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所有复姓一览(中国复姓大全排名)

 翠竹明月 2023-12-01 发布于四川

复姓,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收录约60个复姓,但各种史书中出现过的复姓,要远多于此。虽然现在复姓人口不多,复姓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见,但人们对复姓并不陌生。因为很多武侠小

复姓,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收录约60个复姓,但各种史书中出现过的复姓,要远多于此。

虽然现在复姓人口不多,复姓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见,但人们对复姓并不陌生。因为很多武侠小说,酷爱使用复姓。比如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有独孤求败、东方不败、令狐冲、慕容复、欧阳锋、公孙止、赫连铁树,等等。

复姓的起源,丰富多彩。有来自官职的,比如司徒、司马、司空、太史,有来自封地的,比如令狐、淳于、申屠、上官,有来自祖先名字的,比如皇甫,有来自居住地的,比如欧阳、东郭、西门,有来自排行的,比如第五。还有一个复姓,公孙,来源实在过于复杂,无从说起。

古代,特别是宋明之前,复姓名人特别多。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姓氏文化尚未成熟,但复姓已经出现,并达到高潮。

比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的孔门七十二贤,就有很多复姓。比较著名的有,端木赐,字子贡;颛孙师,字子张;澹台灭明,字子羽;公冶长,字子长;司马耕,字子牛;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漆雕开,字子开。其他还有公晳哀、公伯寮、公孙龙、公祖句茲、公良孺、公夏守、公肩定、宰父黑、叔仲会,等等,不一而足。

端木赐,字子贡

秦汉时期,姓氏文化已基本定型,这时的复姓也很多。

比如,汉高祖时有夏侯婴、叔孙通、钟离昧,汉文帝时有申屠嘉、淳于意、中行说、新垣平,汉景帝时有胡母子都、无盐氏,汉武帝时有公孙弘、吾丘寿王、主父偃、司马相如、司马迁、公孙敖、公孙贺、公孙卿、东郭咸阳、东方朔,汉昭帝时有上官桀,汉宣帝时有梁丘贺、夏侯胜、诸葛丰、义渠安国,汉元帝时有欧阳地余、五鹿充宗,汉成帝时有淳于长,汉哀帝时有息夫躬,汉平帝时有公孙禄。

而且,汉朝还有新的复姓出现,周阳姓,就是赵姓所改,周阳由的父亲赵兼,封为周阳侯,于是改为周阳氏。

汉末三国,仍有很多复姓,诸葛亮、司马懿、公孙渊、夏侯惇、皇甫嵩、太史慈、濮阳兴、邯郸商、成公英、毌丘俭、令狐愚、鲜于辅、高堂隆、钟离牧,等等,一时多少豪杰。甚至于曹操,都有传说是夏侯氏之子孙。

震惊魏蜀吴三国的淮南三叛,就是曹芳、曹髦、曹奂时期为反对司马懿父子专权,淮南地方所发生的三次叛乱事件,各路主角,不乏复姓。第一次,王凌、令狐愚反对司马懿,第二次,毌丘俭、文钦反对司马师,第三次,诸葛诞反对司马昭,放眼望去,复姓何其多也。

诸葛亮,字孔明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周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开始使用汉名汉姓。

很多人就将自己源出的部落或者氏族之名号,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一传统,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王昭君的女婿,匈奴人须卜氏的骨都侯,就以须卜为姓,叫须卜当。

不同时期来到中原的不同少数民族,在本族凋零几尽之后,残余几乎全部融入汉族,贡献了很多复姓。比如,呼延、宇文、慕容、豆卢、沮渠、乞伏、秃发、赫连、拓跋、长孙、贺兰、独孤、尉迟、尔朱、斛斯、斛律、厍狄、贺若、贺拔、侯莫陈、万俟、哥舒、沙陀、夫蒙、耶律/移剌、石抹、完颜,等等。

