被封为临庆王,由此,贺州的临贺郡被改为临庆国,食邑二千户。因为刘彧将刘跻过继给自己早逝的弟弟刘休倩为后,刘跻被封为临庆王后,刘休倩因谥号被追改为临庆冲王。齐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废除宋朝建立齐朝,当年六月,刘跻被杀害。


0 4南朝齐临贺国




《临贺故城-桂花井》-何发清摄


萧子岳(公元485-498年),字云峤,南朝齐武帝萧赜第十六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三月,萧子岳被封为临贺王。齐明帝萧鸾篡位后,猜忌宗室,齐高帝萧道成与齐武帝萧赜的子孙大都被他诛灭,仅剩临贺王萧子岳与诸弟共七人。永泰元年(498年),萧鸾病危,为免除后虑,当年正月丁未将萧子岳及六个弟弟一同杀害,萧子岳时年十四岁。


0 5南朝梁临贺国




临贺故城·魁星楼


萧正德,字公和,南朝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第三子。其伯父梁武帝萧衍起初没有儿子,收他为养子。后来,萧衍有了亲生子,萧衍登位为武帝后,将自已嫡长子萧统立为太子,将萧正德封为西丰侯,邑五百户。萧正德因伯父未将自已立为太子而有了怨恨之心,普通六年(526年),他叛逃北魏。萧衍于是削封了他的爵位。由于北魏没有给他一个好的待遇,第二年他又自魏逃回萧梁。梁武帝宅心仁厚,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不仅恢复了他的爵位,还恢复了他征虏将军的官职。


中大通四年(532年),梁武帝特封萧正德为临贺郡王,赏了他一个王爵,食邑二千户。但萧正德品行太差,梁武帝不敢让他到临贺郡履职,把他留在都城建康。可萧正德四处杀人越货,无奈之下,梁武帝废黜了他。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秋,梁河南王侯景叛反,萧正德为内应,打开宣阳门放敌入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萧正德先是被侯景捧为天子,但仅仅过了五个月,又被侯景派人绞杀身亡。


0 6南朝陈临贺国




《临贺古城池》


陈叔敖,陈朝孝宣帝陈顼第二十一子。至德元年(583年),陈叔宝继位为陈后主,陈叔敖被封为临贺王。祯明三年(589)年陈国被隋朝灭亡,陈叔敖与母亲、妹妹一同被俘送入长安。隋开皇九年,临贺国改设贺州。因母亲施姬与妹妹陈氏均得宠于隋文帝和隋炀帝,陈叔敖被拜为仪同三司官——一种可以享受高待遇但没有实权的高级别散官。


0 7五代梁临贺国




《临贺故城下关街》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后人称其为梁太祖。朱温共有7个亲生儿。称帝后,梁太祖分封诸子为王,第六子朱友雍封为贺王。后来,他的四哥朱友贞趁朱温病危,杀父夺位,史称梁末帝。公元923年,后唐兵临城下前夕,朱友贞怀疑兄弟们叛乱,将朱友雍、朱友徽兄弟杀害。



如今的临贺不再有当年的容貌


但残砖断瓦然后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一个你值得来读的故事


编 辑 | 灰 哥


审 核 | 王晓鲁


来源:贺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贺州新闻网、贺州广播电视台《走进潇贺古道》、长寿贺州





贺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简表

2020-10-15 11:30     来源:贺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分享微信头条【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类别


年代


地理位置


公布时间


公布批次


1


临贺故城


古建筑


汉—清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


2001.6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马殷庙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朝东镇福溪村


2006.6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富川瑶族风雨桥群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2013.4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江氏客家围屋


古建筑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


2019.10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5


乾亨寺铜钟


其他


南汉


贺州市八步区留趣山公园内


1963.2


(第一批)


6


里太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宋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


1963.2


第一批


7


清塘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南朝


贺州市钟山县英家镇


1981.8


第二批


8


黄岭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南朝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


1981.8


第二批


9


桂岭古墓群


古墓葬


战国至南朝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1981.4


第二批


10


铺门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南朝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


