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底盘全线爆发!智能驾驶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龙腾236 2023-11-29 发布于福建

近年来,智能化浪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领域已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

华为终端官微上周末宣布:“新时代的驾驭体验即将开启!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全球首发,以智能定义性能;全新橄榄型运动方向盘,让每一次转动都充满力量。11月28日,智界S7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我们不见不散!”

华为途灵智能底盘,无疑是智界S7的一大亮点,对比传统的机械底盘,它的响应更为迅捷、控制更为精细。

2023年,智能驾驶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鹏汽车将推出基于无图NOA方案的全场景XNGP,华为也将带来无图化ADS2.0方案。

智能驾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将为智能底盘等增量零部件带来无限的成长空间。

智能底盘市场已经成为今年资本的热门追逐对象。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底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9%,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72.2%和45.3%

随着软件算法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汽车分布式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汽车硬件层也亟待升级迭代。目前,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域集中、中央集中式方向发展,国内的汽车和零部件厂商正在积极自主研发,努力打造技术壁垒。#汽车##华为##智能底盘##汽车底盘##新能源汽车#

智能底盘全线爆发!智能驾驶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智能底盘行业概念梳理

底盘技术对于深度融合智能驾驶、新能源与轻量化尤为重要。

汽车底盘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传统的机械底盘到现代的智能底盘的转变。传统的机械底盘的主要任务是响应驾驶员的指令,通过直接控制轮胎的六分力来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表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控系统底盘应运而生,它在机械底盘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解决了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智能底盘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动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具有预测路况并实施主动控制和执行的能力,其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趋势。

汽车底盘的发展方向:

智能底盘全线爆发!智能驾驶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智能底盘作为智能汽车的四大核心功能——驱动、制动、转向和悬架的执行基石,不仅满足了新时代下巡航辅助、自动泊车、预测性紧急制动、高速公路辅助功能等多元化需求,更展现了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动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它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执行驾驶员的指令,而是结合人、车、路的综合信息,进行更为智能化的主动控制。

与传统的机械底盘和电控底盘相比,智能底盘的最大突破在于其全方位的机械解耦能力,实现了纵、横、垂三向一体化的主动控制,并具备了自学习能力。

在底盘域的协同控制下,这些系统共同为车辆提供更为精准、安全的驾驶体验。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智能底盘的核心结构分为感知层、执行层和决策层。其中,执行层的发展重点聚焦于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悬架系统的深度协同,而决策层则更关注域控制和E/E架构的关键技术突破。

目前,线控底盘技术已经涵盖了五大产品线: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悬架服务、线控驱动系统和线控换挡系统。

线控底盘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巨大的技术潜力已被广泛认可。

特别是在线控油门和换挡方面,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应用率也较高;而在线控悬架方面,如空气悬架和自适应可调减震器等高端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得到应用。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线控制动和转向这两大核心领域,尤其是线控制动技术,由于其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各大技术巨头竞相争夺的焦点。

智能汽车底盘之间必须深度协同:

智能底盘全线爆发!智能驾驶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此外,智能底盘技术与多个领域都展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

在智能驾驶方面,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EB(紧急刹车系统)、AP(自动或半自动倒车)以及ESP(电子稳定性系统)等ADAS功能模块与底盘制动系统的紧密结合,为驾驶带来了更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新能源领域,电池电机与电控ECU的耦合布局以及搭载强度成为研究重点,同时轻量化设计在新材料底盘连接和底盘本身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与底盘整合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进入2022年,我国乘用车智能底盘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进化过渡期,ESC(车身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和EPS(电助力转向系统)等部件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普及率,而线控制动产品也开始展现出量产的实力。

主动空气悬架的装配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其中的关键零部件已经具备了国产化能力,这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促进了技术的普及。

相关的域控制器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预计很快将进入量产导入阶段,为智能底盘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底盘行业市场格局和龙头梳理

汽车底盘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日益明朗,外资企业在技术上领先,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底盘域的零件构造复杂,集成技术的难度高,且对安全性的要求严格,因此量产的数量相对较少。

马瑞利、大陆集团和采埃孚等外资企业在底盘域控制模块的开发上走在了前列。

马瑞利为阿尔法罗密提供了底盘域控制模块,大陆集团为大众MEB平台开发的ICAS1车辆控制域控制器实现了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的三域融合,而采埃孚的cubiX系统则集成了底盘、转向、制动和动力系统的控制功能。

自主品牌方面,科博达成功获得了比亚迪的底盘域控定点,同样预计在2023年量产。经纬恒润则与蔚来合作,参与了其智能底盘域控制的研发和配套工作。

线控底盘作为新能源车和高阶智能驾驶的基础,预计到2025年,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在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约40%-50%和10%。

外资企业在线控制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博世、采埃孚、万都等国际知名企业占据了线控制动市场90%以上的份额。

近年年来芯片的短缺为国内品牌提供了实现国产替代的机会。

国产线控制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包括:2018年,拿森成功量产了国内首台Nbooster线控制动产品;2021年,同驭汽车的线控制动产品出货量达到10万台;同年,伯特利的One-Box产品WCBS量产,使伯特利成为国内首家实现One-Box产品规模化交付的供应商。

随着国产供应商的线控制动产品逐渐大规模应用于汽车上,线控制动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线控转向方面,行业内头部供应商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具备了线控转向系统的量产能力。博世、舍弗勒、捷太格特、耐世特等公司都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研发和测试。国内的供应商还包括如联创电子、拓普集团等。

结语

当前以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为主导的趋势正在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财经新势力#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崛起,底盘的设计和制造也开始涉及到更多的电子和软件元素。电动汽车的普及为智能底盘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能底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智能底盘作为执行层的核心部分,需要能够与感知和决策层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在新一轮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趋势引领下,智能底盘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先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