这些姓氏,大部分是其出身部落、氏族或者地方的名号。豆卢、厍狄、长孙与赫连不是,豆卢是慕容氏为避难而改的姓,厍狄可能是鲜卑段氏为避难而改的姓,长孙是拓跋部拔拔氏在孝文帝改革时汉化而改的姓,赫连是铁弗人赫连勃勃自创的姓,寓意“徽赫与天连”。

虽然复姓人才辈出,但需要注意到,春秋战国以后,复姓一直在减少、简化、整合、重组。特别是复姓简化为单姓,自古有之。

西汉太师、大司徒,马宫,他是王莽的忠实盟友,本姓马矢,因为不雅,于是改为马姓。据说,陕西韩城姓同的和姓冯的,都自称司马迁后人,祖上为避祸,分别将司字和马字增添偏旁部首,变为同与冯,各自为姓。

那些融入汉族的少数民族复姓,也在简化。比如,匈奴须卜氏,早在西晋就简化为卜氏,比如西晋易经大师卜珝,就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改革,大量的鲜卑复姓改为汉族单姓,比如拓跋改为元,独孤改为刘,贺兰改为贺,等等。

唐代,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者,大量通过赐姓或者谐音等方式,进行简化。铁勒人阿跌光进,被赐姓李。党项人拓跋思恭,也被赐姓李,其家族旁系,后来建立西夏。沙陀人朱邪赤心,也被赐姓李,名李国昌,其子李克用,其孙李存勖,建立后唐。突厥人的阿史那氏,逐渐被简化为史氏,他爷爷还叫阿史那斛瑟罗,他孙子阿史那昕逐渐就被叫做史昕。吐蕃人噶尔氏,禄东赞和论钦陵的后人,就以论为姓,比如论诚节、论惟贞、论惟贤,读作《论语》的论。十六国时已融入汉族的羌姓夫蒙氏,也逐渐讹为马氏,夫蒙灵詧逐渐被叫做马灵詧。

复姓也有过反扑。《十国春秋》记载,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元恒,为了避楚王马殷之父马元丰的偏讳,改为复姓,改叫拓跋恒。

但总体趋势不变,复姓简化是主流。明朝以后,复姓简化,更是势不可挡。

因此,到如今,复姓已经非常少见。

根据公安部《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

当仁不让的绝对第一大复姓,是欧阳,约有111.2万人。

其他人口较多的复姓,还有:上官,约有8.8万人,皇甫,约有6.4万人,令狐,约有5.5万人,诸葛,约有4.8万人,司徒,约有4.7万人,司马,约有2.3万人,申屠,约有1.9万人,夏侯,约有1.1万人。

以上复姓,都是正宗的汉族姓氏。

还有贺兰,大约有1.0万人,完颜,大约有0.6万人,慕容,大约有0.5万人,尉迟,大约有0.4万人,长孙,大约有0.3万人。

这几个源出少数民族,贺兰、慕容、尉迟、长孙,均出鲜卑,完颜,源自女真。这几大复姓,历史上也都有对应的简化单姓,比如有贺兰改姓贺的,慕容改姓慕的,完颜改姓完或者王的,尉迟改姓尉的,读作玉。

根据公安部《二〇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常见复姓“聚居”的特点突出,在特定省份的分布较为集中。欧阳33.86%分布在湖南;上官22.05%分布在福建;皇甫32.72%分布在河南;令狐75.60%分布在贵州;诸葛31.06%分布在浙江;司徒88.19%分布在广东;司马30.28%分布在河南;申屠95.15%分布在浙江;夏侯74.87%分布在江西;贺兰17.89%分布在湖南;完颜58.56%分布在河南;慕容70.94%分布在广东;尉迟27.64%分布在河北;长孙97.02%分布在陕西。

常见复姓地理分布情况

最后,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也有复姓。日本,几乎全都是复姓。韩国也有复姓,最大的是南宫,约有1到2万人,接下来是诸葛、司空、鲜于,各有三四千人。越南也有复姓,比如欧阳,另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一些复姓,比如阮福。

