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岁查理·芒格去世:他一生的财富,都藏在这5句话里

 昵称503199 2023-12-02 发布于湖北

(图源网络,侵删)

投资界的思想家,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去世,享年99岁。

他一生慷慨、善良、理性、谦逊、低调,为人诚实正直,不抱怨,不马后炮,为世人景仰敬重。

每读一遍他的《穷查理宝典》,都倍感震撼,被他的伟大人性所折服。

其中的5句话深入人心,值得我们一生品味。

(图源网络,侵删)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句话单摆浮搁的看,就是一句标准的“心灵鸡汤”,所谓心灵鸡汤,就是光给道理,不给方法。

但读完整本《穷查理宝典》你会发现,芒格给出了与之契合的价值投资策略与处事哲学。

芒格认为:

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再去评估股票的价值;

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抛开各种短期因素,一支股票最靠得住的因素,就是它自己配得上这个价格。

这个道理,放在个人的发展上也一样。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成功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他周边的人都希望他能成功。

芒格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一直恪守美国西部的传统精神,以勤勉、专注、真诚,节约、投资未来著称。

这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愿意和他一起合作。

他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当时他还是一名律师。

在为一位客户处理他祖辈留下的一块空地时,芒格敏锐地意识到,在这里开发房地产会大有前途;

而这位客户出于对他的信任,与他共同出资开发了这处楼盘,结果大获全胜。

在芒格看来,让自己变得有价值,那些潜在的合作者就会主动找上来,这是最靠谱的投资方式。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例子:

一个不会追求姑娘的小伙,往往按照对方的需求塑造自己:

你要陪伴,就给你陪伴;你要礼物,就给你礼物;你要面子,就去你家干家务。

但这样的人,往往只有当“备胎”,或者被发“好人卡”的份。

真正能拿下姑娘的是谁呢?

是那些价值独特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的人。

这个例子中,其实包含了两条成长道路:

一是向外追求,适应别人;二是向内建设,关注自己的价值成长。

看看自己的财富目标与自己能力是否匹配,自己是不是已经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行动:

1、按一定比例储蓄。

2、用储蓄资金进行投资。

3、争取在计划期内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提高专业带来的收入。

4、将增加的那部分收入,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储蓄、投资。

行动起来吧,让自己配得上它。

在拿锤子的人眼中,到处都是钉子。

有一个古老的小笑话:一个叫花子对同伴说,假如我当上了皇帝,一定要拿金碗要饭。

谁都会嘲笑这个叫花子目光短浅、被贫穷限制了想象;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陷入单一的思维陷阱里,一刀切式地解决问题。

这在芒格看来,是一种笨办法。

这位投资大牛和他的搭档巴菲特一起,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平均复合收益率超过20%。

芒格认为,他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很早就建立了多元思维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总用自己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去考虑所有的问题;

最好同时拥有多种思维方式,而这些与平时的跨界学习,形成一个“T”字形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

是的,好的知识体系宏观上应该像是字母“T“, 在某一专业纵深,但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

芒格小时候非常喜欢学习数学,又对人物传记、生物科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去父亲的朋友家翻阅各种医学期刊,大学时他选择了数学专业,又对物理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后来他又自学了心理学,他的多元思维模型包括心理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100多种。

他一生手不释卷地学习各领域的知识,因为他相信这种思维方式能提高他成功的概率,使他具有看清目标和本质的非凡洞察力。

这和财富有什么关系呢?

它确实无法让你弄明白“怎么投资”、“怎么挣大钱”。

但是转变理财观念、掌握投资方法,只用一种眼光,一种理论肯定是不够的。

因为你无法接受自己思维模型以外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强迫自己进行一些跨学科的阅读,多一些知识和方法,才多一些改变的底气和动力。

多元思维模型的本质,就是把更多的学科知识带入自己的思考中,形成自己对认识世界,系统而包容的态度;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摆脱人云亦云。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对于查理·芒格来说,成功的投资只是他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副产品。

芒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年轻时经历过经济危机、婚姻破裂、儿子患病。

儿子患的是当时无法治愈的白血病,昂贵的医疗费让他几乎破产,他甚至无助地掩面痛哭。

但他最终还是走了出来,支撑他的除了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还有就是坚决执行他祖父留下的铁律:“专注于当下,投资未来”。

当时的芒格,还是律师事务所的初级合伙人。

他认为专注于当下,就是全力以赴的处理好每个案子,服务好每一个客户。

为了节约客户的时间,他在客户登门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方案,当客户上门讨论完案情,准备再给他一些时间做方案时,他当场就拿了出来。

