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海纳溪流 2023-12-02 发布于山东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老覃在昨天写了《66岁毛主席以联句的方式应答自己的启蒙老师,老师:还是那么调皮》一文,文中讲到了毛主席自小才思敏捷,赋诗对对,出类拔萃的几则趣闻。

今天再来讲讲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一些经历。

毛主席在湖南湘乡县东山小学堂求学时,就有“建天下者,舍我其谁”的大气魄、大气概,曾以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志,给自己取名“子任”,展示出了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

但是,建天下必须先知天下。

为此,毛主席定下了在求学期间读万卷书、走千里路的“小目标”。

1912年,他一头扎入湖南省立图书馆里自学,在书山里翱翔、在学海里遨游,用他后来的话来说,是“像牛闯与了菜园,拼命地吃”,把图书馆里的藏书读了个遍。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他轻松考进了湖南一师后,在自撰的《讲堂录》中写下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习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之语,勉励自己。

1917年夏天,学校放暑假,同学都收拾行李回家了。

毛主席诚邀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老同学萧子升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程长达千里。

他们身无分文,仅携带了笔墨、雨伞和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匆匆启程了。

通过给商店、大户人家和普通农民题词、写对联换取食宿,他们漫游于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探幽访胜,考察社会民情,沿途赋诗作对,乐趣多多。

这天,他们走进了安化县城。

安化名流夏默安先生是一个饱学之士,早年毕业于前清两湖学院,现任该县劝学所所长,著有《中华六族同胞考说》、《默安诗存》、《安化诗抄》等书,深孚众望。

毛主席慕名前往拜访,欲求指教。

哪知夏先生性格高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拒而不见。

毛主席不甘心就此放弃,锲而不舍,再三晋谒。

到了第三次,夏默安先生忖度良久,挥笔写了“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一句上联,让下人出示,好让来客知难而去。

毛主席见了,研墨挥毫,在上联左侧写了一句下联: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在内堂喝茶的夏先生看见下人带回来的下联,不由得汗流浃背,脸上火辣辣的,吩咐下人说:“来人才学非凡,快快有请。”

他本人雍容更衣,隆重出迎,极尽贵宾之礼,热情相待,还备下了酒席,互相探讨学问,宾语各有收获。

毛主席辞行时,夏先生拿出银币八元相赠,说道:“几文碎银,不成敬意,略助你们以作旅途之资,望请笑纳。”

话说回来,毛主席在下联中对的“蛙句句”为何会让夏先生面红耳赤、汗流浃背呢?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原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典故:晋惠帝司马衷是著名的“痴呆皇帝”,浑浑噩噩,不知世事。某天,他在竹林子里游玩,听到了蛤蟆的叫声,问陪游的宦官:“这是什么东西在叫?”

答:“是蛤蟆。”

“它们为什么要叫呢?是在为公叫呢?还是为私叫呢?”

宦官们啼笑皆非,无以为答。

毛主席把这段历史故事镶入到下联中,委婉地批评了夏先生因为狂妄而诞生出的无知,夏先生因此矍然一惊,如遭棒喝,赶紧摒弃掉轻慢之心,真诚待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