1、中国复姓大全排名

第五名:司马

目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马这个复姓主要存在两个源流。一是出自西周担任“司马”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二是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西汉时期,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到了三国时期,司马懿等代表的司马氏成为当时的世家大族。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西晋跟东晋一共出现了15位司马姓氏的皇帝。

第四名:上官

目前,上官姓的人口约为7.5万人。对于上官这个复姓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春秋这一历史阶段。彼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到了唐朝时期,上官姓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大臣上官仪,就来自于河南地区。就上官这个姓氏的名人,唐朝时期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朝则有礼部尚书上官鼎等。

第三名:端木

对于端木这个复姓来说,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等记载,端木源于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在端木姓氏的历史上,最具代表的名人就是孔子的徒弟端木赐。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端木赐(子贡),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端木赐是卫国人,古代的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全国端木氏家族便发祥于这里。

第二名:太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史这个复姓的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氏。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二是出自黄帝的姬姓,,周文王的孙子胡于蔡,又称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为氏。对于太史这个复姓的名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太史慈勇猛无双,是当时媲美关羽、吕布的猛将。

第一名:欧阳

欧阳作为中国第一大复姓,据2014年统计,欧阳姓的人口约为324万。欧阳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夏朝时期的姒姓。到了越王无疆时,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唐宋这一历史阶段,欧阳询、欧阳修等是该姓氏的代表名人。

2、历史上著名二十四家复姓与杰出代表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复姓曾经在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其中有司马、宇文、拓跋、慕容、耶律、完颜、赫连、沮渠、乞伏、秃发十个复姓开基立国。

诸葛、长孙、尉迟、斛律、贺拔、欧阳、皇甫、达奚、呼延、尔朱、上官、左丘、独孤、公孙十四个复姓在历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开基立国的十大复姓

1.司马炎开创晋朝,历16主共155年。

2.慕容俊建立前燕,历3主34年。

3.慕容垂建立后燕,历4主共24年。

4.慕容德建立南燕,历2主共13年。

5.慕容永建立西燕,历7主共10年。

6.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历4主4共7年。

7.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历3主共19年。

8.禿发乌孤建立南凉,历3主共18年。

9.赫连勃勃建立胡夏,历3主共25年

10..拓跋珪建立北魏,历15主共157年。

11.宇文觉建立北周,历5主共25年。

12..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历8主共210年。

13.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历10主共120年。

以上复姓除开国君主之外,著名代表人物如下:

司马错、司马迁、司马懿、司马睿、司马光。

慕容庾、慕容皝、慕容冲、慕容恪。

拓跋焘、拓跋宏、宇文泰、宇文邕、宇文化及、耶律休哥、完颜宗弼(兀术)。

二、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复姓

1.诸葛氏,在三国举足举轻重,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长民(东晋)诸葛爽(唐朝)。

2.长孙氏在南北朝、隋唐影响深远长孙肥(北魏)、长孙嵩(北魏)、长孙俭(北周)、长孙晟(隋朝)、长孙无忌(唐朝)

3.皇甫::皇甫规、皇甫嵩。

4.尉迟:尉迟迥、尉迟恭。

51斛律斛律椿、斛律金、斛律光。

6.贺拔:贺拔胜、贺拔岳。

7.上官:上官桀、上官宛儿。

8.欧阳:欧阳修、欧阳询。

9.达奚:达奚武、达奚长儒。

10.呼延:呼延赞、呼延庆。

11.左丘:左丘明

12.尔朱:尔朱荣、尔朱兆。

13.独孤:独孤信、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献皇后、唐元贞皇后。

14.公孙:公孙瓒、公孙度、公孙渊。

以上复姓,为历史上常见,历经沧桑,有的复姓己经淹没于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于世。

