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高峰期,我用这1个中成药,处理好了很多孩子的高烧不退

 为什么73 2023-12-01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关注你和孩子的 羊爸爸 2023-12-01 08:55
今年关于各种病毒感冒的消息,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没有消停过。尤其是这个冬天,新冠的二阳三阳,支原体、甲流、合胞病毒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层出不穷。

那么,中医面对这类流行性病毒如何治疗?

其实并不难办。

临床上遇到的很多孩子,不管是新冠阳性,还是被医院诊断的支气管肺炎、甲流乙流等,我都用了中成药或者简单的汤药来解决。

其中有一个中成药,在这类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我经常用,效果很好。我们学会用好它,就可以替代很多抗生素和输液治疗,帮身体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折腾了。


这些流行性疾病,
在中医上基本属于温病的范畴

目前流行的这几类疾病,中医上称之为温病。

温病具有三大特征:

1. 发病迅速。
一出现感冒的症状可能很快就会发烧,而且高烧偏多。

2. 传变快。
普通感冒的症状会相对单一,比如流鼻涕,或者就只是咳嗽,而且症状变化慢。但是最近的感冒明显不同,可能一开始是高烧,很快就发展到咳嗽,甚至一两天后去医院诊断,病毒感染就已经发展到了气管支气管或者肺部。

3. 易传染。
通常是一个班有一两个孩子生病之后,很快班里一大半的孩子都被传染了。有的是孩子生病后,家里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也很快中招。

图片



发病的症状可能有:
发病初期喉咙痛。发烧,而且容易是高烧,一般到下午或者晚上烧得更高,发烧一两天后伴有咳嗽。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头痛、鼻涕等。

看舌头:舌头比平时略红一些,嘴唇比平时红,这些是有热的证据。有些体质偏寒的孩子舌头红表现不明显,但是舌苔上的草莓点会比平时突出,那么也算。

对付这类温病,中医上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古经方里很经典的温病用药“麻杏石甘汤”。

我今天推荐的中成药,就是麻杏石甘汤的变方:小儿咳喘灵颗粒。


我用这个中成药,
处理了很多孩子的流感和肺炎

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孩子,7岁。班里一半孩子感冒请假后,他也出现了感冒症状,起初是嗓子疼,后来反复高烧不退。

主要症状:孩子高烧不退,最高39.7℃,特别是到了下午就烧得更高。伴有轻微咳嗽,舌尖红,大便不通,呕吐,吃了退烧药,退了烧又烧起来了。妈妈顶不住家里压力,带孩子去诊所打了抗生素,但还是不退烧。

我建议用小儿咳喘灵颗粒,每次一包,一天三次,晚上高烧多服一次。

反馈:
服药后,当晚还是高烧,次日白天烧退了下来,下午又烧高,叮嘱继续服药。服药第三天早上,孩子排便,烧退人安。

图片



案例2:孩子,7岁。班里好几个孩子支原体肺炎后,他也发烧了,本身体质偏虚寒。

主要症状:发烧,晚上烧高,鼻塞,喉咙针扎似的疼,嘴唇红,舌苔白。

我建议他用小儿咳喘灵,如果买不到小儿咳喘灵,用小儿麻甘颗粒也可以。这两个药都是麻杏石甘汤变化而来,基本思路都是差不多的。一天三次,一次一包,晚上烧高多服一次。

妈妈当时有顾虑,觉得孩子平时脾胃虚寒,而咳喘灵/麻甘颗粒都是偏寒凉的药,担心孩子胃口不好,腿脚凉,用了两次就不肯再吃。

但是经过我进一步的询问,妈妈说,确实服药后孩子的咳嗽明显少了很多。

这里需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并不是说脾胃虚寒的孩子就一定不能用寒凉药,而是要根据当下的情况。脾胃虚寒的孩子也会得温病,也有需要排出热邪热毒的时候,只要辨证准确,必要的寒凉药还是要用的。我建议他,可以用三片生姜煮水,用药的时候用姜水来冲服。

反馈:
三天后孩子彻底退烧。后续还剩一些咳嗽,所以另外开了汤药调理。一些脾胃原本就虚弱的孩子,退烧后容易出现咳嗽缠绵的问题,仍然需要根据症状去辨证用药。


为什么这个中成药
可以让反复的高烧彻底退下来?

