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博士生而言,什么是“假努力”?

 WQ_AI_LYS_999 2023-11-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作为一名博士生,必备的素质就是“努力”。毕竟,毕业之后的饭碗究竟是“双一流”还是“双非”,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几年够不够用功了。可是,据我观察,真就有那么一部分博士生,平时够用功,但就是不出成果。原因可能是天赋不佳但也完全可能不是。真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努力的方向错了,简称“假努力”。

那么,究竟啥是“假努力”?

1、只读自己能读懂的文献的,都是“假努力”。此处倒不是劝博士生小朋友非得跟自己看不懂的书死磕,而是,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反反复复去读一些基础书籍。我见到的最为极端的现象,是一名硕士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来来回回读的全都是硕士毕业论文,甚至是毕业院校还不如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这就是典型的“停留在舒适区里再不肯往前走一步”。

图片

2、故意跟自己生物钟过不去的,都是“假努力”。众所周知,每个人干活儿效率比较高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人一早起床神清气爽、吃了午饭浑浑噩噩;也有的人“早起毁一天”,反倒是晚上八点往后效率相当高。不过,真有一种人,他非得盯着别人的生物钟,感觉只有“闻鸡起舞”才是勤快。于是,他努力倒是努力了,但,起得来床,学不进去……

3、盲目追求工作时长的,基本等于“假努力”。理工科可能存在“大力出奇迹”的现象,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文科类专业的特点是,每天在电脑前坐十个小时,效率真的不见得比坐八个小时的要更高。

4、不懂得扬长避短的,很有可能会在进行“假努力”。倒不是说博士生不该“补齐短板”,而是,博士阶段它时间有限啊!如果只盯着自己的短板去补、一点儿不发挥自己的长处,直接结果是,短板处进展缓慢;长板又体现不出来。直到毕业才猛然发现,自己科研成果较之于同学们差了一大截!就算勉勉强强能够毕业,也很难在毕业时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

5、过分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基本可以肯定都是“假努力”。在博士大论文阶段,经常会看到很多小朋友的开题报告花枝招展,有的要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管理学跨法学),有的要进行大数据分析(汇总了一万多个判例),还有在开题报告里画了一个超复杂的研究逻辑路线图的。但问题是,俺们看小朋友的开题报告,看的基本是那个提纲。而且,从提纲里足以发现,这名小朋友或是根本不咋懂管理学,或是所谓的一万个判例只看了个“胜诉”还是“败诉”,或是,那么复杂的逻辑路线图其实里面就没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