3、中国现存81个复姓,人口最多的5大姓氏

文|Lady格蕾丝

中国共计有23813个姓氏,目前在用的姓氏有6150个,其中包括81个复姓。

2020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姓名报告,排名前五的复姓分别是欧阳(111.2万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

这几个复姓虽然人口数量不多,但每一个都是来头不小,值得说道一番。

01 欧阳

上古有八大姓氏,分别是姬、姜、姚、嬴、姒、妘、妫、姞。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欧阳姓源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无疆时为楚国所灭。

无疆的次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部,而山南为阳,他的封号是“欧阳亭侯”,后世子孙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阳、欧、区三个姓氏,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上,欧阳氏门中名人辈出。西汉时期的欧阳生,曾从伏生学习今文《尚书》,后传授给弟子倪宽,倪宽又传授给欧阳生的儿子。欧阳生的子孙代代相传,八代都以研习《尚书》而闻名,汉时称为“八世博士”,《尚书》也有“欧阳尚书学派”之说。

隋末唐初的欧阳询,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其代表作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行书《行书千字文》《仲尼梦奠帖》,此外还有书法论著《八诀》。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撰写了《新五代史》,还曾与宋祁合著《新唐书》。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论和创作实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沧县。如今欧阳姓是中国第一大复姓,欧阳氏后人遍布全国各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

欧阳修

02 上官

上官姓出自芈姓,该姓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次子子阑。而芈姓源于轩辕氏,是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人,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的姓氏。

上官姓的源流单纯,但来历却有两种说法:其一,子阑官拜上官大夫,其子孙后代以祖先的官职为姓氏。其二,子阑的封地是上官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他的后人以封地为姓氏。

秦灭六国后,楚国公族被迫迁往关中,上官氏迁徙至陇西上圭,即如今的甘肃天水,从此之后在天水发展成为望族。

至唐代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出人头地。唐代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他在唐高宗时期供职门下省,颇得李治的赏识与重用。

上官仪向李治建议废后并奉命起草废后诏书,李治的手段不如媳妇武则天,事情不了了之,但上官仪因此被武则天记恨,仅仅几个月后,他和儿子上官庭芝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害,儿媳郑氏和孙女上官婉儿被充入掖庭为婢。

上官婉儿自幼才智过人,后来得到武则天的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上官婉儿被立为昭容,但710年韦皇后夺权失败,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皇后一同被杀。

03 皇甫

复姓皇甫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皇甫姓源自姬姓,西周时有个高级武官名为皇甫,他的后代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姓氏。

第二种说法是西周后期宋戴公的儿子名叫充石,他曾率领军队打败进攻宋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北方小国,但不幸的是充石与两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充石的孙子南雍陲为纪念祖父,以他的字“皇父”作为姓氏,因父与“甫”古时是通假字,后人又把姓氏改为了“皇甫”。

南雍陲的子孙后代在西汉中期迁居陕西,经过不断地繁衍壮大,皇甫氏成为汉朝至魏晋时期西北的名门望族。其中有一支皇甫氏族人在凉州安定郡朝那县扎根,凉州一脉在东汉时期诞生了不少名将。

皇甫规曾官至护羌校尉,他早年平定过叔孙无忌起义,后来又多次击败羌人,成功缓和了汉羌矛盾。皇甫规(字威时)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三位将领,不但字中都带有“明”字,还都出自凉州,他们合称“凉州三明”。

皇甫嵩是皇甫规的侄子,同样也是汉末名将,他曾任北地太守,政绩追平了父亲皇甫节雁门太守的职位。皇甫嵩最高官至太尉,他的实力丝毫不比叔叔皇甫规逊色,既是平定百万黄巾军的头号功臣,后来又在陈仓击败凉州叛军,保全了关中之地。

04 令狐

据《百家姓》记载,令狐姓的源流单纯,得姓始祖是晋国时期的高官魏颗,他因活捉秦国大将杜回有功,晋国君主赏赐其封地令狐(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魏颗的后代以封地为姓氏。

