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论对联的赏析和点评(下)

 昵称29604659 2023-11-29 发布于北京

作 者:任 鸿

四、扯一下如何判断对联的好坏。

对联的好坏如何判断,简单,但是也很复杂。

简而言之,能真实的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符合对联的传统表现手法,能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便是好对联。

说复杂,并不是只要感情真挚的对联,便是好对联,他还有许多附加条件的。

首先,真挚的感情要符合大众审美观。比如潘金莲这个人物,如果你对她的机遇抱以同情,不是不可,但是把其杀夫的行为说到是为了自由,那么,最根本的认知出现问题了。尽管你表现的很真诚,但是,这种行为是绝大多数人所鄙视不齿的。那么,你表现得越深刻,便越让人齿冷。所以,一副好对联,第一个要求是真挚的感情,即:修辞立以诚。缺乏这点,纵然文比潘岳,望尘而拜,也让人不耻。

第二,符合大众审美情趣。

第三,便是以最合适的表现手法去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的好文字,不是华丽,而是选择一种最能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要赋予文字以生命。我们来看:“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写得很美,美则美矣,也写得很死板,没有生命力。而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便有一种生命在里面。同样的,大家家喻户晓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大家能从里面得到什么样的共鸣呢?一句普通的吉利话而已。

文字要避熟,立意要避熟,创新确实很难。很熟的题材和思想,可以用较新颖的手法去表现。比如,写思想的不停止,反复。王国维就说了“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了。“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这是林则徐的一联,创作背景是林当年被贬谪,对联中表达的一种“东山再起”不怕被打击的情绪是虚的,是抽象的。他用这么一个形象的东西来表达了。这就是表达方法的合适,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来说怎么写的对联就是好对联,只能这么说,最能表达你的内心,并且引起读者共鸣的对联,便是好对联。诗词如此,对联也如此。

五、扯一下对联文字和内容的时代特征。

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任何一个作者也不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初学对联的学员,第一步往往是临摹,摹写。文字和表达内容上,有很重的前人对联手法的影子。这是初学中,我们不苛求。在对联创作中常见这么一个说:有清联的味道。究竟这个评价是好还是不好呢,我的感觉是一半一半,更倾向于负面。文字要有时代特征,如果写得很“像”清联了,只能说你模仿的很成功,要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自己的东西,一是语言,一是立意。不少初学对联的,大量写了刻画隐逸、垂钓、花间、伤春等等文字,其中,我敢肯定的这么说,模仿的东西占了绝大多数,这种对联是仿的好,这类东西是没有时代生命力的东西,比如记得桃花源有一联,其中的下联“愿诸公贵人相对饮酒,但话君臣,莫话神仙”这样的语言和表达的思想,在现代便很难引起共鸣了。因此,文字的东西,是要有时代的烙印的,脱离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其文字只能是孤芳自赏的游戏而已。

六、扯一下点评。

说了赏析,便要简单的说一下点评了。赏析,是每一个对联作者都必须有的功夫,点评则不是人人都需要做的,这个工作毕竟不多。如果我们要做点评,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格律问题。这是硬件,有官方的格律规定,马蹄韵,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词汇的加入,词汇量是清前的很多倍,马蹄韵是依照的传统的二音步这个节奏来的,但是我们写作对联的时候,很多作者都用了意节律,即以意节点来作为音步交替的方法,在点评对联的时候,一般不是很出格的格律,不需要专门指出符合还是不符合马蹄韵。

第二,对仗问题。这也是硬件。

第三,切题与否。这是点评中的一个软件。首先点评人自己要对题目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其次,对作者的语言文字要细心的理解,不要会意错了。

第四,对联作构思的评判,还是需要俩字,细心。不会读,便不会评。对作者的文字组织,内心状态要细致的体会。

除此以外,还需要见识,需要自己对作品好坏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对于文字都很美的作品,哪一个好,哪一个略差,便需要点评者自己的是非观念了。文字精美,那不一定就是美。很多传统文学批评家提出“宁拙勿巧”便是这个意思。过于工巧容易给人一种虚伪浮躁的感觉,而感情喷薄而出,意到自然工。这点,要提请大家注意。

对于一些赠联,这里特别提出一下,是因为我看过大量的不注意身份的赠联,而赠人是大家喜欢写的,赠联要注意啥呢?作者的身份,被赠者的身份。长赐卑,长者要厚,要稳。一味夸奖对方,尤其是异性的容貌,是很不足取的。这个我感触太多了,见过无数这么写的,实在感觉这是一种不太尊重人的写法。平辈之间,可以随便一点,而以下敬上,要恭,这不是迂腐,而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李白阮籍纵然狂放,人家也不会对长者不敬吧。

作者简介:

任鸿,网名试剑,四川人,对联爱好者,四川省楹联协会理事,2012年第二届中国对联巅峰赛年度冠军,征联多次获奖。本文由作者于2009年12月发布在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