1981.4


第二批


11


新村古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


1981.4


第二批


12


张屋—牛庙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元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


1981.8


第二批


13


大田戏台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


1981.8


第二批


14


朝阳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宋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1981.8


第二批


15


北陀古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


1994.7


第四批


16


黄姚戏台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黄姚街


1994.7


第四批


17


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45年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


1994.7


第四批


18


铁屎岭铸钱遗址


古遗址


北宋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上寺村


1994.7


第四批


19


富川旧城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


1994.7


第四批


20


孝穆皇太后先茔


古墓葬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2000.7


第五批


21


恩荣牌坊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波村


2000.7


第五批


22


开宁寺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南和村


2000.7


第五批


23


莲花戏台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两安瑶族自治乡莲花村


2000.7


第五批


24


石龙桥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石龙镇石龙街


2000.7


第五批


25


英家起义地址


古建筑


1947年


贺州市钟山县英家镇英家街


2000.7


第五批


26


黄姚文明阁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天马山


2000.7


第五批


27


凤溪古建筑


古建筑


明、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凤溪村


2000.7


第五批


28


黄田戏台


古建筑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


2009.5


第六批


29


封阳石城


古遗址


汉至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中华村


2009.5


第六批


30


龙道村古建筑群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龙道村


2009.5


第六批


31


石龙戏台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石龙镇石龙街


2009.5


第六批


32


合掌石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白马街


2009.5


第六批


33


碧云岩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宋至民国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大岩山


2009.5


第六批


34


慈云寺和瑞光塔


古建筑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瑞光公园内


2009.5


第六批


35


东水村古建筑群


古建筑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东水村


2009.5


第六批


36


东岭泰山石敢当


石窟寺及石刻


清乾隆二十七年1862年)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合群村委东岭村


2017.12


第七批


37


英家古戏台、英家小学门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英家街英家小学前 50米


2017.12


第七批


38


龙归庵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两安瑶族乡三联村委莲花街南


2017.12


第七批


39


龙岩山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张屋村东南


2017.12


第七批


40


松林村石德坛及石刻(本坊业主老尊福德碑、松林绅士碑)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泉岭村委松林村南


2017.12


第七批


41


百蛮遵道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委牛王爷山下


2017.12


第七批


42


小钟山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宋至元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城厢街钟山公园内


2017.12


第七批


43


文星阁


古建筑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贺州市钟山县石龙镇松桂村委松桂村


2017.12


第七批


44


红七军整编


旧址—张公庙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光绪二年(1876年)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西门街口


2017.12


第七批


45


江氏客家围屋


古建筑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


2017.12


第七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


陶少波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保福村


2017.12


第七批


                               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47


八步鸡心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贺州市八步区鞍山西路鸡心山


2016.4


市级第一批


48


点灯山遗址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贺州市八步区夏良村点灯山


2016.4


市级第一批


49


狮头岩


古遗址


古生物化石点


贺州市八步区厦良村点灯寨狮子头山


2016.4


市级第一批


50


刘宗标故居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昌蒲寨


2016.4


市级第一批


51


钟氏宗祠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美仪村马尾寨


2016.4


市级第一批


52


莲塘村江氏祖屋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莲塘村江屋组


2016.4


市级第一批


53


三界庙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路花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54


武帝角石拱桥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厦岛村鸭仔寨


2016.4


市级第一批


55


龙泉井


古建筑


明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北面龙头山山脚下


2016.4


市级第一批


56


龙井寨旭升门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57


龙井寨镇龙坊门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58


钟氏客家围屋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59


龙钟门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中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0


道西村秉塘寨土主门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1


回龙观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芦岗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2


栗木村大井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3


泰宁门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4


丹村炮楼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丹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5


珠端会馆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路花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6


湖南会馆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黄田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7


肖公馆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黄田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68


