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最清醒的活法

 昵称503199 2023-12-02 发布于湖北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肩负重担,有依无靠。

儿女嗷嗷待哺,父母日渐老迈,每天加不完的班,还不清的房贷。

稍不注意,就会顾此失彼。

只能用孤独平衡情绪,用隐忍平衡关系,用苦熬平衡工作。

最近,刷到电影《二手杰作》的一个片段。

于和伟扮演的马寅波,理想幻灭,人生失意,在独自痛哭。

点赞最多的一句评论是:“无数个夜晚,我也是崩溃大哭,孤单无助……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这是千万个中年人的心里话。

每天奔波劳作,操心柴米油盐,焦虑房子票子,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即使力不从心,也要硬着头皮扛起责任。

博主@82年程序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近20年来,他一直从事程序员工作,刚失业的时候,以为会很快找到新工作。

但投送简历的时候,他被现实狠狠地打脸了。

先后投出了四五百份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

偶尔有回应,也是嫌弃他年龄大,技术落后,把他拒之门外。

谈到一年来,没有接到一个面试通知,他哽咽了。

评论区挤满了落泪的网友,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位网友说,被裁员后,自己瞒着家人,坐在咖啡店里假装上班,每天发简历找工作。

中年人习惯了自己搞定一切,报喜不报忧。

纵然心中惊涛骇浪,家人面前也风平浪静。

偶尔的崩溃,也是被素不相识的人看到。

《钱江晚报》发布了一个视频:

凌晨4点,巡逻队员发现一位卖小吃的女摊主,坐在坏了的小推车上哭泣。

她无法回家,也不想打扰任何人,硬生生地扛着。

是巡逻队员帮忙把车推回家。

生活把中年人锤炼成一颗颗铜豌豆。

苦涩埋在心底,压力自己担,困难自己扛。

你看,下班后,有人坐在家门口或车上,默默地消化情绪。

深夜的路边,一个女人对着漆黑的旷野喊得撕心裂肺。

凌晨的火车站旁,骑摩托车送货的男子,突然停下嚎啕大哭。

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哭过痛过,生活依然要过。

谁不是在孤独中,一边奔跑,一边期待。

冲过黑暗,越过山丘,有人等候。

清末重臣曾国藩说:“凡事必以忍让为怀。”

他年轻的时候,一言不合就怼人,惹来口舌之祸,同僚怒斥他不会做人。

还直率莽撞地向皇帝进言,被罢免了兵权。

几番沉浮,他反省自己:情绪不稳,行事失格,说话炫耀,言语诛心。

从此,他脱胎换骨,谨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最终封侯拜相,得以善终。

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以为有发泄情绪的自由。

服服帖帖的中年人,才懂得没有发泄情绪的资本。

很多话,要烂在肚子里。冲动一时,抱撼一生。

新东方刚创办的时候,有一家培训机构为了抢生意,跑到新东方的教室门口发广告。

俞敏洪忍让不说,还把老师借给对方上课。

从此,对方再也没有跑来发广告。

为了办事,俞敏洪醉得送去医院抢救,醒来后他大哭一场,抹了抹眼泪赶去上课。

他邀请大学同学加盟新东方。

同学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区不准抽烟,第一个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

再“去家族化”,清理七大姑八大姨,先拿俞敏洪“开刀”。

在办公室,母亲生气地责骂,俞敏洪当众跪下,不敢回嘴。

但他还是把家人“请”出公司。

其他管理人员一看,统统把自己的亲戚也辞退了。

2002年到2004年,股东们要求轮流做“老大”,俞敏洪同意了。

可他们当上“老大”才发现,太难了!赶紧请他回来,俞敏洪又同意了。

他说:“如果我不这么隐忍的话,新东方所有的人,到最后都是失败者。每个人都成了成功者,有什么不好呢?”

忍得一时气,可免百日忧。

任性强势,往往受到排挤打压;隐忍周旋,才能广结善缘。

人到中年,手上忙着工作,身上背着家庭,心中藏着梦想。

谁不是务实谦卑,委曲求全?

被人训斥,你笑着赔不是;被人刁难,你假装不生气。

面子是给狗吃的,情绪永远只到嗓子眼。

中年人的头可以低,腰可以弯,为的是:把事办好,把路走宽,让梦想成真。

有一段视频令人泪目:一位装卸工人一口气扛起9袋大米,颤颤巍巍。

网友们感叹:他扛起的不是米,而是整个家。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都落在中年人的肩上。

他们就像一台机器,超负荷运转,磨损自己。

谢爱磊是一名农村学子,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成为广州大学的教授。

然而名校的工资也只能勉强生活。

同事们笑说工资发错了,他却笑不出来。

大学老师能做的,就是承接横向课题,赚取一点额外收入。

问题是,横向课题做得越多,自己想做的课题时间就越少。

一开始,他把晚上10点设为分界线。

白天上班,下班后到夜里10点之前的时间,留给工作或横向课题。

10点以后,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工作越来越忙,晚上10点的分界线被迫调整为凌晨2点,甚至凌晨4点。

长期熬夜,让他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

后来,岳母检查出癌症,他的时间、精力和经济又迎来挑战。

网上有过一项调查:当工作和健康发生冲突,你如何选择?

很多网友选择工作。

谁不知道:工作 996,生病 ICU。

但中年人,往往受得起自己的病痛,却撂不下肩上的重担。

在诊疗室里,生病的医生一边自己打着吊瓶,一边给病人打针。

开着重卡拉煤的单亲妈妈,忍着尾骨受伤的疼痛,还清了债还买了房。

那位叫“大胡子”的群众演员,不怕中暑,顶着37度的高温在太阳下表演。

还有在重庆朝天门做棒棒的男子,病了也不肯休息,搬着几十上百斤的重货爬上10楼。

他们苦熬苦干,换来家人衣食无忧,换来人间岁月静好。

有人说:三十岁以后,要知晓自己所面临的处境,而后接受,而后承担。

然而,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中年人的健康,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

脚步太快的时候,不妨缓一缓;扛不起的时候,不妨放一放。

抽空睡一觉,让清晨的阳光,带你奔赴远方。

生活的根本,是平衡。

行至中年,经历了风吹雨打,我们也渐渐懂得:

学会安放情绪,学会处理关系,学会安排工作……

平衡一切看似无法平衡的问题。

虽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

脚下路漫漫,唯有心怀热望,坚定向前。

作者 | 宝宝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原标题:《人到中年,最清醒的活法》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