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八十年代珍藏老照片,重温那些令人泪奔的青岛记忆!(上篇)

 青岛城市记忆 2023-12-02 发布于山东

每次编发逄淑才先生收藏的老照片,就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随之而来,让你不觉然间,就随着照片中的旧影又回到那些个旧日时光,而在穿越回望的那一刻,我想总会有那么一些场景,会让我们感动或是激动,难过或是难忘。

重新整理了部分逄淑才先生发来的老照片,近几日分期与大家分享,这些照片分别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这个年代也恰好是老青岛念念不忘的岁月。那些经历过的、熟悉的、看到过或是听说过的、陌生的、改变的、消失的......

让我们一起随着旧影,寻找那些令人泪奔的记忆吧!


1970年,看看那时候的汇泉广场。
1972年,青岛火车站前,欢迎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青岛时的场景。

七十年代初,栈桥,看看灯柱上“最高指示”的标语。

1978年,中山公园菊展,也是恢复后的第二届菊展。


1978年,青岛的少先队员在火车站广场上进行宣传活动。
七十年代,青岛国际海员俱乐部及周边景象。

七十年代,四方海水浴场,后来的第七海水浴场。

1980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这是第二届灯会。

八十年代初,小村庄大转盘及周边影像,那时还没有四方利群,小村庄还是一大片小平房。

八十年代,温州路1号的四方旅社,1992年更名为四方大酒店。


1980年,威海路。

八十年代,台东一路威海路交界,一排30路电车等待通行,右侧是台东新华书店。


八十年代初,台东大酒店的前身台东旅社。


八十年代,台东一路威海路交界,右侧是人和路小学。

八十年代,台东三路。

八十年代,台东一路与辽宁路交界,马路右侧是东镇公交车站。

八十年代,海泊桥,自行车、公交车、小公共,马路异常拥挤。

八十年代,海泊桥,台东区与四方区分界位置,浦口路饭店这边就是四方区了。


八十年代初,青岛港客运站,右边是海员剧场和海员俱乐部。

八十年代,青岛国际海员俱乐部。

八十年代,海员剧场。

八十年代初,青岛大港前,准备乘船的人们。

八十年代,曾经辉煌的友谊商店。

1981年,青岛市烈士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曾经的南海路大坝。

八十年代,海天大酒店建设前的湛山村旧影。
八十年代,曾位于第一海水浴场旁南海路8号的“白浪花咖啡厅”。

1985年,栈桥,太平路上的老建筑、绿树成荫的大树均已成为了回忆。

八十年代,栈桥广场前晨练的市民。


八十年代,栈桥广场上的1号冷食摊。

八十年代,太平路上,骑自行车洗海澡的市民,还记得那个大保险圈吗?

1983年,青岛第六海水浴场。

八十年代,天后宫,这里曾用作青岛市市南区文化馆和少年宫的办公地。 
1988年,看看那时的石老人海水浴场。

八十年代,春游崂山,崂山可乐、大馒头。

八十年代,中山公园,一位市民用推车推着老人和孩子前来赏樱。藤编车载人载物都很方便,也曾是许多家庭的一大件。

1982年,中山公园,曾经的大象滑梯。

八十年代,雪后的文登路,指挥台上的交警在寒风中指挥交通。
八十年代,文登路,汇泉广场前的上海牌轿车,当时绝对的超豪华车。

八十年代,太平路上,交警正在现场教育一位自行车带孩子的市民。

八十年代,雪后的太平路。

青岛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

大青岛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巨大变迁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曾经熟悉的建筑及景物的消失,随之慢慢成为回忆。而因为当时社会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原因,也缺乏保存记忆的基础及条件。

还好在我们这座城市,有这么一个人,为了他心目中的那份“热爱”,二十多里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倾其所有,收藏了近四十万张青岛老照片,他就是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他用一张张老照片唤醒着城市的记忆,通过另一种方式,把那些已经遗失的记忆找了回来。这些收藏的老照片,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逄淑才先生收藏的岛城各个时期的老照片,涵盖了老青岛的城市风光、人文风俗、家庭生活、市井百态以及行业风貌。收集梳理这些照片,就像拿着放大镜在城市的历史中漫步。这些老照片,也反映了那个时候老青岛最普通的生活。

明日请继续关注欣赏《七十、八十年代珍藏老照片,重温那些令人泪奔的青岛记忆!(下篇)》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