尖峰山徐悲鸿题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厦良村点灯寨尖峰山


2016.4


市级第一批


69


灵峰山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灵峰北路灵峰山上


2016.4


市级第一批


70


大庙山岩洞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东水村大庙山


2016.4


市级第一批


71


伍展民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向阳路67号


2016.4


市级第一批


72


牛岩渡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73


聚安亭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东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74


张廷辅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


2016.4


市级第一批


75


平桂红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贺州市平桂区平桂大道1号


2016.4


市级第一批


76


酒瓶山标语


其他


民国至1970年代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酒瓶山西南侧山腰上


2016.4


市级第一批


77


平桂西湾变电站


其他


1938年至1978年


贺州市平桂区电厂路西湾电厂


2016.4


市级第一批


78


梁文山墓


其他


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厦良村点灯寨尖峰山东南麓


2016.4


市级第一批


79


梵安寺


古建筑


宋至清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中华村


1981.4


贺县人民政府公布


80


观音岩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明、清、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第二高级中学内


1988.5


贺县人民政府公布


81


巫家寨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南朝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进民村


1991.9


贺县人民政府公布


82


江氏客家围屋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


2018.6


八步区


第二批


83


黄士韬纪念馆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新联村


2018.6


第二批


84


上莫寨古民居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上莫村


2018.6


第二批


85


萧贺古道高田段及高田寨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西安村


2018.6


第二批


86


华宝亭


古建筑


待定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


2018.6


第二批


87


四方桶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


2018.6


第二批


88


庆平寨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英明村


2018.6


第二批


89


浪水庄园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浪水村


2018.6


第二批


90


廖仕汉故居(何香凝故寓)


古建筑


近现代


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


2018.6


第二批


91


山口石凉亭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文汉村


2018.6


第二批


92


山口石拱桥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文汉村


2018.6


第二批


93


大凤岩抗日标语


摩崖石刻


近现代


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


2018.6


第二批


94


白鹤岩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清-民国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


