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水浒传》第七 赤松林再遇史进 瓦罐寺断送生灵

 旗子0208 2023-11-29 发布于北京

第7章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拳打镇关西”一节的内在推进力是“物欲”,我们知道,彼时的鲁达是在听完金翠莲哭诉之后出于义愤出手教训的镇关西。

但事实上,这个“义愤”很大程度是出于对郑屠占据“镇关西”这个名号而产生的。可以说,鲁达最初的嗔怒也是出于对“名”的贪婪心。

郑屠之死,则可以说是出于对“名与利”的双重贪婪,区区一屠户僭越身份占据了“镇关西”这个名号不说,还要把金翠莲的典身钱一再榨取。

从鲁达对镇关西的斥责和历史资料来看,“镇关西”实际上正是鲁达自己曾经的绰号。打死郑屠这个“假”镇关西就具有了和过往的自己“诀别”的象征意味。

同时,真正的“镇关西”打死假的“镇关西”也和后文李逵打死“假李逵”李鬼形成“对称”式的呼应。

“痛揍小霸王”一节的内在推动力则是“情欲”。因受制于“情欲”,周通要强行入赘刘家。因无“情欲”的羁绊,智深可以坦然裸睡于闺房等待周通。

周通得以不死,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只是一个“情欲”之贼,而不是一个王英式的“淫欲”之贼。

周通不会像王英一样完全如动物般对待女性,他遵守最基本的社会礼仪规范,也愿意接受最基本的道理,所以他可以不死。

本章“瓦罐寺”一节的内在推进力是“食欲”。

离开桃花山,背负着近百斤重的禅杖刀具和行囊的智深赶了五六十里路的,此时的他正经受着“食欲”的折磨,饿极的智深感官变得无比敏锐起来,所以他可以隔着数个山坡就听到有“铃声”。

再说鲁智深离了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直走到午后,约莫走下五六十里多路,肚里又饥,路上又没个打火处,寻思:“早起只顾贪走,不曾吃得些东西,却投那里去好?”东观西望,猛然听得远远地铃铎之声,鲁智深听得道:“好了!不是寺院,便是宫观,风吹得檐前铃铎之声,洒家且寻去那里投奔。”

这是智深此行第一次投奔寺庙(宫观),因为他实在是饿极了,但有吃食裹腹变好。

有趣的是,这个寺庙的名称就叫“瓦罐之寺”,切记,它的全称是“瓦罐之寺”而不是“瓦罐寺”。

这是一座盛放在“瓦罐”之内的寺庙。

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

僧侣们吃碗用的“钵”就是瓦罐的一种。以食器命名,而且还标明是处在食器之内的寺庙。很显然,此节内容完全是象征性的。

金圣叹认为此处乃是“瓦官寺”的误写。很可惜,那样的话寺名就和它所对照的寓意和情节全然脱节了。

瓦罐之寺亦即位于瓦罐之内的一座寺庙,亦即代表着吃食(食欲)的寺庙。其内之人,不是无所依恃的饿僧,便是饱食终日的恶僧。

此乃“食欲”炽烈之地也。

被“食欲”折磨炙烤的智深撞进了“食欲”炽烈之地,怎么可能不产生一番大热闹来。

智深恶斗崔 丘一节可同前文史进斗陈达 后文林冲山神庙前复仇 两节比较阅读,动词运用之异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