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知识】八百里

 冯斌一鄂 2023-12-01 发布于湖南

“八百里”用来形容山水之广大,在各种文献或作品中极为常见。

在《西游记》中,“八百里”出现得非常多,如“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通天河”等。

在写洞庭湖的诗歌中,“八百里”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如“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又如“衡阳七十峰,洞庭八百里”等。

其实,“八百里”是虚指,用来形容距离很长或面积很大,它甚至不是一个“概数”,只是一个习惯用语。

就像古汉语里的“七十二”和“三千”一样,是虚指。当作者要形容较远的距离或较大面积时,往往就用了这个词,这样显得有气势,而不是确确实实有那么多。

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夸张其高而已;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不是具体的变法,而是突出他变化之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