令狐氏溯源出自姬姓,周文王有个儿子名叫毕公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名叫毕万,而令狐氏的得姓始祖魏颗则是毕万的曾孙。

历史上令狐氏的名人主要集中在唐代,初唐知名学者令狐德棻出身于敦煌令狐氏望族,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收集各类的典籍古书并组织人抄录编写,不但为盛唐文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更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令狐德棻本身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参与了史书、政书、律书等各方面典籍的撰述。他的著述中最有价值是《周书》,这是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关于北周宇文氏建立周朝的纪传体史书。

与令狐德棻同族的令狐楚政绩显赫,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也曾出任宰相,同时他还是诗人和骈文家,尤善四六骈文。令狐楚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和父亲一样高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也曾官至宰相以及担任过地方节度使。唐僖宗时,令狐绹受封为赵国公。

这三位令狐氏名人,对于不少现代人而言相当陌生,大多数人是通过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而得知这一复姓的。令其实是多音字,命令的读音是“mìnglìng”,而复姓令狐的读音则是“línghú”。

电视剧中的令狐冲

05 诸葛

复姓诸葛起源于单姓“葛”,形成时间是在东汉末年,该姓氏的起源与秦末安徽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葛婴有关。

葛婴是由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他因拥立楚国后裔襄疆为楚王,被陈胜杀害。汉文帝在位时,为葛婴翻案并追录历史功绩,还赐封葛婴之孙为琅琊郡的诸县侯并世居于此(今山东诸城西南),葛氏后人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这就是复姓诸葛的来历。

诸葛氏的子孙后来迁徙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县),而181年此地诞生了一个后来令该姓氏闻名天下的男子,他就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官至泰山郡丞,官职差不多相当于如今的副市长。而诸葛亮四岁时丧母,八岁时丧父,他由叔叔诸葛玄抚养长大。

诸葛玄曾为袁术的属吏,官至豫章太守,但后来他的职位被人取代,诸葛玄便投靠了荆州刘表,十几岁的诸葛亮也跟随叔叔来到荆州。

诸葛亮以毕生精力辅佐刘备父子建功立业,在他去世后,其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继续效忠后主刘禅,但父子二人均战死沙场。

中国人的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最核心女性的姓也是整个氏族的姓,而氏是从姓分支出来的。

氏族部落后来逐渐分散到各地,分支的后代除保留部族的姓之外,通常以封地、官职、爵位等作为称号,这就是氏。例如,秦始皇嬴政是赵姓嬴氏,爱国诗人屈原是芈姓屈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西周时期开始,姓和氏的区别就几乎不存在了,姓和氏的作用合二为一。

中国人的姓氏,几千年来都是以单字姓氏为主,而复姓大多数是由单姓演变而来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

1,以封地为姓氏,文中提到的欧阳、令狐、诸葛等都是这种情况。

2,以居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等复姓。

3,以官位或爵位为姓氏,如司马、司空、司徒、太史等复姓都是由官职得来,而公孙、仲孙等则是由爵位得来。

在古代,姓氏可以“别婚姻”,标志后代的血缘关系,同姓的男女禁止通婚。姓氏还可以“别贵贱”,封地、进爵者一般都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姓氏随之成为一个人家族出身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然而从古至今,姓氏始终不变的作用是维系宗族关系的根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了解探索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既是寻根之旅,也是寻亲之旅!

