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喝中药,会有哪些毒副作用?看完以后心里有底了

 河南奇兵 2023-11-26 发布于河南

即使现代医学技术、影像学技术、药物和仪器运用等方面,已经可以保障人们轻松活过60岁,但在我国沿用了几千年的中医药仍有用武之地,研究中医书,相信中医药,使用中药剂的人不少,日常接触中药,主要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调理。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基本问题:中药能不能长期吃,经常吃会不会有问题?事关健康、安全、传承等方面。

我们常见常用的中药,大约有400—500种,大多数是上品、中品,经处方能开出少量下品。这个“上中下”的区分不是指品质,而是它们对身体的补、损、益、升、除等作用,由《神农本草经》最先分类,一直沿用下来。

上品中药:滋养身体,无毒,可以长期吃,基本属于“药食同源”药材,它们更多是以食物身份出现,但过量吃会打破身体平衡,出现滞、胀、闷等问题。

中品中药:调理身体,无毒或微毒,通常用于治病、调补,通三焦、利经脉、益气血、补阴阳,需要配伍使用,一方面是增效,一方面是减毒,一方面是治病,中病即止。

下品中药:修正身体,至少有小毒,不乏大毒,这是身体出现阴阳失衡、寒热失调、气血损耗而生病后的联合用药,药品药性鲜明,不是热就是寒,重点是用药物偏性纠正身体偏性,需严格遵医嘱服用。

中药能辨出其药性、用途,主要是两大功臣:

一个是日常家畜,古人通过观察其吃草药行为,知道能治病,既然动物能吃,人应该也能吃,所以一些骨科、消化、退热、清火、祛风的药材就筛选出来。

一个是药工、古中医和不怕死的古人,直接以身试药,这是直接的人体试验。所有传世名方和名药,都是这种方法得来,只要辩证准确使用,见效不慢。

注意这些药材、药方有一个“隐性因素”——毒性。如果是无毒还好,小毒也没多大问题,万一遇到大毒的虎狼之药,救治不及时,没有解药就会丧生。

千百年来,中药的毒性认识是“逐步退化”的,以流传广泛的“是药三分毒”为例,这句话出现在明代《药治通法补遗》,原意是: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养人的。

其实,在很长时期,中药里的“药”,是“毒”的意思,告诫人们不可乱吃,一定要由郎中判断和开方后才能摘药,中病即止。只是到了现代,一些药企、药商出于不可告人目的,宣扬“中药可以长期喝”,这是明显误导。

长期喝中药,怎么算长期?按现在做法,正规医院药房中药处方一般不超7天,部分慢病可延长至15日或稍长,但也不能一直吃,而且中间需要停几天。

治急症的中药,一付能控制局面,两三付就能恢复;慢病在一周内就能感到好转,这是对症了,否则看不到效果,就是药不对症,吃再久也没有用,通常有5个说法:

1、急病药方见效快,慢病药效显现慢。

2、单症或简单病见效快,疑难病和复合病见效慢。

3、少数有“覆杯即愈”的奇效,但病种有限,以经方为主。

4、吃药还要配合情绪、信念等精神激励,多愁善感吃药效果差。

5、调理身体,以服药五至十四剂较常见,即一周内或半个月的药量。

需要长期服药的人,主要是神经衰弱、慢病久积于体内、肿瘤带瘤生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免疫力低下等,但不是一个方子长期吃,而是吃一段时间停几天,且会适当更换几味药材,通常不超3个月或半年。

至于有的中医让患者连吃两三年甚至更久,那就是“安慰剂”无疑了,根本没啥用。

如果超过一年以上连续吃中药,这属于“长期”范围了,一般称为“药罐子”,全身散发药味,眼、鼻、脸、嘴、皮肤有长期药物浸渍的痕迹,以苍白、蜡黄、水肿、虚弱、脱发为主,这是身体被“药材腌制”的证据。

长期喝中药,如果有4个表现,一定要重视,可能是身体发出求救信号了

1、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这是消化系统在不满了,甚至可能是肝受损到一定程度了。

2、频繁起夜,尿多尿不尽,这是排泄系统不满了,或是肾脏逐步受损的信号。

3、经常咳嗽,心慌胸闷,这是药量损害免疫基础的反映之一,要及时纠正。

4、身体总感觉不舒服,但具体哪个部位又说不出,注意不是“排病反应”,而是药物积累副作用已到一定程度,不可大意。

另外,要反思自身用药的问题,如中药质量不好,甚至掺入假药;情绪、饮食、劳累、压力引起病情加重;用药时机不对,自己私自加药或减药,等等。

总之,中药至今仍是以治病为主,不建议长期吃,即使有长期吃药的原因,也要严格遵医嘱,并观察身体变化,不可大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