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场大范围降雪开始,东北捅了雪窝了?分析:降水量异常超广东

 正大8a048sg8bb 2023-11-27 发布于黑龙江

11月26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随着中层湿区东传,今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降水云系向东扩展,中西部多地在昨天到今天清晨降下冷雨后迅速放晴。

一、第五场大范围降雪开始

东北地区的冬季一直以来都是以寒冷和多雪著称的,但是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在气候定义的冬季(12月-2月)还未开始到来之际,自从11月初开始,东北就已经经历了四场大范围的降雪过程,其中有些地方的积雪深度已经超过了往年的平均水平。而且,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第五场大范围降雪正在到来,预计将影响东北大部分地区!

从昨天开始,东北平原多地水汽开始增多,不少地方随之而来的便是降雪。比如辽宁、吉林的不少地方雪花飞扬,下得非常认真。吉林梨树站的监测数据显示梨树过去24小时已经出现了多个小时的降雪,24小时降雪量达到了大雪级别。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在上一波寒潮影响后,新一波的较强冷空气已经蓄势待发。11月26-28日,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长江以北大部地区,上述地区气温将下降4~6度,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达8~12度;受其影响,辽宁东北部、吉林中东部等地还将继续出现明显降雪,降雪量以中到大雪为主。比如11月26日-11月27日的降水预报上可见,11月26日晚-11月27日,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将出现大范围的显著降雪,尤其是辽宁东北部、吉林东部和黑龙江东南部部分地区可达中雪,部分地区甚至接近暴雪级别。

二、东北捅了雪窝了?

如此一来,这是东北地区第五场大范围降雪,此前,东北地区已经遭遇了四次大范围降雪,更不乏激烈的特大暴雪过程。比如11月4日开始的特大暴雪过程中,11月7日黑龙江佳木斯和双鸭山积雪深度达46厘米,哈尔滨继出现历史首个特大暴雪日后,11月7日积雪深度24厘米也一度打破11月最深纪录。此外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多地积雪都超过20厘米,其中吉林榆树30厘米、内蒙古库伦29厘米、辽宁开原22厘米,总体上是2021年11月以来东北最猛烈的一场特大暴雪。

虽然东北确实很多雪,但仅仅11月就出现五场大范围降雪仍然是不多见的,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真捅了暴雪窝?

三、降水量异常超广东

我们要明白,降雪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温度和水汽。温度越低,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就越少,当水汽饱和时,就会形成云和降水。而水汽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海洋的水汽输送,二是来自陆地的蒸发。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海洋的水汽输送是该地区降雪的主要来源,就今年11月的情况来看,主要依赖于黄渤海以及日本海的水汽输送。

今年的东北降雪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本海、渤海黄海等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这导致了海洋暖湿气流更强,向北输送增强,为东北地区的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二是北极涡旋异常偏弱偏南。这导致了北极涡旋不安稳的待在极地,而是从11月起就频频分裂出副中心南下到西伯利亚,导致冷空气活动加强。随着北极涡旋推动寒冷干燥气流向南输送,为东北地区提供了较低的温度条件。同时,冷空气甚至推动了数次地面气旋的发展,使得东北地区出现了多次温带气旋活动,加剧了冷暖气团的对撞活动,从而引发了更极端的降雪量。

三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涛动异常活跃。极地涛动是指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波动现象,它会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当极地涛动处于正相位时,极地高压增强,中纬度低压减弱,冷空气难以南下;当极地涛动处于负相位时,极地高压减弱,中纬度低压增强,冷空气容易南下。今年以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海冰减少和温差增大,极地涛动出现了频繁切换和剧烈波动的现象,使得东北地区受到了多次冷空气入侵和暖湿气流控制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多次激烈暴雪过后,东北不少地方的11月降水量已经打破记录,远超往年11月降水量极大值。实际上,东北一些地方这个11月的降水量,甚至比广东这个11月的降水还要多。

综上所述,今年的东北降雪异常主要是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东北是捅了雪窝了。事实上,从长期的趋势来看,东北地区的降雪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年的异常就断定东北的气候变化,但显示出了今年的气候模式存在异常,接下来几个月里仍需特别警惕极端天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