4、即将消失的四个复姓,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自夏启代禹,公天下演变为家天下以来,宗族血缘就越发被我国先辈重视,而姓氏则成为了维系宗族血缘传承的纽带,成为了一个人落叶归根的线索。

而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之中,也诞生了无数姓氏,其中一些姓氏在岁月的浪涛中乘风破浪愈发壮大,有一些姓氏却在不断的冲刷和颠簸中几近沉沙消失之境地。而以下四个姓氏虽然十分好听,但却已经到了快要消失的边缘。

>>南宫

提到南宫这个姓,或许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很多人的童年中出现的著名动画片《神兵小将》里的主角,就叫南宫问天,听起来十分霸气。

但实际上南宫这个姓氏已经十分少见了,目前在我国的姓氏排行榜中排到了第558位,所有南宫姓人口加起来也不过1.3万人左右,相比于其他大姓动辄千万来说,已经十分之少了。

而南宫乃是我国传统姓氏之一,源自于上古八大姓中的姬姓。在商代的时候,朝廷之中就有一个叫做“南宫”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祭祀用具,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差事。而负责这项职责的人,就干脆以“南宫”这个官职名作为姓氏,比如周文王的好友南宫适,就是商代南宫家族人的后裔。

>>司马

司马这个姓氏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在汉代就有司马迁,三国又有司马懿,宋代又出了个司马光,司马一家在历史上十分闻名,但是到了现在,为人熟知的司马族人却已经十分稀少了,根据最新统计,司马姓在百家姓中排名549位,人口仅为2.8万人。

司马本来是周朝的一个官职,主要掌管军政和战事相关的职责。根据《通志》记载,最早的姓司马的人,原名叫做程伯休父,原来是上古大姓——风姓后人。在周宣王时期任职司马,并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因此得周宣王的恩宠,专门为其赐姓“司马”。

司马家除了上述4人之外,譬如春秋齐国大将司马穰宜也十分知名,还位列武庙十哲之中。另外司马相如、司马昭、司马炎等人在历史上也十分有名,他们的姓名听起来也很好听。

>>令狐

“令狐”这个姓,想必大家依然并不陌生,在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主角的名字就叫做“令狐冲”,听起来就感到一股侠义之风,给人一种不惧世俗、敢打敢拼的感觉。

但令狐也已经是一个边缘姓氏了,在姓氏人口排名中排在541位,总人口仅4.2万人。春秋时期,晋景公旗下有一个叫做魏颗的小将,领兵上阵的时候面对秦国大将杜回亦毫不畏惧,排兵布阵井井有条,最终击败了秦国军队。

晋景公大喜,就将国内一个叫做“令狐”的地方赏给给魏颗作为食邑之地,后来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父亲的封地作为姓氏,由此而得姓“令狐”。而令狐一姓在历史上的名人也颇多,譬如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唐朝副相令狐楚,唐朝宰相令狐绹等人都在各自的时代颇有建树和名望。

>>皇甫

看过著名动漫《镇魂街》的读者对这个姓氏应该不陌生,动漫里面的最强镇魂将的名字就叫做皇甫龙斗,拥有神武灵刑天,是《镇魂街》当中的战力天花板。

皇甫姓目前排名529位,全国范围内其人口总数仅为5.3万人,同样十分稀少。在西周时期,有个诸侯名叫宋戴公,他有一个儿子叫做公子充石,字皇父。公子充石获得自己的封地之后,他的孙子在后来就以公子充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以表尊重和缅怀。

后来皇父一族为了避讳皇帝之称,在西汉时期,名为皇父鸾的大臣就将使用跟父同音的“甫”进行替代,如此,皇父鸾成为了皇甫鸾,从此开枝散叶,生生不息。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皇甫姓人士有东汉大将皇甫嵩,曾经平定黄巾之乱,威震华夏。唐朝大将皇甫惟明,曾经击破吐蕃作乱,名垂青史。明朝科学家皇甫仲和,曾经制作了浑仪、简仪等等仪器用以观星, 颇有成就,还曾经跟随朱棣北征立下战功,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结语<

而除了以上四个姓氏之外,在我国还有很多十分好听而且有名的复姓,到了现在却已经日渐衰微了,譬如公孙、百里、龙丘、呼延、淳于等等,都是十分好听的姓氏。中华姓氏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尚史思想,早已埋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