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服异维A酸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1,其常规标准剂量为

 钱首相小泉 2023-11-29 发布于江苏
口服异维A酸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1,其常规标准剂量为0.5-1mg/kg/d,连续治疗4-6个月,累积剂量一般为120 mg/kg。然而,异维A酸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剂量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不能耐受0.5或1mg/kg/d的剂量,从而出现唇炎等不良反应。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服低剂量异维A酸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较小。但目前,在中国使用低剂量异维A酸的数据仍然十分有限。为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伍洲炜主任医师等人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2,旨在分析低剂量异维A酸(0.2-0.4 mg/kg/d)治疗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01

研究设计


研究者对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接受低剂量异维A酸(0.2-0.4 mg/kg/d)治疗,并完成1个疗程。统计并分析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和治疗结果。

02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8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5.9岁(标准差为6.5岁,年龄范围为14-44岁),其中女性有242例。重度痤疮(GEA痤疮分级量表4级和5级)占80.2%,中度痤疮(GEA痤疮分级量表3级)占11.9%,轻度痤疮(GEA痤疮分级量表2级)占7.9%。患者平均疗程为13.5个月。

分析显示,大多数患者(90.2%,n=350)的病情完全缓解,并且痤疮严重程度的差异不显著(p=0.82)。轻度痤疮组和中度痤疮组从开始使用异维A酸到病情完全缓解的时间差异不大(74±24天 vs. 84±24天),重度痤疮组的这一时间则更长(112 ± 25天)。异维A酸疗程结束一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共有37/350(10.6%)例患者复发,但各组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96)。

安全性方面,异维A酸的耐受性普遍良好,唇炎和皮肤干燥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83.2%,n=323)。在实验室监测方面,与口服异维A酸前的基线水平相比,患者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34.3%,133/388例),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10.3%,40/38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8.2%,32/388例)、谷草转氨酶升高(7.2%,28/388例)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2.6%,14/388例)。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v5.0分级系统,未发现3级或更高的实验室异常。

03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最近的报告、研究和共识声明建议优化异维A酸在痤疮中的使用。有建议指出,每天使用低剂量(0.1-0.3 mg/kg)异维A酸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证实了低剂量异维A酸治疗中国痤疮患者的整体疗效和安全性,与既往研究一致。

此外,有关肝功能和血脂异常的实验室数据显示,本研究中未发现2级以上的异常值,因此临床意义不大,这再次证明低剂量疗法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同时,本研究数据支持了在异维A酸治疗期间无需频繁进行实验室监测的观点。对于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基线正常的健康患者,可在治疗2个月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果结果正常,则无需进一步监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