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光达默默无闻,授衔是却能高于许世友刘亚楼,跻身十大将

 自修历史图书馆 2023-12-03 发布于河北

1955年9月27日,许光达走上了授衔仪式的主席台,从评衔委员会的同志手上接过了大将军衔,成为了开国十大将之一。这一结果引起了一些同僚的争议。因为论影响和战功,许光达甚至不如仅授上将的许世友和刘亚楼,在部队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的许光达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受争议的许光达

开国将帅军衔的评定是从军队职务、军事素质、工作能力、革命资历和军功多个方面综合考量的,军衔越高,将领的综合得分也就越高。纵观十大将里,大将之首是有战神之称的粟裕,其余几位的功绩和资历也都是断层式的领先,落选元帅都甚为可惜,唯独许光达显得资质平平,承受一些非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许光达和众多新中国将领一样都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许光达小时候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家里人对他的称呼是五伢子,因为他在兄弟姐妹里排行老五。贫苦的家境让许光达和教育无缘,但他机敏聪慧总是会悄悄跑到村里的私塾外面偷听,当时私塾的教书先生是邹西鲁,此人相当了不得,后来还当过毛主席的老师。

许光达第一天来偷听的时候邹西鲁就发现了,但秉承着有教无类的思想,邹西鲁并没有将许光达赶走,而是故意提高音量,让窗外的许光达也能听个清楚。许光达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接受了自己的启蒙教育,冬天气温太冷,邹西鲁还会破例让他进入学堂免费听课,也正是由于私塾打下的文化基础,许光达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长沙师范学院

许光达在学校里接触到红色思想后迅速坚定了革命信念,他也因此被引荐加入了中共,当时许光达年仅17岁,是最年轻的中共党员之一。当时国共正在展开第一次合作,许光达被挑选进入到黄埔五期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思想进步,连还是校长的老蒋都十分赏识他,有意将他纳入国民党麾下。

其实当时不少共产党员也都有着国民党身份,许光达也不例外,但随着老蒋打响反革命政变,许光达看清了老蒋领导下国民党的真面目,坚定了选择了共产党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他也成为了红色革命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红军早期的高级军事干部,革命资历就胜过了不少中共将领。

战功赫赫为人低调

许光达虽然为人低调,但在战场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将,在红二军团当师长的时候,许光达就曾经为贺龙解过围,后来又因为负伤被党中央送去苏联学习深造,是当时我党重点培养的优秀人才。许光达在学校里表现的十分优秀,连苏联方面也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留下任职,许光达的能力可见一斑。

许光达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在德军闪击欧洲取得巨大战果的时候,闪电战受到各国军队追捧,但许光达却并没有从众,而是研究出闪电战的局限性,意识到这并非是一种无敌的战术,德军在苏德战争中遭受的困难最终也证明了许光达眼光的独到,这一份前瞻性在当时的中共将领中也是不多见的。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许光达表现同样出色,他指挥的反扫荡战斗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大量日军特务被许光达的部队清除,日军在晋绥区的多个据点也被许光达的部队拔掉,他不光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企图,还成功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规模,为中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许光达再次立下赫赫功劳。当时三纵部队在乌龙铺一代遇到了国军的装甲部队,刀枪不入的美式坦克给了解放军战士们极大的震撼。但许光达是熟悉坦克的,他在苏联留学期间不但见过坦克还学习过如何对付坦克,于是亲自指导战士们自制了著名的莫托洛夫鸡尾酒,也就是土制燃烧弹

靠着许光达的正确指挥,西北军一举缴获了7辆完好的美制坦克,这让彭老总大喜过望。有了装甲部队的支援,许光达继续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直接击溃了廖昌的部队,并一举拿下了整个西北战区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装甲兵之父

许光达熟悉坦克也懂坦克,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就挑起了组建解放军装甲部队的重任。装甲兵耗资巨大,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但许光达却欣然接受挑战,将自己在苏联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传授给新中国第一批装甲兵,让战士们认识装甲战理解装甲战。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装甲部队虽然和美军在部队规模上没得比,但战斗力却出奇强悍,志愿军车组往往能在坦克性能不占优的情况下打出恐怖的交换比,给美军装甲部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不敢和志愿军坦克打机动作战,只能抱团坚守,可见许光达也是名师出高徒

正是由于许光达在中国革命和战争中立下的赫赫功勋,以及他在中国装甲兵事业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国家授予了他大将军衔。许光达打仗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在装甲作战的领域,却无人敢与许光达争锋,没有他就没有今天解放军的装甲洪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