2018.6


第二批


95


赖村古墓群


古墓葬


汉代


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赖村


2018.6


第二批


96


草寺村古墓群


古墓葬


汉-宋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草寺村


2018.6


第二批


97


陈保民烈士墓


烈士墓


20世纪


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里松村


2018.6


第二批


98


上莫古城


古遗址


清代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上莫村


2018.6


第二批


99


萧贺七里古道及凉亭


古道遗址


汉-南朝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平安村


2018.6


第二批


100


萧贺古道壕界段


古道遗址


汉-南朝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


2018.6


第二批


101


独柱山山寨遗址


古城址


待定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安定村


2018.6


第二批


102


高寨城址


古城址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河东村


2018.6


第二批


103


金钟一号墓遗址


古城址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金钟村


2018.6


第二批


104


龙中山岩洞墓


古墓葬


东周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龙中村


2015.5


平桂区


第一批


105


沙田镇公所


古建筑


民国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龙井村


2015.5


第一批


106


杨会寨民居群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公会杨会村


2015.5


第一批


107


爽然凉亭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腊木脚村


1980.7


原属钟山县


108


路花工矿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路花村


2015.5


第一批


109


汤公窑址


遗迹


宋代


贺州市钟山县红花镇


1980.7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


110


古楼-莲花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钟山县红花镇


1980.7


第一批


111


红花墓群


古墓葬


汉-六朝


贺州市钟山县红花镇


1980.7


第一批


112


大布岭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


1980.7


第一批


113


燕塘村古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


1980.7


第一批


114


吉塘-兴卢墓群


古墓葬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


1980.7


第一批


115


大虞宗祠记事碑


石刻



贺州市钟山县石龙镇大虞村


1991.6


第二批


116


丹霞遗址


遗迹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塘贝村白云山东麓


2004.8


第三批


117


一洞天遗址


遗迹


新石器时代


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委英家街东牛王爷山南


2004.8


第三批


118


护塘宝塔


古建筑


民国


贺州市钟山镇护平村委护塘村


2004.8


第三批


119


庆隆戏台


古建筑


清—民


贺州市钟山镇太平街


2004.8


第三批


120


平政石拱桥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镇城肚南门


2004.8


第三批


121


大竹坪桥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两安乡竹梅村委大竹坪自然村北


2004.8


第三批


122


玉坡大庙石狮   


古建筑


道光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委玉东自然村


2004.8


第三批


123


栖凤桥


古建筑


民国


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凤翔街东


2004.8


第三批


124


中国第一块铀矿遗址


遗迹


民国


贺州市钟山县花山乡三叉村西南


2018.11


第四批


125


黎氏宗祠


古建筑


民国


贺州市钟山镇城厢街南面


2018.11


第四批


126


灵山寺


古建筑


后周至明清


贺州市钟山镇太平村委穿岩山


2018.11


第四批


127


福龙庵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两安乡沙坪村东面


2018.11


第四批


128


张氏宗祠


古建筑


民国(1931年)


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榕水村委榕木自然村


2018.11


第四批


129


荷塘城隍庙 、戏台 


古建筑



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


2018.11


第四批


130


风门云洞石刻


石刻


明—清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龙团村委山仔头三台山


2018.11


第四批


130


三板桥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


1980年


第一批


132


八都勒碑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中学内


1980年


第一批


133


川岩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石狮岩


1980年


第一批


134


知米石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公社新华村


1980年


第一批


135


读书岩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中学东侧小山下


1980年


第一批


136


山塘石帽(石雕)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山塘村


1980年


第一批


137


朝东何三爷的石龟(石雕)


石窟寺及石刻


明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朝东豪山村


1980年


第一批


138


麦岭桥石龟(石雕)


石窟寺及石刻


待考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麦岭义极原老桥北端


1980年


第一批


139


白沙石狮(石雕)


石窟寺及石刻


待考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古城白沙中学


1980年


第一批


140


黄桑塘古墓群


古墓葬


两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城北镇


1997年


第一批


141


二龙塘七星堆古墓群


古墓葬


两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


1997年


第一批


142


莲花塘古墓群


古墓葬


两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


1997年


第一批


143


鲤鱼山遗址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茶家村


1997年


第一批


144


石狮遗址


古遗址


明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城北镇周家、黄家村后山


1997年


第一批


145


荆竹山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古城镇杨村荆竹村


1997年


第一批


146


横山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古城镇横山街横山岩


1997年


第一批


147


深井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古城镇深井村白面山


1997年


第一批


148


尖山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大远坝村尖山大山岩


1997年


第一批


149


狮子岩古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遗址大坝村狮子岩


1997年


第一批


150


狗公山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新华乡旱塘村大岩


1997年


第一批


151


大岭古墓群


古墓葬


两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古城镇


1997年


第一批


152


沙子街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城北镇


1997年


第三批


153


蚌贝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六朝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朝东镇


1997年


第三批


154


子贝岭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宋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朝东镇


1997年


第三批


155


中屯古墓群


古墓葬


汉至宋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


1997年


第三批


156


金荣岗古墓群


古墓葬


宋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


1997年


第三批


157


胡神庙


古建筑


明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儒子塘村


1997年


第三批


158


岚山廻澜庙


古建筑


明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营上村委岗山村


1997年


第三批


159


恭城寺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刘家湾村


1997年


第三批


160


小水关帝庙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小水村


1997年


第三批


161


塘夏文昌阁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塘源村


1997年


第三批


162


董二十娘摩崖墓志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大罗峰南面


1997年


第三批


163


马鞍山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明末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后山


1997年


第三批


164


礼义亭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榜下村长塘水库尾与湖南江华岭背塘隔界的湘桂古道上


1997年


第三批


165


四佰岭古战场遗址


古遗址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石龙四柏岭(大头寨)


