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一代宗师,将中国水墨写意画艺术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

 蓝鹰书院 2023-12-03 发布于北京

文/本院首席鉴美官 嫣然 
          
明末清初时,由于朝代更迭的原因,导致天下局势不稳,人心浮躁。
即便是在此背景下,中华传统绘画艺术依然未受影响,而是继续奔涌向前,发展迅猛。这一点,值得欣慰。
然,这一时期的诸多画坛巨匠泰斗,并未推崇创新,他们热衷于研习和传承古人的技法。显然,此举有利有弊。
当时赫赫有名的王时敏、王鉴、吴历等画家,他们用自己的非凡才华让古人的山水画技法发扬光大。此外,清代花鸟画大师恽寿平也贡献巨大,其一生在艺术领域深耕,竭力弘扬传统花鸟画技法。
当时,也有一位技艺超卓的杰出画家堪称中国画一代宗师,他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将中国水墨写意画艺术推向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位明末清初大画家就是朱耷,其生于1626年,卒于约1705年,原名朱统,号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
其身份尊贵,据说是朱元璋之子朱权的九世孙,足见其是皇室后裔。若是在太平盛世,其绝对是一生无忧。可惜,其生逢乱世,生不逢时,故而一生多磨难。
明朝灭亡之后,其心灰意冷,遂削发为僧。后来,其又改信道教,久居南昌青云谱道院。其尤精于书画,亦能写诗文,早年研习了黄庭坚的书风,并能为己所用。
其所作的花鸟画,多是水墨写意,形象颇为夸张奇特,笔墨无比娴熟简练,风格清雅雄奇,令人叹为观止。
其也擅画山水,汲取了董其昌技法精髓,笔致简洁,妙趣横生,又不失疏旷之韵,惊艳世人。   
   
因其是在宗室家庭中长大,故其自幼即受到父辈的艺术熏陶。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天赋极佳,勤奋好学,这些皆是其成为一代大师的重要因素。
相传,其八岁即可作诗,十一岁可作精美的山水画,甚至小小年纪就能写米家小楷。种种迹象都表明,其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定会大有作为。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毋庸置疑,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画家。
明亡之时,其仅有十九岁,依然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祸不单行,没过多久,其父离世。在双重打击之下,其内心忧郁不已,万分悲愤。
而后,其为了保护自己,被迫选择隐姓埋名,遁迹空门,归隐山林。
其常在画中寄托怀念故国之情,且一生皆以明遗民自居。1648年,其妻不幸去世,其自然是伤心欲绝,遂剃发为僧。   
   
年近古稀之时,即六十岁时,其在画中署名“八大山人”。从此,这个非凡的名号随之问世。
到了晚年时期,其久居于南昌城内的北竺寺等地。当时,有一位方丈名曰澹雪,平日里与朱耷关系匪浅,二人不断来往。
澹雪也精通书法艺术,才华横溢,自是与朱耷志同道合。然澹雪之后不小心得罪了一名县令,最终被打入大牢,并不幸死在狱中。
失去挚友之后,朱耷悲痛不已,故其决定外出云游,访友作画,在艺术领域不断求索奋进。
期间,其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绘制了大量经典佳作。可以想象,其当时定能在画中忘却一切苦痛。   
   
后来,其在南昌城郊盖了一座草房,从此不再离开。其生命的最后岁月终日与清贫孤苦为伴,直至其与世长辞。
其一生无疑是个悲剧,直到去世之后其才名扬天下,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其尤为擅长大笔水墨写意,且善用泼墨,其所作的花鸟画最为精妙绝伦。
其取法自然,笔墨精到简炼,气势恢宏,新颖独特,独创高旷纵横的画风,独步天下。
其作品,笔意洒脱,不构成法,苍秀自然,散发逸气。
因其作诗能力极强,加之书法技艺出神入化,故其作品就算画得不多,但只要其在画上题诗之后,意境隽永充足,妙不可言。其作品,给人一种小而不少的感觉,堪称巧妙无比。   
纵观其艺术生涯,花鸟画风格大致可分为三大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50岁之前其出家为僧之时,在此期间,其总是喜欢画松梅、花卉、蔬果。艺术特色为:细腻精巧,劲挺清润。   
第二个时期是50岁到65岁,这一时期,其画风不同以往,平日里多爱画各种动物,比如鱼、鸟等。艺术特色为:形象略有些夸张,用笔较为挺劲。
第三个时期是在其65岁之后,这一时期,其技法日臻化境,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故其画风特色为:笔法老辣,笔势雄伟,造型甚是夸张,且作品的构图和笔墨也比过去更为简略。   
   
其作品不落窠臼,格调高雅,自有创造。尤其是其所画的大写意堪称一绝,呈现出严整而能放的特征,可谓与众不同,高妙无比。
其实,八大山人的作品起初并未震惊画坛,直到后来才逐渐声名鹊起,且历久弥坚,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画坛。
不论是清朝中期的“扬州八怪”,还是清朝末期的“海派”,抑或是现代画坛巨擘张大千、齐白石等,无数绘画大师都受其影响,方可在绘画领域缔造辉煌成就。
甚至有一位评论家王进玉曾如是赞誉:尽管扬州八怪成就璀璨,但是他们所有人的成就加在一起仍无法与八大山人相媲美。
和黄宾虹等一些绘画泰斗类似,八大山人在世时也是默默无闻,然其艺术作品和神妙技法举世无双,断然不可能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时至今日,世人仍在如饥似渴地研习其技法。
大师虽已逝,但其技法和佳作以及其为推动中国画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却会永流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