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高中的历史科目如何学习?

 红鱼学长学习网 2023-11-29 发布于河南

初中、高中的历史如何学习?

还比如说,就历史这门学科,如何能够学得好、学得精、考高分呢?

要想历史考高分,对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学生对大多数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比较清晰的思维逻辑和处事方法。

在这里,我们举出一个历史教材中的例子,来验证这一点,那就是在学习初中历史或者高中历史的时候,在学习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在做历史试卷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结论模板,这个结论模板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比如说,在解答有关“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等题目的时候,如果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那么在解答的时候,就可以写上“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结论模板。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题干条件、题目素材去进行简单分析即可。

那现在我们就会问了,就是上述历史题目解答过程,为什么会和生活常识去扯上关系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上述历史题目和生活常识的关系。

首先,上述历史题目中的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熟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段历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是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启示的时候,那么首先就需要记住一点,即“落后就要挨打”。

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分析,就是说,要想不被挨打,那只有强大自己,走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强国之路。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经之路。

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那对待个人来说,更是如此的。

假如说,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被欺负了、被打了,并且对方是带着恶意、带着欺辱的性质,那这个时候,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会去先思考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下一步就是要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去阻止对方再次施暴和欺辱,比如可以找老师、可以报警,可以向周围具有正义感的人们求助等等。

当然,如果我们被恶意欺负或者欺辱了,但是我们当时没有采取行动去反击,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欺辱、更沉痛的伤害。比如说,新闻上经常出现的恶性校园霸凌事件。

这就是生活常识和具体历史题目的相似相同点。

与此同时,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这个公式原本是用来描述记叙文的行文框架的,但是用在历史这门学科上,也是非常贴切的。

记叙文的行文框架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影响。

用在历史这门科目上,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里,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有哪些人参与,参与的派系有哪些,是两大派系的人、还是超过两大派系的人参与了这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在历史事件发生了以后,是如何推波助澜继续发展的,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或变故,同时这个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是什么,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哪方赢了、哪方败了;为什么赢了、为什么败了。获胜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以及这个事情,对以后的历史生活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后果。

常识性的知识,即便是我们不去学,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理解这个知识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