2000年


第四批


166


桑洪青石板桥


古建筑


清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桑洪村


2000年


第四批









167


青石大坝


古建筑


明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栗木岗村


2000年


第四批


168


朝东镇秀水村


古建筑


唐至宋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2000年


第四批


169


蚌贝宋代窑址群


古遗址


宋代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


2016年


第五批


170


北陀城址


古遗址



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北陀圩内


1981.12 


第一批


171


吴氏宗祠


古遗址


明、清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黄姚街金德片


1981.12


第一批


172


仙回文笔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仙回乡鹿鸣村


1981.12 


第一批


173


凌霄塔 


古建筑


清、民国


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城南区


1981.12 


第一批


174


龙门峡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镇大壮村(城北5公里)桂江西岸金满冲口


1981.12 


第一批


175


读书岩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乡樟木村穿岩山


1981.12 


第一批


176


陈芳墓 


古墓葬



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风清村黄屋北


1985.3


第二批


177


铜盘峡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镇大壮村松林峡大铜盆西岸(昭平公路8公里处)


1985.3


第二批


178


马峡摩崖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江口村(城南3公里)马峡东岸石壁上


1985.3


第二批


179


大同汉墓群


古墓葬


东汉


贺州市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西200米


2000.6


第三批


180


黎肇元墓


古墓葬



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社区河西东路


2000.6


第三批


181


兴宁庙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龙畔街


2000.6


第三批


182


义塘城址


古遗址


南朝—清


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乡义塘寨村


2014.7


第四批


183


带龙桥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黄姚街新兴街西30米


2014.7


第四批


184


佐龙祠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安乐街宝珠巷


2014.7


第四批


185


仙人井(含仙人门)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水井巷


2014.7


第四批


186


胜庄祠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皇竹村皇竹寨


2014.7


第四批


187


杨村石桥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杨村


2014.7


第四批


188


大银古村落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


2014.7


第四批


189


新华客家围屋(含石城、泰龙、生利围屋)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乡新华村


2014.7


第四批


190


马鞍山古村落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凤凰乡美村


2014.7


第四批


191


鹧鸪古村落


古建筑



贺州市昭平县凤凰乡鹧鸪村


2014.7


第四批


192


临江口石刻


(忠孝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县文竹镇临江村桂江石崖上


2014.7


第四批


193


工人岭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贺州市昭平县走马乡被裕路村贝冲不斗组工人岭


2014.7


第四批


194


蔡绍南墓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末


贺州市昭平县富罗镇砂子村僚头寨


2014.7


第四批


195


宝州炮楼(含土炮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昭平县巩桥村


2014.7


第四批


196


何武旧居(含馥桂堂)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昭平县东宁南路城南社区老县委办公东侧


2014.7


第四批


197


国民党昭平县党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城南社区平安街


2014.7


第四批




贺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制

【《贺州发现》栏目组到铺门镇拍摄《迷雾中的封中王国》】12月8日,《贺州发现》栏目组到八步区铺门镇高寨汉代古墓群遗址、金钟村古墓群遗址和白土岭古墓群遗址拍摄纪录片《迷雾中的封中王国》。70年代和80年代,广西考古人员在铺门镇开展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迷雾中的封中王国》纪录片通过当年考古发掘当事人现场讲述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层层揭开岭南封中王国的神秘面纱。该集纪录片分上、下两集,预计2018年2月份播出。(贺州新闻网)



   贺江是两千多年海陆丝绸之路商贸通道

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历经千年岁月,

贺江沿岸还有哪些古埠遗踪?

他们曾有过怎样的辉煌?

埠,本意为停船的码头,

沿岸及港湾内供停靠船舶、

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建筑,

由于多数码头后来发展成为市镇,

故引申有码头的城镇。

而八步就是这样由码头发展而来的古埠。

贺江古称封水,是两千多年海陆丝绸之路——潇贺古道的商贸通道。它有两个主要源头,一条是富江,今称临江;另一条主源头是桂岭水,古称贺水。历史上,两水交汇之后才称为贺江,四通八达的水系、绵延千里的航运网道,把毗邻的州、郡、县串连成一片。

