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摄汽车,记录被汽车改变的生活

 颐源书屋 2023-11-27 发布于云南
  出品

车流时代
文/郑浓

对于现代人来说,四轮汽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更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围绕着汽车形成的庞大产业体系与合纵连横的产业链,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形态和走向,成为带动整个社会运转的重要引擎。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在1953年奠基,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起步。1956年,一汽建成投产并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由此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图片
一汽解放牌汽车制成出厂,1956年7月13日 李守芳

图片
行驶在北京长安街的“红旗”轿车、“上海”轿车和“北京”吉普车,1979年 王瑞

汽车,天然地具有时代的符号属性,汽车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内容一直是摄影的重要题材。如果将世界上不同时期的街头摄影串联起来,也必定是一部汽车变迁影像史。摄影记录了汽车,也因此记录了汽车所改变的原野和城市,记录了被汽车改变的生活。中国本土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回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汽车的影像,其中的“车”元素,多是三轮车、自行车,四轮汽车的影像相对较少,且多为工业农业、载货运输、军用以及公共乘用车类别,而小轿车、私家车很少出现,影像所表达也多是当年国人对现代化和现代工业的朴素理解。这也是与我国当时的汽车工业发展重心以及需求相吻合的。

图片
1980年12月,北京故宫,红旗车与市场经济。 李晓斌

在1980年代之前的很长时期,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坐上小汽车的机会。1980年的冬天,摄影师李晓斌在故宫前拍下了供游客拍摄留影的红旗牌小轿车,车前面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两角”,在照片的图说中,摄影师将“红旗车”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辆在当时象征身份的红旗牌轿车在午门外停放了数年之久。1983年,来自日本的马格南摄影师久保田博二用彩色反转片拍摄了一男一女两位游客坐在这辆车上留影的瞬间,周边还有一些等待上车留影的游客。如今的红旗牌H5已经是一款市场化的私家车,但在当年,作为第一款自主生产的国产高级轿车,红旗车是地位、身份的象征,远远超出了小汽车本身的功能属性。1990年代之后,普通百姓逐渐买得起汽车,在此过程中,汽车意味着便捷、财富,寄托着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向往,对现代生活的拥抱。这一时期随着汽车在中国增多,也带来尾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为当时正在中国流行的纪实摄影提供了一道时代特征鲜明的拍摄背景。

图片
1983年秋天,当时价格昂贵的红旗车停在故宫前供游客拍照。 久保田博二

现如今,尽管还有L5这样的高端定制红旗车型,但小汽车已然全面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的交通工具,也由此催生了一系列与汽车相关的汽车文化现象。

图片
1997年,北京街头的彩票开奖现场,四川来京务工人员伍富贞家3岁的孩子中得一辆轿车。 胡金喜

车轮滚滚,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中国的都市和乡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由汽车衍生出的种种社会景观。从摄影创作的角度而言,汽车与摄影其实是互相成就的。相比于1980年代背着沉重摄影器材搭载火车、长途汽车的采风,当下私家车自驾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摄影师实现自己的创作计划。中国第一代公路摄影师骆丹的成名作《318国道》(2006年)系列,就是驱车一万八千公里,从东到西横穿中国,以自驾方式完成的。而作为视觉客体的“车”的形象,连同它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更频繁地被纳入摄影人的镜头中,成为摄影上避不开的视觉符号。从城市到乡村,汽车随时会闯入你的镜头中,而摄影人作为汽车的使用者,对汽车及其背后所折射的诸多社会变化,感同身受,自然也就将“车”这一题材转化为摄影的观察对象与创作空间。

汽车行业的巨变客观上也为摄影纪实提供了不竭的视觉素材。目前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2023年一季度,中国在汽车出口量上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已经由燃油车跨入新能源车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准无人驾驶时代;汽车行业的细分领域以及庞大的产业链,不断地催生出迥异于我们惯常思维中的汽车概念。

图片
1999年,北京后海胡同里停放的私家车。 严志刚

汽车文化的核心不是汽车,而是“人”,是一个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整体体系。汽车题材对于开着汽车去拍照的摄影人来说,更是一种双重的体验与感受,车的影像与家庭、社会、经济的关系,在每个人的镜头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自“汽车轮子上的中国”专题公开征稿后,《中国摄影》编辑部共收到近300件组照、1000余张单幅作品。投稿围绕着一切与“车”相关的题材,涵盖广泛,从汽车经济到民众出行,从生产、经营到日常生活,从城市、乡村、风光、田园、公路、社交、网络等诸多方面,这些“车”的影像与摄影人的切身体验、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图片
“乡村汽车”系列,湖北监利,2023年 李建平

图片
“汽车·伦敦”系列,354 国道溆浦县大江口路段沅水大桥拆除重修,为保障道路畅通在建桥工地下游 开通了临时性汽车轮渡。湖南溆浦县大江 口镇,2021年4月25日 陈正军

