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湘潭调查手记

 TGP1 2023-11-30 发布于湖南

◆ ◆ ◆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湘潭》调查手记

◆ ◆ ◆ ◆

我虽然不是湘潭人,但有湘潭的亲戚,对湘潭方言耳熟能详,能勉强用湘潭方言与湘潭人交流,对湘潭的民俗文化有一些了解。我曾参观过彭德怀的故居,它是湘潭县传统民居的代表,整个房子组成一个“凹”字形,像用“扦担(两头尖的挑柴工具)”挑着两捆柴,因此叫“一担柴屋”。我还参观过韶山市毛泽东主席故居,湘潭县齐白石故居,这两处故居均属“一担柴”式结构。“一担柴”湘潭方言谐音“一担财”,有吉祥的含义。这些故居中陈列着大量老式用具,如彭德怀故居中陈列了各种老式雕花木床、印花被、太师椅、纺车、温坛,还有碓和碓屋,每一种物品都有一个对应的方言词语。我当时就对这种传统民居、用具及这些方言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传统民居及老式用具在别的地方已经见不到或很难见到了,如何才能把这些记录下来并保存下去呢? 

2016年,我有幸承担了国家语保工程的课题,调查湘谭方言文化。湘潭是伟人故里,我终于有机会去那里做深入调查,把湘潭方言文化尤其是一些濒危方言文化现象记录并保存下来,真是太荣幸了!我的第一个调查地点就是彭德怀故居,这是我第二次去,拍摄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照片及日常用具照片,并挑选了一部分进入本图册。当时那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成就感让我兴奋不已。但接下来真正进入课题的全面调查阶段,要全方位调查和拍摄湘潭方言文化中的衣食住行、农工百艺、婚丧嫁娶、四时八节,才发现各种材料的获得非下苦功不可,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 

图片
带着孩子调查,拍摄做手工米粉
一些静态的材料诸如房屋建筑、日常用具等自然得靠自己勤问勤跑,搜索各种信息,走村入户去发掘、去淘宝;但一些动态的材料诸如农事活动、婚丧嫁娶活动以及节日活动等,往往就不是自己能主宰的了。记得2016年得知元宵节湘潭县白石广场会举办“湘潭县2016年'庆新春·闹元宵’系列文体活动”,那天我们一行人一大早就从长沙赶到湘潭县白石广场,拍到了在那里展出的剪纸作品、油纸伞工艺品、核雕作品、灯谜等,占到了一个较好的位置拍了龙狮表演活动和一些文艺节目,并摄了像,收获不小。谁知回家打开视频一看,所拍的全部视频都没有声音,只好等到2017年的元宵节再次老老实实地去白石广场现场拍摄闹元宵活动,幸好近年来白石广场每年元宵节都有闹元宵活动,给了我补救的机会。
记得2016年年初参加北京语言大学第一次培训时,一位课题负责老师说,所有调查内容中最难获得的材料就是丧事的照片和视频。此言不虚,为获得丧事的材料,我首先向湘潭县的熟人朋友发布信息,信息发布半年时间,却没有任何信息反馈,后来才得知丧家不愿意被拍摄。终于在2016年暑假期间,我拜托过的陈端蒲老师告知,他同事的母亲去世,同意我去拍摄。机不可失,我立刻驱车前往,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赶到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拍摄。这场丧事要办七天七夜,当地没有条件住宿,因此我必须每天清早六点出发赶往柳桥村,晚上八九点钟回家。正值暑天高温,一天下来总会出几身大汗,到了晚上,我那深色短袖衫上会出现几圈汗水留下的白霜。每天面对的是棺材和各种跪拜、祭祀的场景,听到的是哭声、鼓乐声、鞭炮声、念经声,正因为心存语保事业的使命感,我一直坚持。一场丧事拍下照片无数,视频数个。我想这段经历应该是我人生中最辛苦也是最有意义的。 
调查中也会碰到一些开心的事情。为调查拍摄游戏,陈端蒲老师为我们联系了他所在的湘潭县麦子石学校一个五年级的班级,利用该班的体育课时间请孩子们做游戏。很多传统游戏如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跳房子等,孩子们都不会玩,只有他们老师那一辈人才会玩,于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现场教孩子们玩,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学得很认真。当孩子们玩他们擅长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绳、编花篮、爬杠时,一个个玩得兴高采烈,我们也拍摄得非常开心。
图片
在麦子石学校拍摄孩子们玩游戏
 整个调查中我们找到了非常理想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向导。他们是两兄弟,哥哥陈光益先生既是湘潭方言文化的调查对象,也是湘潭方言发音人,弟弟陈端蒲老师是湘潭方言文化调查的向导。他们两兄弟对方言文化保护的意义理解到位,热心支持我们的调查工作。陈光益先生是湘潭县易俗河镇八角村村民,方言地道,吐词清楚,精通农事,会各种手艺,经常主持本村及邻近村子的红白喜事,还会唱山歌。他对我们调查的条目几乎无所不知,解释得很到位。他还现场站在耙田工具“踏耙”上演示如何耙田,手持弹棉花的弹弓演示如何弹棉被,演示如何打陀螺,与他弟弟一起演示“扳手把子”、“㲃(jiù)扁担”,与家人一起打扑克、打骨牌,与邻居一起聊天,供我们拍摄。到了饭点,还亲自下厨做饭菜给我们吃。在他家中我们还拍了不少照片,如:灶屋、圞(luán)桌子、竹椅、篾燎箕、摇窠子、犁、横田耙、踏耙、锄头、方扮桶、圞扮桶、炸吊煎粑粑、做蒿子粑粑,等等。他们两兄弟陪着我们在八角村挨家挨户走访,寻找老古董器具,如弹棉花的工具、木工工具等。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8月他们两兄弟陪着我们走访刘奶奶家。刘奶奶那年86岁,抽水烟,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立刻端起水烟袋装上烟丝抽水烟,让我们拍照。第二年我们再去八角村时,听说刘奶奶已经去世了,我们痛惜不已。陈端蒲老师是湘潭县麦子石学校的老师,他还带着我们拍摄下谷种、耕田、收禾、晒谷、挖红薯、赶集、办丧事,等等,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图片
去坟山拍摄清明节扫墓
我是方言专业的新手,如果不是我妈妈罗昕如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全程参与,很难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妈妈是方言调查研究的专家,经常陪我一起调查。我女儿——5岁大的曾道可小朋友需要照管,假日调查时也都带上她,因此差不多每次都是我当司机,祖孙三代一起去调查。妈妈指导我记音,需要摄像时,常常是我负责摄像,妈妈帮我拍照。开车途中,妈妈总是密切关注窗外,一碰上可拍之物,她立即叫停,下车拍照。捕鱼、盖房子、耕田、多面坡房子等照片就是在途中拍到的。方言发音的摄录、广州语料整理会议、南宁预验收会议,我们祖孙三代一起参加,同去同回,被同行们笑称为“祖孙三代语保人”。
图片

我(作者)和妈妈、女儿一同参加南宁的项目预验收会议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