流经八步的百里贺江河段,

也是百越先民

最主要的商贸中心和千年商埠,

这里诞生了贺江最早的商贸城市和文明,

分布时间跨度长,文物遗存丰富。


王寨古城遗址

王寨古城遗址位于八步区信都镇巴佬寨,是目前贺江沿岸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专家从出土的石铲、陶片等新石器时期文物推断,王寨古城遗址属于史前文明遗址,是岭南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址之一。


八步贺江沿岸先秦时期的重要文明发祥地

——沙田河流域

1991年7月,

沙田河流域龙中村岩洞出土

战国文物青铜鼎、青铜麒麟尊等33件。


2001年11月,

广西文物工作队对沙田河流域进行了勘探,

发现地下埋藏有近四百多座东周墓葬,

并在沙田河下游的芳林村附近发现

东周时期的城喾和营盘。

平桂区沙田镇芳林村的土城喾遗址

芳林千年古榕树

芳林古码头


秦末,贺江下游的铺门高寨古城逐渐取代沙田河流域,成为贺江的商贸中心。

1976年6月,

铺门公社高寨村出土了

“如心”虎钮方形金印、

“须甲”方形玉印等文物;

1980年6月,

铺门公社金钟村 “一号”大墓出土了

铁剑、铜印、玉剑饰等文物124件。

贺州市境内出土的青铜兵器

铺门镇出土的战国时期靴形钺

“金钟一号”大墓是一座西汉早期的王侯级夫妻合葬墓,是广西第一座有文物佐证的汉代王侯夫妻墓;

2004年12月,

铺门镇白屋岭出土了

一枚刻有“赵胜信印”的方形龟钮铜印

以及玉璧、玉环、铁剑、玻璃、

缠丝玛瑙等珍贵文物。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古墓出土的铜印章、“须甲”玉印和“如心”金印

可以顺便体验和练习立起雪板钢边

进行制动的动作


在贺州,

有部分文化学者认为,

高寨古城很可能是陆梁侯国的都城。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

陆梁侯须无,也为“须毋”,

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三月丙戍封,

诏以为列诸侯,自置吏令长,

受令长沙王,三年薨。

1954年,

长沙市月亮山出土的

“陆粮尉印”滑石印章也证明,

因为陆梁侯国的实际行政区划分受令长沙王,

而陆梁国在长沙国西南部

与南越国北部交界处,

铺门正处于这一区域。

高寨古城

到底是南越国赵氏所封的诸侯国统治中心,

还是西汉王朝册封的陆梁侯国统治中心,

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等待着我们考古的进一步发现。

汉武帝元狩五年,

朝廷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贸易,

南来北往的商贾和民族迁徙,

使地处粤楚通衢和海陆丝绸之路要塞的

高寨古城成为政治和经济中心,

汉朝四百多年间里,

高寨古城是贺州江流域最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古埠头。


三国时期开始设置临贺郡,贺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渐渐从高寨古城转移到临贺郡治所——临贺故城。

贺街河西古码头

临贺故城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繁荣于三国两晋,长期是临贺郡治所和诸侯国封地,唐宋时期,临贺故城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人口仅次于广西省府静江府,是广西第二大郡。

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临贺故城,曾是潇贺古道上重要的城池。


解放初期,贺县治所从临贺故城所在地贺街搬迁至因矿业兴盛的八步镇,八步取代贺街成为贺江沿岸新的商贸中心。


米埠码头





广西贺州发现2000年前东汉古墓 大量文物被发掘

2016年04月06日14:00   央视  我有话说  


 


  4月6日消息,近日,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一村民在挖宅基地时发现一座东汉末年的古墓,距今有近2000年历史。古墓出土了陶鼎、纺纶、铜钱、铜镜等文物,推断墓主应是当时有一定地位的女性。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潇贺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央视记者 廖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微


  据钟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晓林介绍,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已从该古墓中出土了陶鼎、陶罐、铜碗、铜钱、铜镜等一批文物。从出土文物的规格、种类及数量上看,墓主身份在当时应该算是中上地位。


