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来了,老人说“仲冬雷打雪,遍地黄土堆”,啥意思?大雪打雷有啥预兆?

 三农小毛 2023-12-05 发布于湖南

导读:7日大雪,老人说“仲冬雷打雪,遍地黄土堆”,大雪打雷有啥预兆?

在我的家乡这边又升温了,因为最近的天气转晴了,而气温也有所上升,并且上升的幅度还比较大。

在7日以后最高气温都有20℃以上,这样暖和的天气给人一种“小阳春”的感觉。也让村里的很多老人说,今年的冬季真暖和,如此温暖的冬季真的是多年难得一遇了。

不过也有些老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季就应该冷点才好。还有些老人则说7日是大雪节气,这一天如果太暖和未必是好事情,可能在后面会出现寒潮,大概率会带来“倒春寒”的气象灾害。

小编翻了一下手机日历,发现在12月7日真的是大雪节气。那么大雪节气到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句老谚语“仲冬雷打雪,遍地黄土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看看老祖宗这话有没有道理。

仲冬雷打雪,遍地黄土堆,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用“寒冬腊月”来形容一年中最冷的三个月份,其中寒月是农历十月,冬月是十一月,而腊月则是十二月。另外仲冬也叫冬月、辜月、畅月、后十月。如果把一年的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仲冬又称“子月”,称“建子”。

而大雪节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点,它就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到来的时候,如果出现了打雷这样的天气现象,那往往就不是好预兆。

一般预示着后面的极端天气比较多,比如长期干旱,或者是极端的寒冷,从而会有不少人因此而失去生命。这里的“黄土堆”,指的就是坟包,代指人去世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很惧怕打雷天气的,认为打雷了就是老天爷在发怒、生气了。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常会发生因为打雷而人丧命的事情。

同时打雷之后,也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在冬季打雷,这是很罕见的。认为这是很反常的现象,所以如果打雷了就更容易引起人的担忧。

在过去关于打雷,在不同的月份也有不同的预兆,比如“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坟成堆”、“二月打雷雨不缺,三月打雷无秧水”、“十月打雷大雪飞”,“腊月打雷刀兵动”等说法,那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古人为何害怕大雪节气打雷?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也存在着很多迷信的思想,比如就认为风雨雷电都是由天生的神仙掌控的,特别是对雷电很忌讳,是因为古人认为雷电就是老天爷在生气、发怒了,要惩罚人类,所以一般打雷了就认为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再加上在古代的时候,粮食产量不高,种植技术落后,并且粮食产量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天气,说古人“靠天吃饭”这个也不夸张。

因此如果出现一些恶劣的天气,粮食产量非常低,甚至绝收,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出现打雷这样的现象,往往粮食产量不高,所以有人就把这些归结为是不祥之兆,认为很不吉利。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雷电的形成原因并不复杂,即便是在冬季,只要达到形成雷电的条件,就会出现打雷的自然现象。而且从古至今,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出现冬雷的现象。

一般当某地遇到强盛的暖湿气流影响,再遇强冷空气,低层暖而潮湿的空气被强迫抬升,产生了强烈的对流,这也就为雷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也就会出现“雷打冬”的现象。

不过有一点要引起重视,这也是古人发现的规律,那么就是冬季打雷的话,往往就会带来大的降温,甚至会出现降雪,而这个也称之为“雷打雪”。像北方一些地方就偶有发生,就是下雪的时候,也出现打雷的现象,而且往往打雷以后,雪下得更大了,气温也更低了。

而在古代的时候,冬季是十分寒露又漫长的,并且御寒条件十分有限,一些穷苦人家的人,就容易因为食物短缺,生病等原因,从而熬不过冬季,特别是遇到特别寒冷的冬季,老弱病残更容易去世,所以也就有了“仲冬雷打雪,遍地黄土堆”的说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