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行吟

 看尽人间荒唐 2023-11-26 发布于四川

一路行吟

五块石匠

用一本书记录自己的一生,是一个作家的梦想。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唐恩明的《远山在呼唤》,六个章节三十七篇文章,记录了他童年到中年的一路行吟。
20世纪60年代初,火车还在使用蒸汽机车,铁路上的信号还是手动管理。父亲在铁路上工作,管理信号灯。还没有读书上学的小恩明,在炎炎烈日下,提着双层铝质饭盒给不能回家吃饭的父亲送午饭。他“人小腿短”,铁轨枕木“排列整齐但距离很大”,只好“螃蟹”似的“横着走”,在油枕上“留下实实在在、轮廓清晰的一串黑亮的脚丫印”。
童年的记忆最真实,也最难忘。那间父亲工作的小灰屋,是父亲与儿子一生难得而又短暂的交接,是儿子对父亲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父亲去世了,当年还很稚嫩的儿子已经人到中年,但横亘在铁轨中间的那间小房子,一样闪烁着父亲对自己人生不断发出的“信号”。
幸福的童年温暖一生,难忘的记忆有人生最深刻的反省。
《背书》里记录的场景,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的经历。上学读书的小恩明背不了“老三篇”,被老师留下,遭母亲用黄荆条子教训。“体罚”就是最好的教育,时至今日也残留在人们心中。小恩明再用功也过不了关,为了逃避处罚,于是就瞅准机会,趁老师分神的时候,“趁机迅速跳跃到课文中部的一段,而且津津有味郎朗有声,还不时用余光瞄着老师,接着又见李老师已经完全耷下眼皮,于是我又迅速跳跃到课文的最后一段”,终于蒙混过关。
母亲手里的黄荆条子“逼”出了小恩明的“奇招”,老师的疏忽大意使小恩明“逃过一劫”。慢慢成长的小恩明“心里却结了个疙瘩,日后也因此更加努力用功”。从《背书》这个故事,想起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虽然最后成为圣人,但他小时候并不一定比小恩明聪明。有一天他背书背到深夜,躲在家里的贼都能熟练背诵出来,而他还在那里苦苦诵读。贼气恼而出,一字不漏背完,指着曾国藩的鼻子大骂:“如此之笨,还读何书?”掀门而去。曾国藩吃惊不小,神魂甫定,依然继续摇头晃脑,照背不误。可惜了“聪明”的贼,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倒成了彰显曾国藩“笨”“缓”的笑料。小国藩(那时还叫宽一)死脑筋,比不上小恩明调皮。童心未泯,性格未定;动静各所,天性也就不同。
长大了的唐恩明,上班了,工作了,开始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继续他的一路行吟。
到岷江,去泸沽湖,游丽江,往大连,转元通古镇,瞻仰革命圣地,唐恩明用朴实的文字留下足迹,人间烟火里也有诗和远方。
唐恩明在《远山在呼唤》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叫唐恩华。我以为不是唐恩明的哥就是他的弟。但读完这篇标题叫《雪花·雨花·野黄梅》的文章,我才知道这个“唐恩华”是作者“唐恩明”的采访对象,也是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同事。
这位在离家千里的偏远小站上的铁路职工,兢兢业业工作、心甘情愿无私奉献,“从扳道、售票一直到干上值班员”,工作了二十多年,照顾不了家,在即将参加路局安全标兵表彰大会时,却接到“妻病危速回”的电报。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唐恩明的身边,他记录了下来,把一位给不了妻女情和爱,却为铁路奉献一生的同事展现出来,给今天的读者再现过去时代的真实生活。
“尔赛河山上的野黄梅,并非城里人在园林中所种植的那种,它是野生的,认识它的人极少。它枝茎笔直,决不以曲奇疏漫来讨人欢喜,它长在高山峡谷,扎根荒坡石缝,把馨香赠予山民,而不向人们索取;它平淡无奇,树矮花小,不为人们眼目,混生于荒草杂树丛中,难以辨认;略带青绿的枯瘦纤枝,菲薄细小的叶片在山风中抖擞着,寒冬腊月便开放出豌豆般大小的黄花朵儿,装点这荒山野岭。”这段描写野黄梅特征的文字,应该是唐恩明给不是他兄弟,胜似他兄弟的唐恩华最好的赞美,也是《远山在呼唤》以物寓人最鲜活的抒情。
在铁路上工作的人,免不得与山打交道。我想这是唐恩明这部集子,取名《远山在呼唤》的原因。
唐恩明著《远山在呼唤》,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唐恩明“出生在大平原”,命运却使他“与大山结缘”,高考的理想是报考云南地质学院,最后却还是在铁路系统做文字工作。往来于不同的铁路线,驻足在各个火车站,看过山那边的山,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路行走,一路吟唱。
那个用麦秆做笛子给小朋友的叔叔,因为肺病被大家嫌弃;那位说普通话,用煤油炉子给学生煮面条吃的刘老师,原来是大地主的儿子;从回忆无食果腹的艰苦年代,到每年大年初三过生日吃母亲煮的两个鸡蛋;从“5·12”抗震救灾,到走进大凉山甘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唐恩明生命中不能忘记的悲欣交集,都变成文字,刻进心里。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归结于平凡,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唐恩明心中一直记得甘洛火车站建筑招待所院子里的香樟树。由曾经的劳改农场改建的招待所,成为南来北往上班出差或者施工人员住宿聚会的场所。遮盖了大半个院子的浓密树荫下,盛满了铁路抢险的故事。
铁路最怕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唐恩明偏巧遇上。2019年“7·29”成昆线特大泥石流,造成17人失联,其中遇难人员中有在香樟树下熟悉的同事。吃惊之余,灾害还在继续,“8·14”山体崩塌灾害又发生了!没有丝毫犹豫,只要还活着,那就得抢险、抢险、抢险!
香樟树记下了这一切。
为了永远留住记忆,在唐恩明等人极力斡旋下,重大建设项目为香樟树“后退三米”让路,“保留车站职工和旅客”都喜爱的“风水树”。人只有遭遇生死,才懂得悲悯。
唐恩明说:“我不是作家,作家才有资格出书。”但他今天终于推出了这本《远山在呼唤》。他的理由是:“这辈子我走进山里又从山里一路走出来,山路上的和山路边的我感受颇丰,这山路上留存了太多的苦辣酸甜、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去恶存善的愿景……我的父母虽然已经离我远去有十二年了,他们身教言传使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善良坚韧的品质。这么多年以来,总依稀听到大山深处传来一声声呼唤我的名字。就为这纪念,就为这记录。”
我们相信,唐恩明是诚恳的。他要用一个作家的笔,去为他爬过的山、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做过的事,留下记忆;他更要用作家的梦想,去留住人间烟火气。
 
五块石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出     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