很多客户因此与他成为了朋友,并邀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兼职。

这让芒格迅速还清了债务,手上开始有了盈余,为下一步投资做好了准备。

《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说: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赚钱的动力不足,缺乏行动力,借口多,只关注自己的劣势,而且不打算付出110%的努力。

穷人总是更加关注于“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但芒格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你只要专注于眼下的事情,把它做好,然后对未来进行有效的投资就行。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这是现代非常流行的财富观念。

但那些真正的富豪却告诉我们:使人变富有的,不是收入而是储蓄。

《财富自由之路》的作者,德国著名的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在最初进入社会时,也是一个标准的享乐主义者;

借助于信用卡过上了所谓的“上等人生活”,成了一个标准的“卡奴”,直到负债累累。

后来,一位“高人”指点他,存下自己收入的50%。

当时他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每个月入不敷出,怎么可能存下50%?

但为了还清债务,他又不得不按照“高人”指点的做。

这套方案不仅要存钱,还要执行“5马克计划”,也就是每天只能花5马克。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甚至开了8个月的“无把手汽车”,因为买一个新的把手需要180马克,超出了每天5马克的预算。

过程很痛苦,不过8个月后,他就还清了债务,不仅如此,他还攒出了一笔启动金。

芒格的搭档,我们熟悉的股神巴菲特也曾说,变得富有的秘诀很简单:

就是储蓄、投资;继续储蓄,继续投资。

复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模型之一。

《穷查理宝典》中记载了一个思想实验,可以带你领略复利的魔力。

现在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但选中之后不能再改变主意,所以选之前请慎重考虑。

第一个选择,每天给你1000美元,连给30天,你拿到钱之后随时可以花。

第二个选择,第一天给你1美分,第二天给你2美分,第三天给你4美分,每天给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这样持续30天,30天以后,你才能动这笔钱。

很多人都会为第一个选择心动,因为每天可以有1000美元,还可以随时花,“落袋为安”,还是第一种合适。

可是按第一个选择,你只可以得到3万美元,而且因为不限制消费,最后剩下的应该不到3万。

可是如果你选择第二种,复利的魔力将会使总数达到537万美元。

复利在投资的初期效果并不明显,一直要到足够长的时间后,才会突然发生爆发式的增长,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复利理论放到个人成长上也同样适用。

经济学家香帅老师曾介绍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假设现在你的水平值是1,下面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你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没有一点进步,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还是维持原状,是1。

第二种情形:你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只进步1%,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是多少呢?

37.78(1.01×365=37.78)

第三种情形:你每天还退步一点点,退步1%,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是多少呢?

0.025(0.99×365=0.025)

每天努力一点点的人,一年以后优秀38倍。

每天退步一点点的人,一年以后才华优势所剩无几。

所以不要小看每天几十分钟的学习与阅读,鼓励一下自己:积跬步,必能至千里。

相信概率,不要相信运气。

芒格对中国的发展,始终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曾多次公开表示,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这第5句箴言,来自于芒格对中国人提出的建议——相信概率,而不是运气。

他觉得中国人过于相信运气、风水,也比较喜欢赌博。

而好赌是一种缺陷,千万别把它当成积累财富的方式。

为什么要相信概率呢?

芒格在书中说,概率理论与世界运转的方式惊人地一致,也就是概率比运气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这点,在设定自己的财务目标或者人才目标时,就不要把它们设在小概率事件上;

就像“成为百万富翁”、“一年挣一个亿”这样的目标,芒格从未设定过。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很低,“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常识”而已,能有今天的财富,是意外超越计划的结果。

降低期望,避免狂热。

在超出“能力圈”一小点的范围内定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相信复利的魔力。

这是理智而快乐的一生,需要秉持的态度。

很多人都说,《穷查理宝典》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好书,因为它看上去太像一本成功学的心灵鸡汤了。

但只要耐心地把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发现这位老人更像是中国传统的智者。

他将自己在事业、人生每一个方面的知识与经历总结起来,形成一种所谓的“普世智慧”。

他想让每个人掌握这种智慧,并以此为利器去生活、去积累财富。

“我的剑只传给能舞动的人”。

它像一盏灯,照亮我们未来的路,让我们活得更明媚闪亮。

作者 | 许清欢,用文字记录成长,分享感悟、留住时光。

主编丨阿医

排版 | 郑向北

原标题:《99岁查理·芒格去世:他一生的财富,都藏在这5句话里》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