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真顶流,别只看到ta的黄暴

 颐源书屋 2023-12-04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先来考考你们,
看看以下的粤语能认懂多少,又能明白其中多少层意思和后面的典故?
跟水果有关的
图片
跟街市有关的
图片
跟动物有关的
图片
跟殡葬有关的
图片
来来来,不知道你们的战绩如何?
会用流利粤语交流的城城都几乎全军覆没,
更别说不会讲粤语的我。
刚刚这些俚语,由广州资深导赏员、book导赏创始人电车整理。
这在他的“白话字典库”里,只是沧海一粟。
这几年,粤语文化有日渐式微之势。
网络上只流传着相对粗鄙的,用来骂人的酣畅淋漓之气势。
比如——
图片
不好意思,放错了——
图片
大家顶多讲讲段子,却快忘了粤语本身的博大精深。
于是,一直在致力于传承粤语文化的电车,我们的老朋友,想做点事情。
5年前,电车作为那城的“玩家”,领头带路,
和我们一起穿越广州的街区小巷,
参与过活动的你们想必记忆依然如新。
图片
点击下方标题可回到当时。
广州旅行:老广口中的“河南”,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广州旅行:被掰弯的城市中轴线。
广州旅行:第一支来华的西方乐团,在这里开了首场演唱会。
就在不久前,电车发起了一场主题为探讨粤语文化的社区导赏活动。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重新联系上了老朋友。
上周,电车带着我们重走了同福路这片有着200年历史的老社区。
图片
社区,是一座生活博物馆。
里面,粤语是绕不开的话题,
社区粤语更成为我们边走边探讨的新话题。
当抬头向上看,除了阳台上绽放的三角梅,还有屋顶雨水滑落的痕迹。
图片
在墙壁、屋顶、地缝里,
在上百年的老旧豪宅,
以及几十年的街坊小店里,
社区粤语原来可以无处不在。
那些连许多老人都逐渐不再使用的方言,在电车的导赏中跃然重生。
先做个小预告,我们决定接下来和电车再续前缘。
喜欢我们的,来吧。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走进社区,探索粤语,寻找老广州的故事”。
“河南地”最有烟火气的200年古老社区,寻粤语缘,探街坊情。
Book导赏X那一座城
图片
情比语丝
社区与粤语导赏
坐标:广州 龙导尾社区
时间:12月9日2:30—5:00pm
(那城粉丝专场 启动中)
来这 汇合


顺带说一句,刚刚的粤语俚语考试里,揭秘一个——
「籮底橙」
意为堆成小山的橙子,最后一层,便是,寓意为被挑剩下的。
如果有人不怀好意地对一个女生丢出一句籮底橙,那么别犹豫,就像文慧心这样不屑地丢回去。
图片
其他的,若你想知。
不如和我们一起试一次旧社区粤语之行。


