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我从查理·芒格身上学到的事

 二太太筱婷 2023-11-29 发布于云南

正文共3109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我是 筱婷

爱学习 爱分享 爱读书 爱理财

2023年11月2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在加州的一家医院中安详去世,享年99岁。距离其100岁生日仅有1个多月。

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导师与人生合伙人,二人合作超过半个世纪。芒格是当今伟大的投资思想家,是全球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也是该公司57年间19.8%年复合增长率的奇迹缔造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但是很少人了解巴菲特的人生挚友查理·芒格的故事。

从财富影响力来说,巴菲特曾经在2008年的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一,目前排名全球第5,全美第4,坐拥 1231亿美元身家。而查理·芒格的身家是27亿美元。

二者的身家虽然相差很多,但是 巴菲特在悼念芒格的文章中表示,“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芒格的前半生,可以用艰难来形容。

芒格出生于美国中部小城的中产家庭。曾祖父母都是老师,爷爷是律师、法官,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是律所合伙人。

出生在这样的高知家庭,按理说应该拥有幸福的童年。

但不幸的是,在芒格6岁的时候遭遇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家族生意几乎破产。

他曾在巴菲特家的杂货店打工。他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换取2美金的报酬,此外还要自带2分钱用于支付自己的社会保险金。

第一次读大学读了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因为珍珠港事件被迫中断学业,应征入伍。

在服役期间,芒格因为表现优秀,在加州理工大学参与气象学培训。

退伍以后,在家族安排下进入哈佛大学进修法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子承父业,也成为了一名律师。

家庭方面,芒格21岁就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结婚,并且育有三个孩子。但是两人因为性格不合,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29岁时和妻子离婚,长子患白血病夭折,几乎花光了芒格所有积蓄。

30岁,只是芒格艰难人生的一个起点而已。

历史往往告诉我们,不论是人生的低谷,还是市场的低谷,往往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盆地。

32岁的芒格虽然再婚了,但是双方都曾经离异,并且各带着两个孩子重组家庭,并且在婚后又陆续生育了4个孩子。

难以想象,芒格在30岁到40岁这段人生最美好也最艰难的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芒格35岁认识了巴菲特,37岁投资房地产,终于在接下来的几年通过这个项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美金。

从此,命运的齿轮才刚刚开始转动。

芒格在投资路上也颇为曲折,他退出律所全身心做投资以后,虽然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也经历了很多坎坷。

直到54岁,芒格加入伯克希尔,巴菲特和芒格才共同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芒格和巴菲特,都是在年过半百以后,个人财富才开始暴增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人生就可以一帆风顺。

56岁的芒格白内障手术失败, 引发了罕见的后遗症,使他丧失了左眼的视力。86岁的时候,右眼的视力也丧失了90%,同一年还是失去了相濡以沫50年的太太。

尽管如此,芒格的一生依然算得上乐观。他有着非常规律的生活和习惯,坚持阅读和思考,勤奋地工作。直到今年5月份,还出席了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并回答问题。

芒格一生的经历,几乎都已经记录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在读完《穷查理宝典》后,我发现芒格的百年人生所积累的智慧,对我们当下焦虑、浮躁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

①如果人生是一种修行,那么所有的经历和际遇都只是一种试炼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很艰难,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问题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如何看待这段经历。

巴菲特和芒格都曾经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打工,每天繁重的工作,启发了他俩不断学习和思考,以便找到能让自己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机会。

如果你感到困难、压力,别灰心,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芒格也曾说过:“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他长达百年的人生所经历的挫折和逆境,最后都成为了他的人生财富。

②最好的教育是家风,最好的财富是精神传承

芒格很喜欢传统的家庭生活,他喜欢孩子,也养育了八个子女。

芒格自己出生中产家庭,但是并没有从祖辈那里继承物质财富。但他的家庭给了他良好的教育机会和职业传统。

芒格全家都热爱读书,学习氛围很好。父母送给他和兄弟姐妹的圣诞礼物都是书。

哈佛大学录取芒格而拒绝了巴菲特,跟芒格的父亲是哈佛校友或许也有关系。而且一家三代都从事同一个行业,几代人的人脉和行业地位的积累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芒格的第二任妻子南希是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校友,而且是经济专业。芒格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非常开明,并没有要求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有五个子女上了斯坦福大学。

芒格和妻子把他们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半股份分成8份,分给了他的8个孩子。当时美国还没有开始实施新的遗产税法,孩子们每个人大概分得了价值1.25亿美元的股票。

芒格的子女们却这笔钱建立了自己的慈善机构和基金会,用来造福社会。

家庭环境熏陶着芒格家族里的每一个人,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丰沛,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富足。

③过理想的人生,而非别人羡慕的生活

《穷查理宝典》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曾经作为一名在犹他州帐篷里的小兵,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我记得和某人说过,我想要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这样的梦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但是又有多少人去实现了呢?

巴菲特是一个痴迷于投资的人,他的人生乐趣就是赚钱,但是他并不爱花钱。他一辈子都住在老家奥马哈的一栋旧房子里。

芒格的身价不如巴菲特高,他更痴迷于读书和思考。他在全美有7栋房子,还有很多私人游艇,甚至自己设计建造过一艘游艇,还有拥有私人飞机(全家度假的时候才使用)。

相较于巴菲特苦行僧似的生活,芒格的生活似乎更令人向往:

工作的时候,就专注做好手头的事。

生活中注意节约开支,控制成本,简单生活,学会用省下来的钱进行投资,健康长寿,然后慢慢等待变得富有。

芒格的生活并不奢华,但是他的兴趣爱好更多,更懂得适当的享受生活。

④低调做人,自足圆满

芒格热爱阅读,但是几乎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

他典范人生的智慧结晶和投资思想,大都浓缩在了《穷查理宝典》和《芒格之道》所收录的公开演讲和股东会讲话之中。

他不像巴菲特那样光芒四射,在人群中他似乎甘愿做一片绿叶。每年的股东大会,也都是巴菲特侃侃而谈,芒格做少量的补充。

查理·芒格在中国拥有很高的人气,他曾说:

“喜欢我的人大多是中国或印度的书呆子。他们对提升自己充满热情。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想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致富,但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

中国投资者喜欢芒格,也正是因为他身上具备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对自身有很高的要求。他也很认同部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

结语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是通过巴菲特和芒格的传奇故事开始接触“价值投资”理念的,但是我认为价值投资入门容易、做好难。

先不说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市场是否有效,光是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就能难倒99%的投资者。

不论你是否对投资感兴趣,我都非常建议你读一读《穷查理宝典》。它就像芒格的自传,从芒格一生的经历和重大决策中,展现出他的人生智。

将人生的大道理放到时代背景之下去理解,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

谨以此文,纪念芒格!

END

赠君一席话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

更 多 推 荐

>>> 投资是场无限游戏

>>> 投资有风险,常识很重要!

>>> 稳健资产|收益3%+,随时赎回,不踩雷

>>> 新一轮房改来了

>>> 投资收益率达到多少,才能维持当下的生活水平

>>> 财商思维 | 财富流沙盘使用说明书

>>> 巧用财富放大器,同样的投入,最大的效益

>>> 理解了资产配置,就掌握了财富大门的钥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