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茂林之家 2023-11-28 发布于湖南

在入朝作战的志愿军6个兵团中,除了以四野王牌部队38、39和40军组成的第13兵团之外,就要数三野精锐第20、26和27军组成的第9兵团战斗力最强。该兵团3个军皆是粟裕指定的华野(三野)六大头等军之一。

不过,就整个战争期间的歼敌数来看,三野9兵团不仅没有13兵团多,更不如后来入朝的第3和20兵团。

这与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战场所向披靡的表现确实有一定的落差。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我军三野9兵团

归根结底,导致9兵团歼敌少的原因——其实还在于第二次战役进行的长津湖之战的后遗症。此战九兵团虽然重创了美军陆战1师和第7步兵师,但自身伤亡也很大,冻伤加上战斗减员一共损失了1/3的一线战力,直接导致整个1951年都作壁上观,担任东海岸的防守,到了1953年春季反击战阶段也仅仅是作为辅助部队,协助友邻的19和20兵团作战。

有些不理智的三野战史迷在研究9兵团这段蹉跎的岁月时候,也是将矛头对准了时任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上将,认为其在指挥上的失误,导致了9兵团在东线战场的被动,认为如果将宋时轮换成三野的其他兵团司令来,9兵团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战果将不止于此。

那么,本次我们就来架空一下历史,如果抗美援朝将9兵团司令从宋时轮换成叶飞、王建安或者陈士渠上将这些三野其他兵团司令,结果将会是如何呢?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三野四大兵团司令

宋时轮和9兵团

按照惯例,在更换宋时轮之前,先来看看他和9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表现如何。

这里要说的是,宋时轮当时在华野之中从山野参谋长过来的他,一直就是以打阻击闻名,当年他指挥的华野10纵一直有着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说法。在1949年3月华野整编完毕之后,也因战功升任9兵团司令员。到了1950年7月当时的9兵团下辖第20、26和27军,本来作为“宝岛战役”先锋的他们因为半岛战事的原因,被调入抗美援朝战场。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入朝作战的三野

1950年11月,入朝作战的9兵团,很快就被彭总委以重任,加入到抗美援朝东线战场,负责对付美军第10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入朝作战的9兵团15万大军,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平均海拔1200的半岛屋脊——盖马高原,在长津湖和下禺里地区拦截和伏击了美军两个师的兵力。

该次战役可以称之为看给援朝最惨烈的战役,没有之一,而且对于志愿军和美军都是一样。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盖马高原行军的27军

此战过后,不仅扭转了半岛局势,还对美军给予了巨大的重创。根据美军战史统计,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阵亡1100人,伤4500人,失踪(大概率阵亡)5200人非战斗性减员7400人,总计18000人,人数为东线美军的20%左右。

而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也同样惨重,9兵团到了战役胜利后,统计为3个军伤亡失踪为21000人,因冻伤在内的非战斗减员29000人,总计约5000人,占9兵团总数的33%。从数据上来看,双方人员损失比约为1:3,扣除非战斗因素,双方伤亡比则是1:1。

而在作战中,志愿军9兵团也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二次战役对战果的扩大以及部分无必要的伤亡。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长津湖之战胜利

首先,就是对严寒准备不足,这也是造成志愿军减员的原因。

11月份9兵团进入东北的时候,早就进入冬季,而战士们也仅仅是穿着华东地区换的冬装,但要知道东北亚和华东的天气可不在一个维度上,而看到战士们穿着这样单薄的军装,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贺晋年少将气的将仓库管理部门大骂一顿,加班加点给9兵团提供军装,在9兵团的列车入朝之际,还有大量东北群众和战士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往车上送。

而且除了冬装之外,因为长途奔袭缺少后勤补给,导致全军缺少热食和取暖条件(高原露宿)这也导致了入朝作战的9兵团除26军之外,20和27军的冬装和御寒防寒装备依然缺口巨大,而恰巧这两个军才是9兵团的拳头,整个第二次战役,20军冻伤减员1..5万人,27军0.8万人。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在边境地区缺少过冬装备的9兵团战士

其次,是战术执行不到位。

从入朝开始,9兵团在情报上就出现失误,对于美军在长津湖的兵力判断仅有美陆战1师两个团的兵力,但美军在该地区整整有7个团的主力,当时9兵团包围了其中的4个团、割开了3个团的兵力。两线作战导致兵力分散,无法快速将其吃掉,导致敌军在空军支援下逃窜出包围圈。

同时情报失误也导致了26军未能按要求及时穿插到指定战斗位置,因为对冰面厚度判断失误,导致部队不敢从长津湖穿过走了很多冤枉路。整个长津湖之战很多时候都是9兵团2个军10万人,对上同等兵力的美军,在装备完全劣势的情况下,很难突破敌人的动态防御。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穿插在长津湖地区的9兵团战士们