01
点解要去探旧社区的粤语

电车告诉我们,有些古老的俗语,已经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当中。
但仍能在社区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今天人们的生活,还留存着和古老语言深厚的链接。
图片
它可以是古宅上的一块砖,一扇门,可以是一条巷子,也可能是那个你刚刚才路过的古早小食店。
图片
潮流东山口,多情老西关,很多人对广州的了解和记忆,大都离不开这俩。
而逐渐网红起来的同福路一带,其实也还保留着一大片未被过度开发的地方。
麻石街、趟栊门、红砖洋房、学生价小吃店、旧式凉茶铺等老广州风貌尤在。
图片
上百年的文物建筑,是民居。
3000平方的私人古宅,一部分成了学校,一部分成了文物,甚至还有后人仍在房子里居住。
一栋老房子,牵连着这个社区的古往今来。
在这里,什么都有可能,开启一个时代的穿越之门,它就是仍保留在电车心中的“龙导尾”社区。
骑楼两旁鳞次栉比的小商铺,钟表店、理发店、锁匙铺、凉茶铺……地砖、木柜、布满铁锈的推拉门和泛黄的玻璃窗,仍然维持着数十载前的模样。
图片
其实,现在的龙导尾社区,在地图上已经搜不到了,只留下了一个名字“龙导尾市场”。
这里是电车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他们做城市导赏的起点和大本营。
最经典的导赏路线,在这里,更多的探索主题,也依旧围绕着这里。
比如,我们这次的社区粤语主题。
当然,除了电车本身对这里的情怀,这片社区,更多的意义在于,它还留存着老广最初的模样和记忆。
图片
老式骑楼见证过曾经“河南”富人区的辉煌。
一栋不起眼的状元井,据说是为了纪念广东番禺县南宋末年的武状元张镇孙,他带领军民积极抗蒙,最后被擒,在被押送至大庾岭时逝世。
后人为纪念其,在龙尾导乡聚居点附近挖了一口井,命名为状元井。
有些破败的将军庙,却是为了纪念一个为救火而牺牲的更夫而建,以将军尊称,是当时的社区居民向后人歌颂他的功德。
图片
此外,还有邓世昌纪念馆,以及位于龙骧大街上的洋楼群。
有人说,“龙导尾社区”就是一栋“建筑博物馆”。
从清朝中期十三行的行商潘振承老宅到现代建筑、民居,相互交错,时不时给人一种在现实和历史之间穿越闪现的既视感。
图片
不只是建筑、历史、文物。
在电车看来,这片社区,以龙导尾市场向周边延申,它真正的韵味在于,尚能感受到他童年记忆里广式老社区的温情。
小时候的凉茶铺子,还是那样。小时候常来吃的肠粉和煎堆,还是那样。
街坊们见面便有情,说着广州话。
图片
那天下午,从同福西地铁口为起点,我们经过了骑楼,看着这个走过很多遍的街区,心中仍带着一些固定认知。
曾经的繁华“河南”,今天的网红骑楼街,组成的是同福西路。
可跟着电车的脚步,拐进社区,一个新鲜的世界拉开了序幕。
它有了更具体的轮廓,而这个轮廓的名字,就是“龙导尾社区”。
图片
一个曾经散落的乡下地区,因两百年前,被十三行富商们看中,而建宅院安家,且开始用社区概念而规划出来,延续至今。
在城市的更新和变迁中,有所革新,亦有所保留。
这些保留,便是我们在问起电车,做社区导赏想让大家看到什么时的答案。
他称之为,社区的脉络。
不仅仅是有历史气息的建筑,亦不只是老广的生活方式,而是人们在这个社区里,所能经历的活动,和过往。
图片
「我们常说要传承,要有土壤。但有的新型社区,就没有了生活和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土壤。
成了空心社区,人们不会在公共空间里面互动。
没有互动的场域,也就难以再感受到人和人之间原本存在过的往来与温暖。」
这就是,我们去探寻旧社区的意义。
图片
走过著名的「英记」。
广州人最爱的春节小食“油角、糖环、煎堆等等”,阿姨阿叔们仍旧现包现做。
“这家店比你们都大啊,80年代刚开放,店就开了。”
肠粉和煎堆,倒都还是电车小时候的味道。
电车说,已经数不清走了多少遍,他和“龙导尾”社区的故事,很长很长。
图片
他说回到社区,是要找寻粤语的本源。
这个主题导赏酝酿了十多年,也想了十多年,才终于在今年,正式启动。


