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一二八)绝望的“举荐人”

 呈悦塘 2023-12-04 发布于北京

此刻的郝普,是绝望的。

让他绝望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他看错了人(或者说他保举错了人);

另一个是挨了领导最直接严厉地批评。

回想这些,他已然没有继续活着的勇气……

因为一个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确实神秘、优秀。目前资料只知道他叫隐蕃,山东青州人。公元231年从魏国投奔而来,22岁的口才,堪比杨修,不逊孔明。他师承何处,无处考证。

对于他的到来,孙权本不感冒,一个资历尚浅的奔臣,他认为没有必要耗费多余的时间与精力。

而隐蕃直接上书一道,言辞朴素真诚。孙权看后,随即召见。

上书大意如下:

我听说,商纣王无道,微子逃出本国。汉高祖宽厚英明,陈平入境投靠。我今年22岁,舍弃故土,投奔有道圣君,承蒙天佑,我平安抵达。但我来此数日,对接官员却没有考察甄别,只把我当作一般的归降之士,使我的精辟见解不能呈现给您。让我再三叹息啊。谨到宫门呈现奏章,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召见。

孙权接见了他,但没有单独接见。胡综在侧聆听。

隐蕃,确实不一样。他回答问题,陈述时势时,仪态从容,言辞极善。

事后,孙权问胡综的感受(胡综14岁追随孙策,与孙权一期读过书,职位一再晋升,常伴孙权左右。孙权很多的策封任命文书或正式书函都是出自其手)。

那时的胡综48岁。看着22岁的隐蕃舌灿莲花,他一直若有所思。他知道孙权一定会问他意见的。怎么说?直说呗。

 ——————————————

胡综:“陛下,隐蕃让我想起了两个人。”

孙权:“继续。”

胡综:“东方朔和祢衡。”

孙权:“哦?”

胡综:“我是说,他上书的语气很大,像是东方朔那样善于巧思诡辩。”

孙权:“……”

胡综:“他也很像祢衡的思维。但他的才能却远比不上这二位。”(插话:各位如果想了解东方朔和祢衡,可以参看《闲说(一〇六)键盘剑客的击鼓等级》、《闲说(二十五)无愧,是最好的自我嘉奖》)

孙权:“那可以担当什么官职?”

胡综:“不可以让他治理民众,暂且让他在京都试用一个低等的职务吧。”

孙权:“好,他多讲刑狱之事,就去当廷尉监吧。”

……

郝普为廷尉,是隐蕃的大上司。于是他们之间开始正式交流。这一沟通,郝普虽为上级,却大为震惊,折服。开始在朋友圈大肆推举隐蕃。司法体系内,自上而下都与隐蕃深度交往。隐蕃宅前车水马龙。

想那郝普此生阅历丰富,官至廷尉(约等于如今司法部长)为什么会如此看重隐蕃?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反复校对,我推测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一是,隐蕃在他的认知内,确实太优秀了。他无数次对外公开的说这位年轻人有辅佐帝王之才!经常感叹屈才啦!

二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标签——“奔臣”(从别国投奔而来的臣子)。这个标签,曾让他痛苦,他希望有位能人能一起扛过艰难。

我想那个时候的郝普会对以下几类人有想法。

第一类:羊衜、杨迪。

羊衜(音,道),时任太子中庶子。太子的近臣中的高级官员。负责协助太子处理政务和日常事务。真正的辩论大师,识人大拿(以后专章写写他)。

杨迪,时任宣诏郎(三国吴置官名)。

他们两个人,拒绝与隐蕃有任何往来。

第二类:潘翥(音,注)

潘翥,是潘浚(时任太常,后世称之为吴之栋石)的儿子。

潘翥起初和隐蕃交往不错,还互赠礼物。在郝普看来一切应该更好的时候,被潘浚的一封信搅了局。

潘浚也是“奔臣”,曾于关羽不睦,后被孙权收入麾下。从此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他对于儿子的做法,直接投了反对票!

“听闻你与隐蕃交好?!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生命回报。你在京师,必须心怀恭顺,亲近贤能,仰慕善行。为什么要和一个投降的人交往?还送给他粮食?我在远方听到此事,脸发烫!惆怅数十天!……”

再然后就是一顿责怪。最后,父亲给儿子指明了道路。

“一、你去信使那里,接受100杖责罚!”

“二、你去找隐蕃,把之前赠送的礼物给我要回来!”

潘翥一一照办。

不仅郝普感觉不解,当时和隐蕃交好的人都不解。

事后证明,潘浚、羊衜、杨迪、胡综等,都是智者。

不久,隐蕃图谋叛乱,事发被捉,被杀。

关于隐蕃为何如此匆忙叛乱,搜索《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未有说明。晋代张勃编撰《吴录》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徒增隐蕃的神秘色彩。书中显示,隐蕃是曹叡派去的间谍。为了拯救王凌而暴露……

总之,22岁的青年隐蕃,谢幕了。

而此刻的孙权,暴走了!

各类相关人等,主要与隐蕃交好,都得惩罚!

对于郝普,结合他对于隐蕃的崇拜与各类关系牵线,孙权没有向以往一样给其面子,严厉斥责!

天子一怒,雷霆万钧,后续无穷!

郝普两次投奔东吴,是奔臣。

但他也是刘备集团五位荆州郡守中,唯一一位抵抗过东吴的郡守。

孙权曾多么的信任他,官至部级。

但这些,俱往矣,此刻,都不重要了。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于言,他对于隐蕃褒讲,还在绕梁,还犹在耳。

于行,他给隐蕃转接各类资源,比比皆是,无需取证。

……

绝望的“举荐人”,被训斥后,识趣的自行走了。

我想郝普恐惧的不全是天子威严,或许更多是对自身判断失准的深深绝望。

人,一旦陷入绝望,死生无异。

于常人而言:

不担保,少举荐。专工作;学高人。

更重要的是:

装希望的包包时刻充盈,

即使偶有放手,也会时时在手。

呈悦塘——一家之言,呈现快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