  考古工作人员从墓葬中发现的玛瑙耳铛、纺纶、铜镜等器物,推断墓穴的主人可能为女性。此外,墓葬中发现的纺轮体积较大,是当地历年来发现的最大纺轮之一。


  据了解,该墓葬地处思勤江流域。思勤江汉时名富川,是历史上贺州古道沟通潇水和漓水的唯一一条水路通道。漓水也就是今天的桂江。古时候,商船从桂江到西江,逆流而上,通过北流河、经玉林的鬼门关入北流江,转雷州半岛到达合浦出海,通向南亚各国。


  陈晓林表示,思勤江可看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一条纽带。该墓葬的发掘,为下一步考古工作者研究潇贺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对研究潇贺古道的路线分布、走向及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埋葬习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央视新闻




封中王国(上)| 为了破解地图上“封中”二字,引发考古学者们众说纷纭!

2018-03-10 世界长寿市广西贺州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震惊考古界的千年女尸和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幅锦帛地图。其中地形图上标注有封中两字,这代表了什么信息呢?贺江流域连续出土了虎钮金印、方形玉印、左夫人玉印一批汉代珍贵文物,它们与封中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幅锦帛地图,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复原后的地形图上有一处极为特殊的标注“封中”,它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因为封中是地形图上南岭以南唯一有文字注记的地方。

地图上标注的封中具体位置在哪里呢?这个谜团引起了国内许多考古专家的关注。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他认为地图上的封中应是贺江流域中游。

贺江中游这一地域基本上与地形图上的标注相吻合,特别是驻军图上的上福里。其河流和山脉走向均与贺江中游(原)贺县桂岭公社的地形地貌极其吻合。他认为封中不是一个具体地名,而是指封水流域的中游。如同汉中、蜀中一样,代表着一个地域。

著名地理学家张修桂先生也认为封中是封阳、中宿两县之缩写。封阳县治所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中宿县治所在今天清远县境内。

还有的学者认为封中是当时南越国的一个郡县名

就在专家学者们为封中各执一词之时,上个世纪70年代地处贺江中游贺县信都片区,连续出土的文物逐渐剥开了封中的神秘面纱。

1976年6月,贺县信都片区群众无意中挖到一座古墓。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先后发掘了9座土坑墓。出土了陶器铜器等一批文物200多件。根据出土文物可以认定这些墓葬的时代是西汉早期。

其中一座编号为四的古墓上面虽然没有封土堆,但出土的文物却最为丰富。四号大墓出土了刻有如心字样的虎钮方形金印一枚、刻有须甲字样的方形青色玉印一枚、长中短青铜剑各一件、海马形玉龙一件、玛瑙串一串、铜镜一面还有一些陶制器皿和一些陶制猪鸡牛羊等小动物

定名为五号墓中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刻有王行印的陶封泥和一些陶器。

四号大墓出土的文物造型用材十分高档。这些墓的主人有着怎样的身份,文物考古专家有着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四号墓主应该不是一座王级的墓葬,而只是一座等级相对较低的贵族墓葬。

另一种意见应该是一位王侯级别的人物,根据汉朝的制度,墓葬规模长。

关于出土的王行印封泥专家们也有不同意见。

一种认为五号墓葬规制小,出土的王行印封泥应该是墓主的私人印章封泥,证明墓主名叫王行

也有少数人认为墓主人不应叫王行,因为不可能自己的东西盖上自己的印章然后存在自己墓室中,封泥应是在加盖印章后邮寄出去的,因此是一位王曾经用自己的行印征召过墓主。墓主人认为封泥是王对自己的恩宠,因此去世后把它带入墓中说明封泥的主人是一位王。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历史信息,拓宽思路,大家把思路与1964年在信都盆地发现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联系在一起,古城附近必有古墓。考古人员到古城遗址附近展开野外考古调查,竟发现了大批古墓群,经确认的封土堆多达近千座,特别是一座高大封土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如今一座有着更高大封土堆的古墓,又会给大家揭示怎样的谜底?敬请留意下周的文章



封中王国(下)▏古城重出迷雾,露出昔日王都的霸气!

