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疤痕变成“笑脸”:学生“自残”行为的矫正策略例谈

 同舒先生 2023-11-26 发布于江苏







“老师,我们看到小Z用刻刀划自己的手背,都流血了!”班干部带着小Z来到我的办公室。

我讶异地看向小Z的手,创口很深,伤口处正不断渗血,令人触目惊心。

刚接班一个月的我实在想不到,自残这种行为竟会发生在我班学生身上,发生在这个看起来文静内向的小女孩身上。

我赶紧带着小Z去医务室进行处理。

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她沉默了一会儿,才小声吐出了一句:“反正也没人关心我,无所谓的。”

“怎么会呢?爸爸妈妈看到你这样,该有多心疼啊!”

“她才不会发现呢,她眼里只有她的小女儿。”

“妹妹多大了?是不是他们最近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妹妹身上?但这也不代表他们不关心你啊!”

小Z没有再说话,只是把头沉了下去。

看来,小Z文静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敏感细腻的内心,其深处也许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

于是,把她送回教室后,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

经过深入沟通,我了解到:父母离异后,小Z一直跟着姥姥生活,因为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只有周末才会过问一下小Z的情况。

听我介绍完小Z的情况后,小Z妈妈的声音有些颤抖:“这孩子怎么能伤害自己呢?她是我的亲生骨肉,我怎么会不在乎她呢?”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本来妈妈不在身边,小Z就缺少倾诉的对象和陪伴;再加上妹妹的出生,更让她觉得自己缺乏存在感,所以才会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关注。

看来,要想帮助小Z走出内心的阴霾,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亲历真实情境,唤起家长重视

图片

考虑到小Z的家庭情况,我决定不采用传统的家访形式,而是转变思路,邀请家长来校亲身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表现情况,从而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语文课上,我站在讲台前开始授课:“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关于动态描写的语句,然后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趁着大家默读间隙,我偷眼望去,教室后窗探出小Z妈妈的脸。

“好,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们兴冲冲地举起手,其中也包括小Z。

我立即提问她。

“我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水中蔓草缠绕的样子,突出了水的轻柔。”

“没错,你的回答非常准确,大家掌声鼓励。”

看着同学们向小Z投去的笑容和掌声,我的心中有了一丝欣慰:希望在大家的鼓励下,她能够尽快打开自己的心扉,融入集体中。

上美术课时,我和小Z妈妈一起来到教室后窗。

刚开始,小Z还能认真听讲;不一会儿,只见她悄悄低下身子,从书包里取出了一沓纸,趁着其他同学画画的工夫,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她在干什么呢?上课也不专心。”小Z妈妈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应该是写科幻小说呢!之前她课间时拿来给我看过,已经写了几十页了,看来科任课上没少投入精力。”

“哎,我还以为这孩子长大了,我就能省省心呢!”小Z妈妈无奈地发出了一声长叹。

体育大课间,学生们都下楼自由活动。

大家三五结伴地玩耍着,只有小Z独自在操场的角落里用脚踢着石子。

我看向小Z妈妈,她的眼神流露出一丝焦虑。

“您看,她现在也不爱交朋友。我听班里学生说,她总是让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不爱和大家交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孩子可能还会出现伤害自己的现象。”

“我也发现她现在有一些变化,不像过去那么爱和我聊天了,可能是因为我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新的家庭上吧!”

沉默了一会儿,小Z妈妈说道:“我回去和丈夫商量一下,把她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搭建沟通桥梁,增进亲子交流

图片

1.“带娃日记”拉近亲子距离

小Z之所以自我否定,根源就在于家庭关爱缺失。

当小Z妈妈意识到这点,并且愿意做出努力时,就为问题的解决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可融入新家庭,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帮助小Z打开心扉,让她不再游离于家庭之外,我提出建议:适逢妈妈要照顾妹妹,不妨让小Z一起帮忙照顾,并以亲子共谱“带娃日记”的形式记录照看过程。

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既可以让小Z能够亲身体验母亲养育的艰辛,知道自己成长的不易,特别是伤害自己的方式会让深爱自己的家人感到痛心;又可以帮助小Z更快更好地融入新家庭;还能充分发挥小Z的写作能力,激发她的写作兴趣,让她的心事可以有倾诉的地方,不再郁结于心。

“好的,老师,我可以让她每天给妹妹照一些照片,我会帮她整理出来,插在日记里,还可以把她小时候的照片放上去做个对比留念。”小Z妈妈补充道。

“没错,您看,通过咱们集思广益,可以促成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您也就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沟通话题和方式。在照顾小宝宝的同时,您一定也要多关注小Z,帮助她在新家庭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看着家长坚毅的目光,我也看到了小Z转变的希望。

2.“亲子互译”增加亲子交流

“对了,我听说您丈夫是外国人,是吗?他的中文水平怎么样?”

