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任重:他不是长征干部,也无赫赫战功,37岁当省委书记,62岁当副总理,三任国家主席喜欢他

 Karl 2023-12-02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在中共高官中有这样一个人,不是领导人的同乡,不是井冈老人,不是长征干部,也无赫赫战功,30年代入党,1937年才去延安,资格比许多同级甚至部下都浅,但他深受毛泽东、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等人赏识,35岁时当市委第一书记,37岁当省委第一书记,曾以中央候补委员身份列席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后,62岁担任副总理,还当过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担任副国级13年。
此人是谁?
他就是王任重。
王任重不是井冈老人,不是长征干部,那么他是什么“背景”呢?
王任重是河北省景县人,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吃糠咽菜,竭尽全力支持他读完了小学和初级师范。毕业后,他被聘任小学教师。在地下党的引导下,他于1933年入团入党,时年16岁。以后,他先后担任党支部、区委、县委委员。
一次,他的父母对他说:“咱家穷,只有你读了书、当了教师,今后全家就靠你支撑了。”
王任重说:“你们不要怕,苦难日子总会过去的。我很想到延安去,找毛主席和共产党。跟他们打天下,闹革命,以后人人有田地耕种,有饭吃,有房子住。”
父母听了很高兴,说:“那就看你的了。”
图片
1937年秋,王任重果真就到达了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
次年8月,他学习结束,回到了冀南,担任五地委书记。他很有才华,出口成章,做一次报告,不用修改,记录下来,就能在《冀南日报》上发表。不久,他就被调任冀南区委宣传部长。
这就是王任重的“背景”。
王任重年纪轻轻,就在党内备受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重视。他的儿子后来就此问父亲。王任重回答说,大概“农家出身,师范学生,土生土长。这三点和主席相似吧。”其实,并非就是这些,也并非毛泽东一个人喜欢他。人人喜欢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许多共产党人的品质。
王任重不重名利,能上能下。
1942年,冀南根据地进入抗日最艰苦阶段,组织上决定干部下放,时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的王任重被组织上派去四地委当书记,面对级别降低,他毫不犹豫地服从,愉快上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八大时,他是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许多代表议论,要把他列入中央委员候选名单。他知道后,到各组劝说:“不要提我,要提像李达同志那样的老同志。”陶铸调到党中央工作后,王任重被任命为中南局第一书记,他又说:“我怎能比得上陶铸呢?”
其实,王任重工作有能力,还很努力、认真。他很年轻,是有名的工作狂。
1949年,为了解放全中国,王任重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冀南地区短短时间内组织了几千名干部,配成整套的省、地、市、县、区党政军群领导班子,随大军南下。到达湖北后迅速铺开,湖北一度成了“冀南人的天下”。加上湖北本地的干部,中原军区的干部,在湖北工作的干部是从许多“山头”上来的。
图片
但是,王任重和李先念不搞关系网,用人不分地域界限,无亲疏远近之别。他们在党内是如此,对党外也如此;对工农兵出身的干部如此,对知识分子也如此;对革命前辈如此,对青年干部也如此。
因此,有人说:“在湖北,真正是'西南北皆兄弟,赵钱孙李是一家’。”而湖北的干部队伍是一派团结和谐,生气勃勃。
在湖北时李先念(第三任国家主席)很看重他,离开时推荐王任重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上任时才37岁。
王任重为毛泽东等人所看重,但不是靠溜须拍马。
1954年冬,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总理一起到了武汉。湖北省接待他们,省委和市委几个人陪着他们吃了一顿饭。这顿饭吃什么?吃的是饺子,喝的是饺子汤,连一个菜都没有。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湖南人,习惯吃南方的大米,每餐都得有菜。而这一次,两位主席(毛刘此时为党中央正副主席,也是第一、二任国家主席)在湖北省“被招待”,连肚子都没吃饱。但是,他们吃的最高兴。

以后,毛泽东多次去湖北,住在武汉。王任重也多次接待他老人家。但是,毛泽东吃饭时,每餐只有四个小盘菜,特殊一点,就是其中有一盘辣椒;若是夏天,有一盘咸鸭蛋。要是与一两个人同吃,也只把菜的分量加多一点。为此,有人说:“王任重对毛主席都很抠。”但是,毛泽东却喜欢这样的王任重。事实上,不仅仅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看重王任重;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等第二代领导人也很看重他。
毛泽东去世后,1979年,王任重被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时年62岁。
次年,他改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

1983年,他又被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这时正处于经济改革起步阶段。一次,大家谈到物价上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时,王任重坦言说:“我也有些承受不了。”
为什么?没钱。因为他的孩子们多同他一起生活,而他对孩子们实行“免费开大锅饭”的政策,以致他平反后补发的工资贴补家用后,还是不够,家里经济出现了困难。后来,他又一度生病,需要营养,也没钱买。彭真委员长知道后说:“应该给任重同志一些生活补助,不能让他因生活降低影响了健康。”但是,王任重还是没有接受他的好意。
1988年,王任重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全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王任重在会议前几天因工作过度,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他去世后,其夫人萧慧纳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提出丧失从简,不通知太多的人,不给组织添麻烦。甚至,她连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和老家两个弟弟也不打算通知。两弟弟从景县赶过来后,当日就回去了。
王任重担任高级干部几十年,担任副国级13年,其弟弟一个是普通干部,一个在老家务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