最后,就是装备上的硬伤。

在作战中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出现了严重的代差,志愿军只有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等装备,在很多时候炮兵支援只有营团级别的迫击炮和步兵炮,防空和反坦克装备几乎为零,对付敌坦克等重装备,只能用集束手榴弹和手上的炸药包对付敌人,但笨重的装备还要顶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爬到坦克上向战斗室扔手弹,造成大量伤亡。电台等通信器材奇缺,只有团以上部队才有配备,营连级别的通讯基本靠哨子和手电筒联络,影响了作战意图的实现。

以上的种种,作为9兵团的司令员的宋时轮都有一定的责任,那么真的如网友们所说的换成其他兵团司令来,真的会改变长津湖的战果么?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机械化装备的美军部队

长津湖之战并非指挥硬伤

先来看看三野其他三位兵团司令员,7兵团的陈士渠、8兵团的王建安和10兵团的叶飞,是否有指挥9兵团的能力和资历。

同宋时轮一样都是开国上将,陈士渠是华野山东滨海军区的创建人,在1947年就曾以华野参谋长兼任陈唐兵团司令员,是一个老资历和战绩双重在线的战将,能参谋策划也能下到一线指挥。王建安则是在抗战时期与许世友一起创建胶东根据地,也是26军(8纵)的老首长,在解放战争山东内线作战期间多次力挽逛澜。叶飞更不用说,粟裕手底下三驾马车——叶王陶之一,在粟裕兵团时期 ,就一直是以粟裕副手指挥兵团事务。在战略反攻阶段也多次指挥数个纵队以上作战,同时20军(1纵)也是叶飞一手带出来的。

因此,从资历和指挥能力上来说,上述三个兵团司令都可以接替宋时轮指挥9兵团。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三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上将(剧照)

但即便是他们接替宋时轮来指挥9兵团战果依然很难扩大。

可能相较于善于防守的宋时轮,擅长于野战的叶飞在穿插可能更为果断,战术执行更为坚决,但面对实力强大和立体作战的美军,过于冒进的进攻并非是一件好事。而陈士渠的指挥风格也是一直以稳扎稳打而著称,王建安擅长的是攻坚,但当时美军的防守可比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强上不止一个档次。

总的来说,当时志愿军9兵团在长津湖之战中,并非是将的问题,而是双方客观条件所决定。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士气昂扬的9兵团

光后勤就是志愿军9兵团一个迈不去的坎。

零下50多多度的冬天,缺乏必要的御冬装备和热食,哪怕是粟裕来了也是无计可施,在《长津湖》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七穿插连在奔袭长津湖的过程中,吃的是冻成疙瘩的土豆,在吃之前还得用身体把他软化,而对面的美军是感恩节的伙计套餐。

在冰天雪地中,部队只能在野外露营,靠的还是单薄的棉装,没有美军的帐篷、没有鹅毛睡袋,更没有取暖的汽油。当年看《兄弟连》的时候,觉得E连在巴斯托涅已经很苦了,但和9兵团比起来他们才是真的富裕。后勤问题,也让9兵团的重装部队根本没法参加长津湖战役,入朝 9兵团3个炮兵团(野炮和榴弹炮)压根就没有施展的空间,20和27军都是靠着人力和迫击炮撕开美军的防线。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和长津湖地区的9兵团相比,巴斯托尼绝境的E连就像是在过家家

装备和战术上,9兵团乃至志愿军都和美军存在代差。

在解放战争期间,三野的部队打的美械和半岛的美械可是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美械部队,一个师的重炮比9兵团还要多(105mm以上),每个师还有100多辆坦克(美军的潘兴也比他们送给老蒋的斯图尔特要强悍),天空还有从海里飞过来的7艘航母的200多架舰载机的支援。经历过二战岛屿作战洗礼的陆战1师可是太熟悉海空协同作战。

长津湖战役,如果换三野其他上将来指挥9兵团,我军能否扩大战果

下碣隅里防备的严密的美军陆战1师

雨田君说

所以,很多网友在复盘长津湖战役乃至三野在抗美援朝的二次战役的表现大所谓的达不到预期的时候,都认为是宋时轮的指挥失误,其实是过于片面的说法。在仓促入朝、后勤条件不利,装备更是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志愿军9兵团依然能在交战中和美军达成1:1的交换比,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战绩。

而且志愿军与美军的客观差距,并非是换掉宋时轮就能解决的,在这样的绝境中作战也展现了我志愿军在保家卫国加持下。迸发出的超强战力,是自诩职业军人的美军所不能比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