“是的,他是丹麦人,基本的中文沟通是可以的,但深入交流就有点吃力了,日常我们一般用英文沟通较多。”

听到这里,我决定借此契机,帮助小Z和继父增进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您看家里这不就来了一位现成的'小老师’吗?每天的带娃日记,您可以让小Z拿给爸爸看,然后让他用中文翻译一下,还可以让他教孩子一些英文单词和专业术语,来个'亲子互译’,进而拉近亲子关系。”

“我正发愁怎么给孩子补习功课呢,居然忘了家里现成的资源!这可真是一举两得了。”

过了两周,我收到小Z妈妈发来的视频。

只见小Z拿着一个本子,正凑在爸爸身边讲解:“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给小宝宝洗澡,我们先把水温调到43℃,然后倒入桃子水;洗澡时要多加小心,因为她很娇嫩。不过看着妹妹享受和开心的样子,再辛苦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桃子水?peach?宝宝不会过敏吗?我就对桃毛过敏的!”

看着爸爸一头雾水的样子,小Z忍俊不禁道:“不是桃子做的,而是从桃叶中提取的营养成分,和沐浴露差不多啦!”

接着,视频里传来了画外音:“下次就让爸爸和小Z一起给妹妹洗澡,你得好好教教他,他太缺乏常识了。”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打开学生心扉,促进生生交往

图片

1.趣事分享增进交流

由家庭入手,可以从源头上帮助小Z改善、提升心理韧性。

但针对她无法融入班集体的问题,还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她与同学和谐相处。

我在班里开展了“我的家庭趣事”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在家的有趣经历。

同时,我鼓励小Z将自己的“带娃日记”分享给同学们。

当她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时,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纷纷发出感叹:

“小Z真是太厉害了,把妹妹照顾得真好啊!”

“她的爸爸好有趣!”

“小宝宝好可爱啊,跟小Z长得好像啊!”

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小Z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下课后,不少学生围在她身边,饶有兴趣地问东问西。

此刻,她变成了大家眼中的“焦点人物”。

2.“守护天使”温暖彼此

我还召集班级学生开展“守护天使”活动。

通过抽签方式,决定每个学生在当月要守护和关注的同伴。

在一个月内,每个学生都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关心和帮助抽中的同伴,可以写一张让对方感到温暖的纸条,可以在课间悄悄帮他续上一杯温水,也可以悄悄捡起他身旁的纸屑等。

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则是,绝对不能把自己守护的人名告诉其他同学,否则就视作失败,要接受惩罚。

等到月末时,大家来猜一猜守护自己的“天使”是谁,猜对的学生会收获大奖。

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们充满期待地互相观察着,似乎正在心里挑选着自己要守护的“天使”。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心里窃喜,因为我已经将其中一半的标签都写上了小Z的名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切实感觉到被同伴关心的温暖。

课间,趁判作业的间隙,我偷偷观察着小Z。

“待会就上美术课了,你的水彩笔带了吗?没带的话我借给你吧!”

“昨天我买了好几张漂亮的贴纸,送给你一张吧!”

面对大家的热情关心,小Z看起来有些手足无措。

于是,我悄悄把她叫来,问道:“你觉得这个月谁是你的守护天使?”

“最近有不少同学都很关心我,我还不能确定呢!”

“那你是谁的守护天使呢?”

“小F。”

“你打算怎么帮助他?”

“小F总是丢三落四的,我想悄悄买只签字笔送给他。”

“真好,其实同学之间相处就是这样,你只要主动打开自己,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关心和爱护你的人,如果你只是把自己关在冷冰冰的盒子里,那么你所感受到的也只是寒冷和隔绝。你明白了吗?”

“嗯,谢谢老师,我懂了。”

看到小Z努力地点着头,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小Z比以前开朗许多,不再游离于集体之外,在班里和不少同学成为好朋友,并获得大家的喜爱和认可,还被推选为小组长。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门被推开了。

“老师,课间我看见小Z的手上好像又有划痕了,您快去看看吧!”

我连忙赶到班里,看到小Z正和同学有说有笑地聊着。

我赶紧上前查看,只见她用红色的水彩笔在手上画了一个弯弯的笑脸,难怪让人误会。

我抬起头,恰好和她目光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图片

图片

栏目学生教育与转化

作者李文龙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时光学校

责编曲怀志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