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精临——张勇涛

 朝歌淇水悠悠 2023-12-0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张勇涛  字湧涛,号青山主人,1984年生,陝西旬阳人,中共党员,2009年毕业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陝西省艺拍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长安山水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翰墨楚风文学院研究员,西安佐佑书画院艺术顾问,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书画作品及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书法导报》《中国诗词》《现代文学》等。

浅谈北魏《李璧墓志铭》

临习之体悟

张勇

北魏石碑之字,那种苍莽、气势、雄浑、沉静等,是学魏碑书者,尤为青睐也!以此,推北魏《李璧墓志铭》,自然有独特之碑学书法艺术魅力。当然,还有代表性如《张猛龙碑》、《郑文公下碑》、《张黑女墓志铭》、《崔敬邕墓志铭》、《龙门二十品》等等,都是学习魏碑之重要源泉。

此次,选择《李璧墓志铭》,就被丰富之变化深深吸引,迷恋极度。有空时一遍遍地读,因为李璧墓志中之字法,很奇特,有跌宕之势。它没有严格意义上之平行线和垂直线,这点很重要,字势之变化,是需要细心观察,字之结体和字形。初临时,难免会呆板,无变化,重点在于理解。

深入读帖,读帖占据大部分时间,要有新收获,随时记录下来,对不同之字要加以分析,对比,研究等,也可以做一些批注等形式,孙过庭云:“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要多对字形外在轮廓联系起来解读,笔画与笔画,线条与线条之间呼应关系同样一个字,可能在不同地方会有很大差别,字之点画方向,内在空间都只需要研究与对比,字之奇正极为重要,临习中要思考,我在读清人朱和羹著《临池心解》一书中就有:“临池切不可忽笔,何为忽笔?行间折撘稍难,不顾章法,昧然一笔是也。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要有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园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挺拔承接处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逐步就会对字之严谨法度养化,强记字形,就是在临之过程加以升华,写活,写透,写出神韵来。回想,古人把汉字,无论是书写,还是石刻等,对字法之领悟,理解发挥到极致,在刻之,任意为法,天真烂漫之趣,直到今天,依旧是人们不断深入学习耶!

北魏时期之碑刻很多,需要是选择经典之临摹,不同碑刻都有不同质艺术特点。它都是一篇赞颂碑文,从书写者再到雕刻者,承载着汉字之美,而是记录一些事迹,以便后人纪念。在李璧墓志中,字中笔画丰富,曲直变化,比如,'空’,点画向右下方直入,横画变细,下面工部两横一长宜短,长横要撑起整个字势,以求稳重,还有典型之'华’、'翼’、'阁’、'书’、'履’、'声’、'东’等字,都是竖势,'州’、'王’、'祖’、'白’等为扁形有明显之对比,这也是字形之大变。不仅是对不同字细察,字中笔画之间的空间感很重要,重视笔画之空间,字之神态就会自然而然显露,字之姿态万千,流美就自然矣。魏碑楷书,以原大临写要自然、流畅,速度不宜过快,一笔一画形成连带笔势,体现出抑扬顿挫之节奏感,不失原貌之态也。

李璧墓志字形字势,字法本于笔,成于墨,碑学之字,笔墨不能沉着,施于金石,弱态毕露。临字时,墨不旁出,为书家上乘,书写,用墨多与少,数年之积,臻此妙境。点画之余墨旁出,显得臃肿,无神无韵,失去姿态。在李璧墓志中遇到奇特之字,强于记忆,灵活多变,目的是为了后期创作中借鉴与运用。李璧墓志左右结字及上下结构字普遍都有“四要素”,即左右(上下)轻重不一,左右(上下)倚侧,左右(上下)错位,左右(上下)大小,如'并’字,要把聚散关系临出来,左重而聚,强化方笔,两点抱紧,右轻而散,多用圆笔,两点打开,两点之间留出空白,就是聚散,方圆关系,错位和高低关系,上面提到很多新颖之字,魏碑楷书是以静为主,同样具备行草章法,无论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字之间产生韵律、联动,都要细心观察与体会

其实,大部分字都为组合字,如'养(长)、性(扁)、并(扁)、连(扁)、芳(长)、递(扁)、继(扁)、宝(长)、华(长)、风(扁)’等等,复杂多笔画汉字习惯性书写成大字,而笔画较少汉字写成小字,这就是逆势造形与顺势造形,隐含着一处重要密码。

所以说,《李璧墓志铭》中,字势中纵斜明显多,又如'俶’与'傥’,两个字单人旁不一样,'俶’字明显下部分疏,中间密,聚散很和谐,右边竖画沉重,让整个字能稳住,以求势造必险之感。而'傥’字单人旁稍微小一点,竖画旁边留空白,右边之党字变大,大小呼应,下方四点各异,灵动性很强,就把整个字之气魄显露出来。只是汉字之美感,需要在书写过程体悟,碑刻之字,险与绝是个性之特征,犹在书者寻求它之规律,欧阳率更《付善奴诀》云:“细祥缓临,自然备体。”又云:“四面停匀,八面具备。视势结体,当东西映带,意在笔先。”大约劲利取势,虚和取韵,此语尽之。

李璧墓志中,字之法度,是宏大之世界,一点一画承载着字之骨力,刚柔并进,虚实相生,书之形神,清遒之韵,闲适之逸,气息之畅,修之为古,雄之朴厚,雅之拙绝,以书为心,化我之境也!
图片《李璧墓志铭》局部

图片
临摹作品

图片

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