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推收藏】流感季发热咳喘,务必知道这些中成药怎么选用!

 允峯 2023-12-02 发布于北京
近来流感肺炎发热咳喘不断,但见到有人说,不要乱吃药,要遵医嘱辨证用药才行。
可更多的人,都是手里有什么药就着急乱用。与其说“辨证用药”的废话,不如直接地说清怎么选用这些药,尽量用对,避免使用不当!
以下分:发热发烧、咳嗽咳痰、咽喉疼痛、食疗与非药物疗法,分别介绍。
1.以下所有药物,孕妇、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请务必严格参考药物说明或遵医嘱。儿童依说明服用。
2.服后无效请及时 就近就医!

一、发热发烧

1.经大量病例观察,针对退烧,中成药的疗效一般不如中药汤剂迅速。对证的汤药,一般可在8小时内稳定退热而不反复(严重感染除外)。
2.但没有中药使用条件时,可酌情选用以下中、西成药,缓解或治疗相关病证或症状。
3.不宜联用多种药物,不可短时间频用。
4.待症状改善即可停药,不可长时间服用
5.如体温持续超过40℃,或症状持续不缓解,还请及时就近就医诊治。

发烧要观察以下几点

1.发烧多少度;2.身上疼不疼;

3.出不出汗;4.怕不怕冷;5.大便怎么样;

6.舌头红不红,舌苔厚不厚。

高热

1.葛根汤颗粒(常用)发热(37.5~39℃),怕冷,不出汗,头身或关节酸痛,咽喉不适或咽痛,舌淡红,苔薄
服后需静卧盖被保暖,觉微微出汗即可,不可捂出汗太多;切勿见风着凉成人一般可适当加量服用,如果服后觉心慌须减量服。
2.桂黄清热颗粒发热或高热(38.5℃以上),微怕冷头身或关节酸痛烦躁而热口干口渴舌偏红,苔薄
3.紫雪散高热(39或40℃以上)持续不退。(小儿用量依说明)
4.小儿太极丸高热(39或40℃以上),伴大便困难不通,肚子胀闷,舌红,舌苔黄厚腻

反复发热

5.小柴胡颗粒(常用)忽冷忽热,或烧退后身冷,或反复发热,或退烧后的反复低热,头晕,口干苦,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多见苔薄白
反复发热只发热而无其他明显不适,建议先使用小柴胡颗粒3岁以下1次1袋,3~8岁1次2袋,8岁以上1次3袋。成人1次5袋。

偏寒证的发热

6.小青龙颗粒(常用):低热或发热(38.5℃以下),头身痛,咳嗽或咳痰,鼻塞,流清涕恶心干呕,或腹泻,舌淡红,苔白。成人一般可适当加量服用,如果服后觉心慌须减量服。
7.通宣理肺口服液(常用)低热或发热(38.5℃以下),头痛,怕冷怕风,咳嗽或咳痰鼻塞,流涕,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
8.风寒感冒颗粒:同通宣理肺口服液。
9.感冒清热颗粒轻微发热或阵阵发热(38.5℃以下),头身痛,怕风怕冷,咳嗽,舌淡红,苔微黄。

偏热证的发热

10.宣肺败毒颗粒发热(39℃以下),咳嗽或喘,痰或黄痰,咽痛大便不畅舌红,苔黄
11.银翘解毒颗粒(常用):发热(39℃以下),头痛,咳嗽,咽痛或红肿口干,舌红,苔黄
12.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常用):发热(39℃以下)身热,不怕冷或能出汗头身痛,口干渴,口苦,小便黄,舌红

1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发热(39℃以下)身热,不怕冷大便干,排便困难,舌红,苔黄厚腻

低热或退烧后肠胃不适

14.藿香正气片/液(常用):低热(38℃以下)恶心,呕吐,胃肠不舒服或胃胀,腹泻,舌淡红等。
15.午时茶颗粒(常用):同上。

用西药退热的建议

成人建议先用: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氨酚烷胺、白加黑等。
小儿建议用:泰诺林等。
不推荐先用布洛芬、美林,容易反复发热。

截图摘自公众号“古道瘦马王幸福”

二、咳嗽咳痰

咳嗽需观察以下两点:

1.干咳还是有痰;2.是黄绿痰还是白痰。
以下每类药物成分接近,选一种即可。
1.干咳不停,或咳白痰为主,或微有黄痰
克咳片、克咳胶囊(常用
麻杏止咳片、麻杏止咳糖浆(太极,常用
定喘止嗽丸(同仁堂)
注:儿童依说明服用。孕妇、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2.咳嗽不停,咳黄痰或黄绿痰

咳露口服液、强力枇杷露

儿童依说明服用。孕妇、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3.三、咳嗽,有痰(不分黄白),或有痰咳不出,伴咽痛、沙哑、咽喉异物感,或恶心干呕

半夏糖浆(本草)、半夏止咳糖浆(太极)

复方鲜竹沥液(常用

4.干咳,咳嗽较轻或偶尔咳嗽,轻微有痰

杏仁止咳合剂、川贝止咳糖浆
通宣理肺口服液、小儿麻甘颗粒

5.干咳多日,或整天干咳但无其他不适,或每到夜间干咳加重,或有刺激性环境等就干咳

富马酸酮替芬片、盐酸苯海拉明片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片

:这四种药服后易困倦欲睡,开车、高空作业等职业人员不宜使用,或睡前服用。

6.祛痰常用药,有痰不易咳出

盐酸氨溴索片、桉柠蒎肠溶胶囊

三、咽喉疼痛

1.咽痛、沙哑或咽喉异物感,有痰或有痰咳不出

复方鲜竹沥液(常用)、半夏糖浆(本草)

2.咽痛,咽喉红肿,舌红,苔黄厚

银翘解毒颗粒:可冲开或煮一下,用鼻子闻一会,然后再服用。
冰硼散、六神丸缓解较重咽喉肿痛。
防风通圣丸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身热,身痛,舌红苔黄厚等。
蒲地蓝消炎片、清开灵片、小儿咽扁颗粒
3.咽痛,咽干,无痰,症状较轻
玄麦甘桔颗粒、橘红颗粒

四、食疗与非药物疗法

1.药食同源方
1)发烧(39℃以下)、身冷:生姜60g、葱白3根、大枣3枚、红糖适量,煮水服用。
后需盖被微发汗,身上有汗出感即可,不可大汗淋漓。此法有确切的早期治疗和减轻病痛作用,用量需大,在有恶寒时使用效果更显著。出汗后适当饮用温水,达到解渴即可。生冷、甜腻饮食。
2)晚间休息时,可用生姜、艾叶煮水泡脚。
3)咳嗽咯痰多者,可用白萝卜、紫苏叶(各适量)煮水服用。
4)咽喉疼痛者,可用麻椒几放嘴中含呡,觉缓解即可吐出。
2.非药物疗法
1退热:高热无汗者,可于大椎穴或加少商穴点刺放血
发热汗出或非高热者,刮痧即可,位置:风府穴至大椎穴,及手臂前侧。
低热、怕冷、咳嗽者,可艾灸风池、大椎、肺腧穴。
2)咽痛、咳嗽喉中咯痰不出时,可在颈部不适处刮痧揪痧
3)恢复期可艾灸(配合适当饮温水)、热敷或揉按足三里穴区,提高恢复效率。
3.简便预防法
除合理佩戴口罩外,配合芝麻香油均匀涂抹鼻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鼻粘膜的保护,还可滋润鼻粘膜,缓解秋冬鼻腔干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