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上)

 海棠海平_行者 2023-12-01 发布于北京

作为生命的摇篮,生物的演变进化离不开海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海洋。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然而,我国一直没有一座与海洋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博物馆。直到2019年5月1日,有着“海上故宫”之称的国家海洋博物馆试运行,“飞鱼入海”也意味着海洋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

天津滨海 · 国家海洋博物馆

国家海洋博物馆位于天津滨海,虽然只是一个开馆四年的年轻博物馆,却生来骄傲。他从远古海洋开端,讲述46亿年以来地球、海洋和生命演化的故事

他承担着传播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重塑中国海洋价值观的重任,是中国海洋事业的文化里程碑,体现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海洋强国的地位最终确立。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博物馆,兵马俑之于西安,故宫之于北京,海洋博物馆之于天津,从西向东,勾勒出中华文明2000多年来陆地黄色文明和海洋蓝色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象。

国家海洋博物馆占地面积达8万㎡,建筑主体3层局部4层,围绕“海洋与人类”的主题,陈列内容分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和“海洋生态”三大版块,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藏品近5万件

叠层石、三叶虫、鹦鹉螺等1158件化石标本,让远古海洋真容重现眼前;9.4米的鲸鲨标本、极其罕见的怀孕双髻鲨塑化标本、海底滑翔机蝠鲼等5000余件精美标本,让今日海洋的面貌更加清晰;鱼龙、翼龙化石及霸王龙化石模型,让我们走进龙的时代,探秘中生代地球霸主;大航海时代的发现之旅,让世界走向整体,也让地球的全貌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展品,我们了解了中外贸易和文明交往的历史;通过馆藏的船舶设备、器具,我们感知了船舶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路径……15个展厅里藏着数不尽的海洋奥秘。

走进海洋博物馆,在海洋自然、海洋人文、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互动等展区里遨游,认真走下来需要至少一整天,让人大开眼界,可以真正认识海洋。

想一天游览

自然博物馆+科技馆

+天文馆+海洋馆

+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那么来“海上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就对了!

远古海洋

走进一层的“远古海洋”展厅,第一时间便被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包围。

以地质年代为轴,展出千余件化石标本,包括叠层石、三叶虫、鹦鹉螺、菊石、鱼龙等,讲述了46亿年以来地球、海洋和生命的演化故事。

古生代,是地球海洋跌宕起伏的时期,海洋形成之后,开始在元古代的中后期出现生命。从“黑烟囱”和米勒实验这两个假设探寻生命起源,地球如何形成,海洋如何形成。

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化石在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演化之路的引导下依次呈现,诠释喧嚣的生命世界。让人在惊叹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个距离现实世界过于遥远的远古世界。

我们现处的是第四纪,所谓的资源石油、煤炭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产生自几亿年前。在几亿年前出现过多次大灭绝。有4.43亿年前奥陶纪末、3.7亿年前泥盆纪末、2.52亿年前的二叠纪和2.01亿年前的三叠纪。

寒武纪大爆发,从震旦纪开始。但真正生命的魅力,却是在寒武纪体现出来的。海洋的演化,一海一陆逐渐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今日海洋

三层的“今日海洋”展厅被5000余件精美标本构造成一个梦幻的海洋世界。

从展厅入口进入先是从各角度对海洋的介绍,例如面积、洋流的种类、海洋与大气的关系、海洋物质介绍、生态保护等,非常适合当作认识海洋的科普学习。

长达9.4米的鲸鲨标本、罕见的怀孕双髻鲨塑化标本、海底滑翔机蝠鲼、大王乌贼以及300多种五彩斑斓的鱼类、100多种海生鸟类、一套中国海域无脊椎动物标本……品类非常丰富、完整。

软体动物的外骨骼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壳,人类生活与贝壳紧密相关。

在这个圆形区域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贝壳。六边形的独立展柜中展示的是库氏砗磲,砗磲是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被誉为双壳贝类之王。

本馆收藏有中国海域的贝类标本4000余件,包括常见的5大纲209个科3900个种,是世界上较为完整的中国海域贝类收藏之一。

走过“今日海洋”,也便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活跃在海洋的各种生物。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