对于温病,最简单的就可以理解为是身体有邪热,这个邪热会灼伤津液。

如果用退烧药退烧,背后的邪热没有处理,那么身体还会反复烧。

用退烧药退烧的原理是强制发汗,发汗的同时体温会暂时降下来,但这个热并不会真正退,等到药物排出之后,很快又会烧高。

而且在发汗的过程中,大量出汗会伤到体内的津液,也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气血、正气。退烧药既不解决根本问题,又白白消耗气血,在温病当中是很不适用的。

抗生素可以抑制体内有害菌的繁殖,加速其调亡,但对于体内有益菌的伤害同样巨大,可能让体质弱的小朋友正气受损。

体质好的小朋友正气相对充足,损伤后及时饮食调养也能很快恢复。但对于本身体质较弱,脾胃不好的小朋友,抗生素的使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这时就需要靠中药来帮助身体的恢复,不然就很容易反复。

所以对治温病的思路,一定要给邪热一个出口,把热透出去,把津液补上,发烧的根本原因解决了,烧才能真正退下来,而且不给身体留下后续的问题。

图片



小儿咳喘灵,首先用到的麻杏石甘汤里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主要处理的是肺热的问题。

麻黄,就能起到开门赶邪之功。这个方子以麻黄为君药,给肺气打开大门,让里面的邪热郁火有个出口往外发。

石膏辛甘、大寒,为臣药,而且用量是麻黄的几倍,石膏搭配麻黄,清肺退热,同时有止渴的功效,其实也就是帮身体补津液。

杏仁降肺气,有止咳作用,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 

小儿咳喘颗粒增加的金银花清热解毒、板蓝根解毒利咽、瓜蒌皮化热痰。这样搭配,彻底根除肺里的热邪,化掉黏痰,补上津液,身体就会恢复了。

如果不方便买到小儿咳喘灵,也可以用小儿麻甘颗粒,这两个药的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


用小儿咳喘灵,
需要确认两个关键点:

1. 烧在下午温度走高,晚上可能更高。

2. 有明显的喉咙痛。或者嘴唇红,或者舌尖红,每个孩子伴随症状不一样。

前面两个案例的孩子,都是下午烧得更高。下午一点过后,属于阳明经当令的时间段。在中医辨证里,下午开始高烧的,或者是午后潮热,都是阳明病的一个典型症状,说明有热,津液伤了。(中医上湿温病的特征中也有午后发热烧高的表现,但湿温发烧的特点是手摸上去起初不怎么烫,接触时间长了才越发感觉到烫。而且湿温症会有很明显的“湿”的证据:舌苔厚腻;大便黏;浑身酸痛等。这里与温病的烧高,热证为主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的咽喉是一个狭窄的通道,是身体挡住病毒的第一道关卡。这个喉咙明显痛,尤其是每次吞咽就伴随痛感,其实也是伤到津液的证据之一。

只要确认有上面这两个症状,基本上这个药就是对证的,再辅助看一下舌头比平时红,草莓点比平时突出,嘴唇比平时红这些热的证据,就更不容易出错了。

还要提醒一下,温病发烧,服药后退烧的过程,通常不是一下子就彻底退下来的。有些会在当天夜里烧得更高,退烧过程会像是退潮一样,退两步进一步,慢慢地退。

所以,即使当天服用后晚上烧得更高,还是应该继续服药,再观察后续。这个其实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要相信身体的智慧,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要着急,稍微给一些时间等待即可。

用法用量参考(以3岁孩子为例):

正在高烧的孩子一次一包,可三小时服用一次,可一天服用四次药 ,烧退后再吃多一次药,以防这个发烧反复。

如果晚上都不再发烧了,那么这个发烧才是完全退下来了。 

如果是完全没有辨证基础的家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操作。连续服药三天,没有丝毫改善,那说明可能是不对证,请及时就医。 


作者简介:游贝子,助理医师。擅长运用古经方处理大人孩子的各类常见病。羊爸爸荔枝微课讲师,转行中医的金融人。


需要辨证的帮助
或者咨询医生
▼请联系

文 | 游贝子
编辑 | 小雅
校对 | 叶子

图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