对于国内的摄影人来说,汽车题材如何表现,并无多少视觉先例可供借鉴。况且,汽车本身作为一种工业化产品所形成的视觉性,其传达信息的方式以及当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审美模式。如何将“车”图像的元素有机地转化为有故事、有表现的摄影系列?本次来稿中,一些摄影人对此显然有着深层的思考,并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创作方式和角度:从个人经验出发,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与车相关的老照片再整合,从小我折射出车文化的大变化;从车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性出发,创作中表现个体的切身经验,以此作为影像的立脚点;从自身及他人所处地域性的特点,思考车文化的差异性;从车与人、与社会的关系着眼,通过共性来表现车文化的时代性;一些摄影人还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观察角度与表现形式。

图片
120公里每小时”系列,高速交警正在车内固定证据,这辆集装箱车由于装载不规范发生事故,侧翻后车头和集装箱体分离。2019年7月  姜豪

图片
120公里每小时”系列,下高速时一辆货车由于超速冲破护栏后翻下路基,高速交警对人员和车况检查后钻出车厢。2015年7月  姜豪

作为一名高速交警,姜豪一天最多可以处理上百起高速公路的事故,《120公里每小时》系列所抓取的瞬间也是普通人很难看到的车祸的无情与残酷,折射出的却是交警与摄影人双重身份的思考。陈永顺的职业是消控员,新能源车充电桩既是他的消控检查对象,也是他的拍摄对象,摄影与工作结合,顺势而为,成就了一组《乡村充电桩》的静物肖像。

图片
“乡村充电桩”系列,浙江温州龙湾区沙城街道八甲村,2023年 陈永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车”系列  赵英丽


在《我的车》系列中,赵英丽通过与40余年的10种“车”的合影,类型学般地展现自己四十多年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车辆的变化。《学车那些事》其实是一个大龄摄影人学车的视觉自传,驾校既让作者胡海祥尝到了学习驾驶的酸甜苦辣,也同时为他提供了生动的影像来源。

图片
学车那些事”系列,教练在教学员如何正确操作方向盘。山东德州某驾校,2023年4月  胡海祥

生活于浙江丽水缙云的张志忠从尘封的黑白照片中整理出的《1980年代的乡村公交车站》,通过一个乡村车站的历史变迁,也让我们再次回忆起当时的乡村车站的模样。湖南籍的摄影师陈正军依托于自己生活的沅水、澧水两大水系,观察到汽车与渡口的视觉独特性并持续拍摄8年,而这也是属于他的大“沅水系列”一部分。

图片
1980年代的乡村公交车站”系列,1990年代,春节过后,出门的旅客带着大包小包,大班车和营运的三轮车同时在等人。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张志忠

图片
1980年代的乡村公交车站”系列,1990年代,私人客车和机动三轮车,司机和卖票员在等待乘客的到来。旁边的条石房子是乡政府所在的办公场所,墙上的标语写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张志忠

以往去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采风,摄影人关注的是瑰丽的自然风光。汽车在当地的普及与民族性固有出行习惯的差异,现在也成为摄影人边地题材的新角度。希·扎那的《草原上的汽车》与曾锦文的《从马背到车轮》,都是通过汽车对民族生活习惯的改造为切入点,充满矛盾与张力。

图片
“草原上的汽车”系列,内蒙古西乌旗,2021年  希·扎那

图片
“从马背到车轮”系列,四川阿坝若尔盖县, 2021年  曾锦文

多年的街拍,让摄影人胡拥军的镜头逐渐集中在北京二环内的公交车上,《公交表情》系列中,乘客毫无察觉的面容在压暗的车厢衬托下生动各异,让人不由想起沃克·伊文斯的《地铁》系列。

图片
“公交表情”系列,北京,西四大街,2019年6月19日  胡拥

图片
“公交表情”系列,北京,地安门外大街,2019年5月19日  胡拥军

作为现代工业产品的汽车,结合着国人的审美取向,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式的“车身文化”,车饰、车贴、广告……都带有独有的中国特色,摄影人路过看到,随手拈来,这次来稿比重较大,方方面面,琳琅满目,也为观察社会百态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视觉切入点。

图片
“车身”系列,车尾,贵州省赤水市区,2023年  付树湘

图片
祝你平安”系列,在中国相传龙能飞行,寓意祥瑞和龙行天下。山东德州,2020年6月  王琦

图片
“新能源车出海”系列,汽车港口,广州南沙港汽车口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汽车口岸,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集群,也是全国笫二大平行进口汽车口岸,主要是出口优质国产车以及进口豪华车。广州南沙,2023年 丁利民

图片
 “新一汽”系列,2022年10月17日,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  颜麟蕴

党的报告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交通要全方位向“数”融合。汽车以及交通是经济的脉络、文明的纽带,是既关乎经济又关乎民生的一个大问题。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子,汽车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观念,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既然汽车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拍摄汽车,见微知著,其实就是在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生活的变迁。

本文改编自《中国摄影》杂志2023年11月刊专题“时代车流”的编辑手记。

图片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