02
比Citywalk更深度的
城市导赏

我们一直称呼的「电车」,其实是邝家健的外号。
因为喜欢坐在广州老城区电车的最后一排看着车厢,被两条电线牵引向前飞驰,所以有了网名“电车”,再才是后来的行街讲古佬“电车”。
就像儿时一趟趟列车在身后留下的轨道,过去十几年,电车也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城市脉络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车辙印。
图片
13年前,2010年的广州沉浸在筹备亚运会的热忱中,更新城市面貌,整修老式骑楼。
可并不是所有施工队,对于维修骑楼有着专业的审美和保护。
那时候的广州人,开始思考和热议,广州的记忆是什么,广州人的共同历史是什么?
图片
QQ群组里,涌现了一堆旧城保护组织。“广州街坊情”只是其中一个,并最终打动了电车。
他在群内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旧城改造和城市文化。
同在这一年,电车接触到了当时在国外十分流行的轻型城市漫步活动——City Walk。
是啊,行走,才能知道自己的城市是怎样的。受到启发,电车和同伴们组织起了名为“从原点出发”的免费城市活动。
当时以人民公园为原点,从不同的方向穿越老城区。
图片
免费的城市行走,断断续续地开展了几期,即便快把广州老城区走了个遍,但在电车看来,还算不得上真正的城市导赏。
2011年,他去香港参加了一次城市漫步活动。
那次的目的地是湾仔嘉咸街街市,导赏员是一位40多岁的阿姨,从小仔湾仔长大,对湾仔的典故和历史有着举重若轻、事无巨细的理解。
这次当参与者的经历,让电车意识到,城市导赏可以更加专业的呈现。
区别于这两年爆红的City Walk,也不同于旅游的蜻蜓点水打卡模式,城市导赏的真正意义,是要引领参与者,深度参与到本地社区当中去,与建筑、风俗、人因互动而对话,因了解而重新认识,因熟悉而开始思考。
从香港回来后,电车和同伴们开始下定决心探索广州的城市导赏。
图片
他们以自己最熟悉的“龙导尾”社区为起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查阅历史资料,去不断行走和采访,几乎将这个社区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翻了个遍。
由此诞生了广州真正意义上的一条导赏路线——龙导尾社区路线。
图片
那是2012年的冬天,为期4小时,预计20人的团,“最后来了40人,超编100%”。电车对第一次导赏印象深刻,有点紧张,但十分过瘾。
然而,新的现实问题,直面地摆在了面前。一直免费,如何长久的持续,单纯为爱发电这件事儿,总有一天,会电力不足的。
第二年春天,广州的街头开始出现了一支每月一期的收费导赏团,“城市导赏员”的概念,也开始以职业化的方式,走进了大众视野。
成立公司后,电车成为了广州第一位导赏“职人”,且可能是广州唯一的全职导赏员。
图片
他的导赏里,总是那么的接地气,又总能带着一丝启发,让人们重新认识散落在城市的边边角角。
他说:“观察一座城市不经意间的历史交替,其实很有趣。”
指着巷子里的厕所,“你看,这里就是社区最豪华的厕所,两层小楼,以前是男下女上,现在调换了,是女下男上。之前,外面的小池子还喷水呢”。
图片
他说文字的描述在旅行中,往往是沉闷的。
但只要亲临现场,你会发现被社区的一切所接纳和包围,它充满了鲜活的人气儿,有着生活的安逸和自在,没有高楼的遮天蔽日,没有生活的压迫感。
每栋建筑,每片砖瓦,每个门头,都似乎被掀开了历史的蒙尘,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门牌某某号,而是被赋予了生命的城市讲述者。
电车也很清晰自己的导赏之路,是看见社区,探寻散落在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记忆与故事。
但是,这又并不是抗拒一切城市的更新,社区的变迁和改造。

电车做城市导航时,让人一直追寻的最大原因就在于——

他从不是未固步自封守旧派,而是倡导新思潮的前沿者。

比如,文保单位理应修旧如旧,但整个旧社区的下水道部分需要如何更新和营造,与现代接轨:

比如,建筑上古老的非遗手艺若是可以用新兴的成本更低的科技进行复刻,那么我们将如何选择;

就跟粤语的传承一样。

当我们在积极要求守护粤语文化时,

我们的态度是激烈的对抗,还是客观地去看待整个社会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摸索出新的路径?

这些,也是我们在跟着电车的行走过程中,所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和关于文化传承真正的方向。

图片
——
所以
来吧,跟着我们再走一次。
让电车带你回到“龙导尾”
在社区里,用古老的、正在消失的粤语
打开你对这里
对于老广社区新的理解和体验
Book导赏X那一座城
图片
进群报名二维码

情比语丝
社区与粤语导赏
坐标:广州 龙导尾社区
时间:12月9日2:30—5:00pm
你可以
从“疍家人教仔”
切身感受粤语中的海洋文化;
从触摸“批荡”开始
感受建筑中的粤语词汇;
从“打更”了解旧时社区的运作;
从街市找回粤语的本源;
从殡葬中的粤语
了解广东人的生死观;

图片

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