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甲骨文”:内容填补历史空白,又一西周诸侯国被发现

 百家杂评 2023-11-27 发布于江苏

西周建立之后,为了巩固西周政权,采取了“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策略,于是周朝大规模分封诸侯。

现代学者考证指出,根据历史文献和金文(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可考的列国和部族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其中,部分史无记载,是考古才发现的,比如“曾国”(实际是史书上的随国),还有本世纪初发现的“倗国”。

鲜为人知的是,前些年宁夏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上面记载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填补了历史空白。更为重要的是,该诸侯国的出现,不仅可以更好的解释西周都城防御情况,同时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史书的可信度。

宁夏甲骨文,被遗忘的古国

谈到甲骨文,最著名的是殷墟与周原甲骨文,但实际上还有不少地方出土零星的甲骨文,比如宁夏固原。

十年前,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考古发现一处大型西周遗址,即“姚河塬遗址”,面积约92万平方米。最终,学者确认为“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就是西周的诸侯国都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收获,就是在此发现了甲骨文。姚河塬遗址一共发现甲骨文150余字,其中“获侯卜于王”、“获侯卜于王母”等,表明该国叫“获”,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同时还有“获侯卜于戎”、“获侯卜于宕隻”等,说明获国和戎人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史书记载,商周时期的“大原”,大致就是如今的固原地区,是戎人义渠的大本营。以前,学术界认为“大原”地区没有周代封国,但姚河塬遗址的出现,显然改写了认知,这无疑是周王朝在最西北地区的军事前哨基地,是周人重要的军事堡垒。

综上,西周建立之后,为了防御戎人,将防御阵线推到了西北狄戎大本营,在此建立了“获国”。但西周灭亡前后,远在边陲的获国灭亡,或许由此被春秋史官所遗忘。(下图,象牙梳)

史书可信度,再一次被印证

获国虽然没有被史书记载,导致后人不知道固原地区还有一个周朝诸侯国,但考古发现的情况,其实印证了史书记载。

姚河塬遗址分为晚商、西周、东周三个时期:晚商遗存最少,只在东南部零星散布;西周最多,遍布整个遗址;东周较少,集中在遗址东部。

商朝晚期,周人季历在商朝支持下,曾经征讨过义渠。史书记载武乙(纣王曾祖)“三十年,(季历率领的)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商末姬昌时期“太公使南宫适(周人大将)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说明周人应该两次打败义渠,使得周人势力达到陇东一带,这与该遗址的晚商遗存相吻合。

西周初期,周成王、周康王曾大肆分封建国,而学者考证指出,姚河源遗址是在成王康王时期的“派出机构”。之所以要在固原地区建立诸侯国,原因在于:一方面制衡势力不弱的义渠,一方面是保障周原、镐京的安全,因为固原地区与周原、镐京相距不远。由于获国担负周原、镐京的前哨防御重任,故而姚河源古城非比寻常,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下图,姚河塬遗址的銮铃)

史书记载,西周封国大多位于原先商朝核心疆域,或向东向南新拓之地,但奇怪的是,周原向西与西北地区,则鲜有封国记载,这显然不正常,对此早有学者提出疑问,因为周人焉能不在核心区周围分封诸侯,以保障核心区的安全?换言之,如果没有获国,反而不太正常。

总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获国,但其实种种记载表明存在这么一个诸侯国,反过来获国的存在,又可与史书诸多记载对应。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思考:

首先,获国国君是谁。周朝建立之后,基本已经不再使用甲骨文,但为何获国还用甲骨卜问?清华简记载成王东征之后将部分商奄遗民迁于西北,那么获国会不会是西迁而来的商朝遗民,故而依然使用甲骨卜问?

其次,获国如何灭亡。如果获国在西周晚期前灭亡,那就意味着镐京、周原缺少了一道重要防线,或许就是犬戎轻易灭亡西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获国亡于西周之后,那就应是缺少中央支持而亡。当然,获国究竟如何灭亡,如今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