上期封中王国(上)| 为了破解地图上“封中”二字,引发考古学者们众说纷纭!中介绍信都盆地发现了宏大的古城遗址和出土了高规格的金印、玉印、玛瑙等珍贵文物,说明信都盆地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如今一座有着更高大的封土古墓被发现,又将会给大家揭示怎样的谜底呐?

1979年12月,村民在一座山坡上取土建房,这座山坡正是1976年蓝日勇等考古人员发现的那座古墓的封土堆,而开荒取土直接危及大墓的安全。 1980年6月,广西区博物馆再次派蓝日勇等人奔赴贺县,主持大墓的抢救发掘。

经过一个月的清理,大墓终于露出它的神秘面纱,被定名为“金中一号”大墓。该墓中幸存的文物共1241件,多为陶器并有少量玉器,其中东棺出土的“左夫人印”和两件“左”字印的陶罐,西棺出土了一把残缺的铁剑和一枚方形龟钮铜印及两件“右"字印的陶罐为我们后期的考察起了很大的作用。

铁剑和方形龟钮铜印是墓主人生前代表权力的重要信物,根据汉代礼制,考古的专家根据“左夫人印”和方形龟钮铜印等文物断定,该大墓是一座西汉早期的王侯级别墓葬,是目前广西第一座有确切文物佐证的汉代王侯级别夫妻合葬墓。

原广西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蓝日勇表示:从经验来看,这个封土堆是一个很大的墓葬,认为根据“夫人印”能确定到这个墓主人的身份规格是很高的。”

1983年6月,广州象岗山工人在施工时,挖到了南越国第二代君王赵眜的陵墓,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螭虎钮“帝印”金印、“泰子”龟钮金印、“赵眜”玉印、四枚“夫人”印等文物1000余件。

其中的四枚“夫人”印分别为“右夫人玺”龟钮金印、“左夫人印”龟钮印、“泰夫人印”和“部夫人印”龟钮金铜印,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的“左夫人印”龟钮玉印形制与贺州“金钟一号”大墓出土的“左夫人印”材质和规制极其相似,南越国大墓出土的海马形玉龙、铁剑等文物也与之前贺州出土的玉器和铁剑等文物惊人相似。

赵胜信印的发现:2004年12月,信都片区修建水电站,准备在一座山岭上取土,贺州市文物部门在对取土地进行的考古勘测中,又发现了另外一座汉墓。

贺州市封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顾世南:“当时,市里要进行文物考古,清理这一片地方,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文物古迹,于是就挖出了“赵胜之(信)印”这件文物。” 关于这枚方形龟钮“赵胜信印”,考古人员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其说法一为:墓葬的规制比较小,汉代早期对民间的私人印章规制没有非常严格,因此这枚印章应该是一名叫赵胜的私人印章。

说法二则是:信印是古代帝王和侯王“六印”中的其中之一,信印用于发兵或祭祀。墓葬规格虽小,但出土的铁剑属于珍贵的兵器,是权力的象征。而“赵胜信印”是方形龟钮铜印,与“金钟一号”大墓出土的龟钮铜印材料和形制相同。

贺州市封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温文杰:信都盆地所在的位置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地形图》上标注的“封中”极其吻合。说明信都盆地在汉代曾是南越国的边陲重镇和贺江流域的政治中心,是一座诸侯王国的国都,南越王曾将其王室成员或功臣分封到此地为诸侯王。

原广西博物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蓝日勇认为:“封中”可以当做一个封中的王国名字来理解,因为赵佗是分封为地方王,像西域王这样的。和平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南越国延续了93年之后,于汉武帝元鼎六年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并设置了封阳县,其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直到两千多年之后,人们在不经意间掀起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古城才又穿越重出迷雾,重新露出昔日王都的霸气。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地形图》上标注的“封中”是封阳古城的王国名称吗?还有多少人分封到封阳古城为王?他们有着怎样的身世和传奇故事。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或许有一天,这些尘封的历史谜团将得以一一解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