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挖出一件王妃墓志,碑上书法“极为罕见”,“惊艳”了半个书坛

 三余字画 2023-11-29 发布于山东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号称“十三朝旧都”,自然地下埋藏了不少珍贵文物,据说西安在修建地铁时,边挖边请考古专家现场发掘,开采出1356座古墓5年才建好一条2号线。

这一数量确实让人咋舌,当然也充分证实了西安文化底蕴之深,就连工地上也埋着“宝物”,例如在2011年,西安南郊一处工地,进行地下检测时,就曾挖出一件“王妃”的墓志。

经专家考察,此碑立于唐贞观十年(636年),篆刻后就被埋入地下,曾消失了上千年,没有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所以文字清晰可辨、完好无缺

而墓志主人名为王女节,乃王羲之伯父王导的后人,曾嫁于义阳郡王陈叔达,成为“南陈王妃”,隋朝覆灭后,封为“江国夫人”。

光看主人的身份,此碑就已价值不凡,但更让人惊奇的是,碑上书法的撰写者,竟是陈叔达的好友“楷圣”欧阳询。

而且这还是欧阳询80岁的“人书具老”之作,全文500余字稳健自然、典雅含蓄,行笔凝重遒劲而富有弹性,大多横画瘦劲,竖画厚重,撇捺之笔也舒展自如,多出几分明朗之感。

虽然结字依然坚守欹侧的险绝感,但不会过于峻拔紧密,略带宽博之象,例如文中的“油”字,三点水跟“由”字中间,有所留白,整体结构“左低右高”,富有趣味性。

其实当代书坛有不少斥责欧阳询楷书之辈,他们认为“欧楷”峭拔奇险、精严规范,用笔的开合、急缓变化不够鲜明,练习后会产生死板僵硬之气。

而学楷者最忌讳这种“拘谨之风”,不仅丧失了对于书法的积极性,还限制后续的创新,和行草书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就开始大肆抨击“欧楷”

但客观来讲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欧楷”,毕竟传世碑文的磨损腐蚀,会对后人的理解产生影响,而且欧阳询早年笔法精深,个性突出,名家尚且难以完全参透,今人由此入门确实不妥。

好在这件《王女节墓志》基本可以消除此类问题,此作较之早年碑刻作品,不会过于紧结严密,带有几分缓和温润之风,学书者临摹时更易参透分析。

同时卷中字迹保存的清楚完好,可以通过点画细节处理,分析用笔的翻转角度与走势,掌握欧阳询的笔法规律后,临摹其他作品就会轻松不少

这件《王女节墓志》的水平与价值,能与《九成宫》一比,在书坛中极为罕见,一经面世就引起广泛关注,“惊艳”了半个书坛

时常临摹,可以掌握完善正确的“楷法”,让用笔规范有力,打好坚实的书法基础,切实体会“欧楷”与“唐楷”的精妙所在,这样日后临摹其他“唐楷”法帖时,也能充分掌握。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欧阳询《王女节墓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