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洪水后,房山惊现奇异巨石滩

 千年的墨家 2023-11-24 发布于北京

1. 洪水是推动地质地貌变化的重要因素。今年夏天七月末八月初那场大洪水后,在拒马河的北京房山镇江营一段,河床被刷深了四米。河两岸上,全新世以来积累上万年的泥沙石堆积物被一扫而光,暴露出河床的基岩。一块块白色巨石,形成了奇异的巨石阵,俨然成为北京人新的旅游热点。

2. 拒马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在张坊分为南北拒马河两支,北拒马河从北京房山,流经涿州,改称白沟河,与南拒马河再度相遇后汇入大清河,最终流入海河,进入渤海。晚更新世(即126000年-10000年前),太行山东麓形成了很多洪积扇。大约1万年前,拒马河切穿了洪积扇,形成了现在的冲积扇和河道。

3. 早上寒风凛冽,我们八点半出发,花了一个半小时到了镇江营村,宽阔的北拒马河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约200-300米宽。在7月底的大洪水中,它曾经激流澎湃,水满几乎溢出河堤,此刻,它安静文弱地流动在河床中央,宽不过7-8米。河两岸,露出许多白色的大石头。

4. 这些白色石头的形状太奇异了!它们大多体积大如房屋,外观呈现出各种优美的流线型曲线,表面细腻光滑,似乎是皮肤。就像是一大群巨鱼怪兽,在一场世纪大洪水后,被撂置在河滩上,翻了白肚。

5. 这些白石是属于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的含燧石条带的白云岩。雾迷山组岩石,我们在北京房山门头沟,河北涞源一带徒步时总能见到。没有想到,我们在远离山区数公里的平原河床上,再次见到它们。

6. 白云岩的硬度不高,具有水溶性,所以容易被夹裹着泥沙的河水侵蚀打磨。可以想象,大约一万年前,拒马河冲出山区后,一路奔腾,不断切割着河床,将河床上白云岩切割成块状,再用细沙精打细磨,成为一块块奇石。

7. 然后,每年有更多的洪水涌来,带来了泥沙和鹅卵石,将这些奇异的巨石掩盖起来,一藏就是几千年。

8. 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后,它们重见天日。也许,历史上它们多次暴露,多次掩埋,只是不为人们所记忆。我们在这些大石头间穿行,往返跳跃,不住地啧啧称叹。

9. 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这些石头就会幻化为某种动物,比如这个是两只相互依偎的小狗。

10. 这是在荒野迷失的衣衫褴褛的徒步者。

11. 这是在河滩上觅食的多脚爬行怪。

12. 这是栖息落地的猫头鹰。

13. 这是一群准备渡过马赛马拉河的非州角马,背后还有一只大象。

14. 白云岩带有层理,岩层变化具有韵律。经过河水打磨,石块表面有各种图案,这个很像一条飞舞的龙。

15. 巨石上分布着许多壶穴,小的可以伸入一只手,大的可以坐进一尊佛。

16. 壶穴是河床中常见的一种微地貌,由河水紊流携带的沙砾,在基岩凹坎处不断旋转打磨而成。河床中的微生物会栖息在凹坑中,分泌有机酸,溶蚀白云岩基岩,把壶穴进一步挖深。

17. 石头的形状真实地反映着水流的形状。

18. 白云岩会形成各种岩溶地貌,比如溶洞和溶斗,溶洞内会发育着钟乳石等钙华地貌。这些大石头上,分布特别多的钙华,比如这个就是钟乳石的残根。可见当年河床基岩中,分布着许多溶洞,甚至拒马河可能就穿行在溶洞构成的地下河中。那是一条河的新生时代,河水湍急,直接奔流在基岩上,河床上还没有多少沉积物。然后,一次次洪水改变了它,河床上堆满了洪水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人们再没有看见它的基岩面貌,直到这次特大洪水。

19. 这次大洪水的力量和暴躁随处可见。很多大石头上躺着碗一样大的鹅卵石,只有特大洪水,才能带动这么大鹅卵石在坎坷不平的河床上滚动前行。

20. 这几块鹅卵石,相互支撑,夹在这里。

21. 鹅卵石有各种各样的材质,我数了一下,有白云岩、砂岩、片麻岩和花岗岩等。它们来自远处的山区,早已经失去了棱角,变得世故圆通。

22. 在地势稍高处,沉淀着洪水带来的沙,在巨石之间构成小块沙地。从这个角度看,真有点沙海浩瀚的感觉。

23. 我们走过去,故意踩出脚印。流沙像水一样,几乎淹没了我的脚踝。

24. 在更高处,河水中的泥土沉淀下来,形成了泥土地,表面满是多边形图案的泥裂。

25. 石砂泥,沉淀在不同高度上,来自洪水的分选作用。

26. 巨石延展到河道中间,形成了许多河汊和河湾。在相对静止的水泊中,滋生了水藻。

27. 水藻连成一片,像薄膜一样覆盖在鹅卵石上,看上去宛如万圣节上的鬼怪。

28. 生物在塑造地貌上的作用,总是出乎意料地强大。

29. 原来河面上一座吊桥,被这次大洪水冲毁,我们看见了残存的桥墩和已经扯断了的钢索。

30. 在镇江营南不远处,河流分叉。一支奔向东边的涿州,一支奔向南边的涞水。大洪水把大量泥砂抛向了南河道,竟堵塞了河道,洪水更多地奔向涿州,不知道这是不是涿州方向水灾更严重的原因之一。

31. 南河道更漂亮,因为河水在这里穿过了晚更新世的红土风化壳,与白色的白云岩相互衬托,甚为艳丽。

32. 红土型风化壳是地表岩石,饱经化学风化作用,能迁移的元素均已析出,硅酸盐矿物被分解,因富含铁质,风化壳故呈红色。

33. 这类红色风化壳主要分布于湿热气候区,这也许能说明几千年前,华北一带的气候温暖而潮湿。

34. 看上去非常像丹霞地貌。

35. 这座大桥在这次大洪水中屹立未倒。桥柱上第二层小横梁,原来坐落在河床底部,现在距离河水有数米之高了。

36. 桥柱上还粘附着原来河床上的砂砾。

37. 我们跨越大石头,跨过湍急的小溪流,爬上了河岸。大桥上,有村民在这里遛弯。他们告诉我们说,镇江营的八十多岁老人,都没有见过731那么大的洪水,当时河流飘着好多大树和牲口动物,河水只差一米就漫出河堤进村了,当时真的害怕。

38. 村民说,一直有人在河床上采石头,切割为一块一块的出售,用于建筑,号称房山白。但即使是采石人,也不知道河底埋藏着的这些大石头的形状如此奇特,宛如太湖石,观赏才是这些石头真正的价值所在。

39. 相信这里很快将成为北京的旅游新热点。

40. 下午四点半了,我们趴在大桥的栏杆上,俯视巨石阵。数以千计的白色巨石,仿佛是一大群正在回家的白骆驼,驼峰绒毛反射着金色的夕阳,热热闹闹,暖洋洋的,我们感觉也不那么冷了。

横屏附图

附图1

附图2,这里一直有人采石头,这是石头上留下的钢钎孔。这种采石活动,应该尽快禁止。

附图3. 待出售的大石块。

附图4

附图5,河水两侧的巨石底部都有钙华分布,显然它们原来是一个溶洞的穹顶。

附图6

附图7

附图8

*******END***********

本文是2023年11月23日记事;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皆为作者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